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范仲淹洞中苦读

范仲淹洞中苦读

  

  大家好!我在外面上课,常常听到孩子们说,老师,读书太辛苦了,我想,如果你要是了解一下千古名相范仲淹先生是如何读书的,恐怕就不会说自己读书太辛苦了,你会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范仲淹两岁,父亲去世,孤儿寡母的日子非常之艰难,母亲带着年幼的他改嫁到姓朱的人家,幼年的范仲淹饱经流离寄寓之苦,得知自己的身世后,辞别母亲,到醴泉寺边的洞中苦读三年。

  


  每月从家中带点小米来,每天煮一锅粥,待粥凉后划上一个十字,早晚取二块,切上一点野菜,撒点盐下饭,如此三年。 范仲淹的一个同学家境富裕,见范仲淹终年吃粥,送些美味来给他补充一点营养,他一口不尝,同学责怪他为何这样苦自己?

  他说: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再吃不下野莱和粥了。 是啊,一个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再说,别人的救济只能一时半会不可长久。 寺院主持慧通大师看到这位年轻人如此勤学,向他传授《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等经。 三年苦读,春夏秋冬,和衣而眠。

  三年之后,终于“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树立以天下为己任之大志。 他读书有多专心?

  一次,真宗皇帝路过南京,大家都争相前往观望,范仲淹闭门不出。一位同学怪他怎肯错过曕仰皇上的良机,他回答:“日后再见未必晚。”

  果然,第二年他考中进士,参加御试时,他见到了真宗皇帝,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 他经历了种种苦难,深知民众之疾苦,14岁立下:“不为良相,要为良医”,他不仅做了相,而且做了千古名相。

  作为一代名相,儿子也为相,他去世的时候,居然没有钱买棺木,一生光明磊落,立德、立言、立身,做到了难以有人超越的境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与其说是苦难成就了范仲淹,还不如说是他14岁立下:“不为良相,要为良医。”的悲愿使他成为一代名相。

  他一生光明磊落,立德、立言、立身作到了难以有人超越的境界,一个人的悲愿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啊!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寄秦州幕明化基寺丞

宋代 范仲淹

同时辟命新,中道改丝纶。
沧海人归楚,清风子在秦。
共居卿月下,独得将星邻。
耸动军前檄,峥嵘席上珍。
烽烟边信息,金鼓武精神。
猎度天山雪,歌逢陇树春。
燕台无限好,西向自沾巾。

即席呈太傅相公

宋代 范仲淹

凤池三入冠台躔,致了升平一品闲。
白傅歌诗傅海外,晋公桃李满人间。
上都云远经时别,故国春浓几度还。
太史占天应有奏,寿星光彩近南山。

桐庐郡斋书事

宋代 范仲淹

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
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
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
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术长灵苗。

桐庐方正父家藏唐翰林画白芍药予来领郡事因

宋代 范仲淹

治乱兴衰甚可嗟,徒怜水调诉荣华。
开元盛事今何在,尚有霓裳寄此花。

苏幕遮·碧云天

宋代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上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
追旅思,[2]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四·风笛

宋代 范仲淹

风引湖边笛,焉知非隐沦。
一声裂云去,明月生精神。
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诗人范仲淹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