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发现不是父亲的亲生孩子是什么感觉?
被哥哥嘲讽你不配姓我们家的姓是什么感觉?
发现母亲原来是小妾,什么感觉?
认祖归宗被认为是来分家产的,又是什么感觉?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呀,简直稀巴烂。
对,这个叫做朱说(yuè)的少年,一出生就摸到了这么一副烂牌。
但是,他硬生生地把这副牌打造出了王炸般的顶级配置。
牛!
朱说的身世
朱说原本姓范,出生在北宋时期的苏州(公元989年),父亲在他两岁那年去世了。
母亲马上被赶出了家门,因为,她是妾。
你以为老公死了,正妻眼里还能容得下一个小妾?合法的也不行。
这个20岁左右的小妈妈只能选择带着儿子改嫁——生存,才是第一问题。
继父是淄州长山县的一个下级小官吏,工资不高,要养活好几个孩子。
好在他再艰难也要供孩子们念书——必须参加高考,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小朱说很要强,他在一个叫做澧全寺的庙里读书。那里不提供伙食,当然也不可能点外卖吃炸鸡。
他每天煮一锅粟米粥,放凉后把凝成块的粥划做四块,早晚各两块,伴些咸菜来填饱肚子。
同学见他清苦,给他送来好吃的饭菜,他笑着拒绝了。吃了美食,以后还能吃得进冷粥吗?这就是“划粥断齑(jī)”的故事。
若要改变命运,就要对自己下狠手。
你以为忍受贫穷才算对自己狠吗?不,再来看看他是怎么学习的吧。
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朱说更加拼命,进了全国四大名校之一的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其他三个是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
这里升学率很高,所以学子们趋之若鹜。
报不起补习班,他就自己给自己增加功课。没有钱,他就去结交名士,免费跟他们学习本领。
为了学习,他五年不曾脱衣服睡觉,困了就用冷水洗洗脸。
甚至皇帝到应天府朝拜祖宗,他都忍住了,没有和同学们去看热闹。
他说:“总有一天皇帝会召见我。”
果然,26岁那年,他的愿望实现了——科举高中,见到了皇帝。
他终于吁出一口气,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工作第一件事,先把母亲接过来享享福。那时继父已经不在了,母亲想念儿子,天天哭,眼睛几乎失明,可惜没多久也去世了。
他想把母亲下葬到朱家坟地被拒绝,只能葬在洛阳。
他想要认祖归宗,却受到百般阻挠。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宗族,就好比一棵树没有了根。
他说他不要范家一分钱,才得到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姓。
29岁,他费尽全力,终于为自己争来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名字:
范仲淹。
赵祯的苦恼
如果有选择,赵祯真不想当这个皇帝,谁爱当谁当去。
12岁,难道不应该是一个男孩子骑着单车迎着阳光吹小口哨的年龄吗?
12岁,难道不应该是一个男孩子穿着运动服在操场上踢球流一身臭汗的年龄吗?
就算老师拖堂、作业超多、考试挂科,至少不是还有“狐朋狗友”可以吐槽吗?
然而这一切对于赵祯而言,都是奢望。
他享受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服务,老师是全国优选的顶级专家,德高而望重。
他学习的内容不是语数外理化生,而是:
《管理国家入门》《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历代亡国教训100条》《大宋基本国策之“抑武崇文》《驾驭大臣及后宫指南》……
他的作业,都是长长的论文,没有同学的可以拿来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