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范仲淹为何能感动观音菩萨来帮助念经,令他母亲生天?

范仲淹为何能感动观音菩萨来帮助念经,令他母亲生天?

 

  范仲淹是宋朝时候的一个大儒,他的文章、道德都足以做人的典范,所以我们讲一讲他。仲淹是他的名字,他的字叫希文,是北宋江苏吴县人。他很年轻的时候就丧父,成为孤儿,家里又很贫穷,可是他对母亲很孝顺。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就到一座寺庙里读书,这寺庙叫礼泉寺。有一天,他无意中见到寺中的地窖里藏着金子,他虽然穷,可是穷斯不滥,没有贪心,所以又把金子覆盖起来,不动声色。等到他做大官的时候,才告诉庙上的僧人那儿有藏金。僧人就把金子发掘出来,用来修建寺庙。

  范仲淹的智慧非常高超,志气也很远大,所以一心读书,力学不倦。他的志愿是以天下为己任,也就是说他愿意管理天下事:天下若有一个人没饭吃,就等于自己没有给他饭吃一样;若有一个人没衣服穿,就等于自己没有给他衣服穿一样。他以天下为己任,不推诿到旁人身上,所以他有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注1)。

  “先天下之忧而忧”,我们读书人应该在一般人没有发现问题之前,先研究怎样解决问题,为天下的事情深思熟虑,详细思考。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到所有人都得到利益快乐,都安居乐业了,然后自己才能享受快乐。所以他以不好的事情先由自己承担,好的事情就让给旁人,这也就是不和人争利益。

  宋仁宗时他为宰相,为了改革当时一些不良的政策,为民请命,向皇帝呈上十事疏,建议革新政治。可惜引起朝廷一些旧有的官僚权贵怨恨,就用势力来反对改革。于是在他们的诬陷、中伤下,新政不到一年就失败了,这实在是国家的不幸。

  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所以对母亲也特别孝顺。等到他母亲死了之后,就请僧超度。因为他至诚至孝,所以感动观世音菩萨来帮助念经,令他母亲得到感应而生天。这足见他对佛法有深刻的认识,所以能请僧超度母亲。因为这个关系,所以他更笃信佛教。他又好善乐施,购置一些田地作为义田,用来周济穷人,凡是没有饭吃的人,都可以领取义田所生产的粮食;他又周济所有的亲戚朋友,因为他把一切都看得很透,可以说是已经看破放下,得到自在。

  另外,他把一座很大的新造官宅,拿来作为学校;又把旧时所住的屋宅地基,舍出来建天平寺。所以他在临终前,对家人说:“我昨天晚间做了一个梦,梦里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和八功德水,池中的莲花都变成金色。我大概应该往生极乐世界了。”说完这话,就寂然而逝、无疾而终,当时他六十三岁。

  现在用很浅显的语言来赞叹他。

  赞曰

  忠贞为国,勤俭治家:他抱着一种忠贞为国的心(注2)。他治家崇尚俭朴,所以虽然做高官,有厚禄,可是不奢侈。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吃斋,总而言之,他每天只是吃很少的菜蔬,非常节约;一生也不穿绸缎的衣服,只穿粗布衣服。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

  修身有道,心肠菩萨:他明白修身之道,主要就是去欲断爱。他的心肠就像菩萨心肠,舍己为人。

  义田济众,仁政风发:他购置义田,来利益众生(注3)。他做宰相的时候,政声足以移风易俗,令国家的治安非常平定。

  宋代良臣,上品莲华:他可以说是宋朝最好的宰相,所以他临终的时候一定得到上品上生。

  又说偈曰

  善修德本种兰因:他在前生大概做了很多善事,所以他的因果是很不错的。

  聪明颖悟超群伦:他和一般人是不同的,是很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清贫不滥明操守:他在最穷的时候,穷斯不滥,即使遇到金子也不要,固守清贫的节操。所以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高贵廉洁了宿生:他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不贪,大概明白自己前生也是一个修道的人。

  诚孝事母感天地:他对母亲非常的孝顺,所以感动天地。

  义田利人化含灵:他备置义田来利益其他人,这是感动世人的一种行为。

  正气凛然显刚直:他很直,很刚正,有一股正气,凛然不可侵犯。

  众生榜样邦永宁:人人要是都能像范文正公一样,国家一定永远平安。

  注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所作之《岳阳楼记》,兹其文节录如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2:范仲淹为人,忠贞仁爱,众望所归,因而时人皆云:“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他死后,民间到处都立有祠堂,纷纷画像供奉。上至地方官,下至羌酋,无不悲泣哀号,如丧考妣,斋戒三日,以示吊唁。

  注3:义田,指富人私置田产,以其租谷收入,赡养戚族中贫困者。富而能与人共享,已属难能;而范仲淹当参知政事时,以俸禄购置义田,从事施贫活族之义举,规模制度,井然有条,而自奉甚俭,一为贫士,临终时竟无以为殓,更属可贵。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依韵和安陆孙司谏见寄

宋代 范仲淹

穰下故都今善藩,沃衍千里多丰年。
孙公顷以清净化,我来代之惭二天。
人物高传卧龙里,神仙近接弄珠川。
汉光旧烈山河在,徘徊吊古良依然。
二十八将固不朽,风云一代皆忠贤。
我亦明时得君者,出处十载功不前。
尚得州麾养衰疾,优游岂减居林泉。
因逢故人作宴喜,琴樽风月夕不眠。
之翰诗诗来若金石,重于我辈何其偏。
相其直道了无悔,宁争蠖屈与鹏骞。

送真元二上人归吴中

宋代 范仲淹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
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
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
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寄赠林逋处士

宋代 范仲淹

唐虞重逸人,束帛降何频。
风俗因君厚,文章至老淳。
玉田俗小隐,金阙梦高真。
罢钓轮生蠹,慵冠鉴积尘。
饵莲攀鹤顶,歌雪扣琴身。
墨妙青囊秘,丹灵绿发新。
岭霞明四望,岩笋入诸邻。
几侄簪裾盛,诸生礼乐循。
朝迁唯薦鹗,乡党不伤麟。
吊古夫差国,怀贤伍相津。
剧谈来剑侠,腾啸骇山神。
有客瞻冥翼,无端预薦绅。
未能忘帝力,犹待补天均。
早晚功名外,孤云可得亲。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二·水月

宋代 范仲淹

千寻月脚寒,湖影净于天。
忽如常娥宫,俯仰见婵娟。
更约中秋夕,长津无寸烟。

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

宋代 范仲淹

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
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
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
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申湖。

和庞醇之见寄

宋代 范仲淹

北楼千尺午犹寒,冉冉飞尘不可干。
横望沧溟了无际,贵人休向画图看。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诗人范仲淹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