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范仲淹被贬桐庐,这首绝句以情明志,清新可喜

范仲淹被贬桐庐,这首绝句以情明志,清新可喜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世间事永远没有绝对好坏,一切都因人而异。挫折可以很快地击垮一个人,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磨练一个人的品质。当身处逆境时,有人毫不动摇,不仅意志坚定,还积极寻找机会摆脱困境;而有人则怨天尤人,妄自菲薄,甚至拒绝别人的逆耳忠言。正所谓,烈火见真金,逆境出英雄。下面介绍的是范仲淹被贬桐庐,这首绝句以情明志,清新可喜。

  

image


  出守桐庐道中

  北宋:范仲淹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

  

image


  范仲淹,字希文,少时贫困好学,受知于晏殊。出仕后,敢言直谏,政绩斐然,官至参知政事。其诗风格散朗,感情沉厚,语言浅近自然。每次读到《岳阳楼记》,作者博大的胸怀,崇高的品质,都会令人深深敬仰。

  作者志向高远,并没有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而是深刻地表达出悲喜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经过了无数个春秋,人们依然多他的思想津津乐道。

  

image


  宋仁宗明道二年十二月,范仲淹因率谏官、御史向皇帝进谏,贬知睦州桐庐郡,这首诗就写于赴职途中。先秦时期《孺子歌》有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诗人在首句即用其意,“沧浪清可爱”,看似描写水色清澈可亲,其实是即景抒情,隐喻着诗人的高尚情操。


image


  次句“白鸟鉴中飞”紧承上句的写景,这沧浪之水如何可爱?它平明如镜,光可鉴物,鸟儿掠过水面都可以照出影子,正如李白在诗中所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景物晶莹澄澈,纤尘不染,正是服务于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image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曾几何时,少年的范仲淹于一间茅屋中,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每天勤奋读书。虽然瘦弱不堪,但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每天都是斗志昂扬。经过了十年的寒窗苦读,诗人终于从寒门草屋中走出来,令人惊异的同时,也让人刮目相看。

  经过苦难的诗人自然懂得生活的艰辛,也同情百姓疾苦。“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一首《江上渔者》,语言平实、对比强烈,表现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阙《渔家傲》,既展现了戍边将士苍凉之情,又表现出诗人的铁骨柔情。

  

image


  后两句转而抒发胸怀,“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诗人不相信京洛豪华奢靡的风尘,可以把素衣染成黑色。范仲淹此以喻自己的高洁品格,不会因境遇地位的不同而变化。

  这两句源自《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话,“不日白乎,涅而不缁”,本是说纯洁的东西不会被染黑。后来陆机有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范诗没有沿用陆机的诗意,而是从正面采用论语典故,表示自己不会受京洛风尘沾染,永远保持清白高尚的风格。

  

image


  纵观范仲淹的这首诗,景中寓情,不见痕迹;以情见志,清新可喜。作者路途中感遇赋诗,抒发了自己逆境中宁折不屈的精神。虽然前途一片迷茫,但诗人心中却好像燃烧着一团烈火,后两句短短10个字,却蕴含深刻,也让诗人的形象瞬间变得高大伟岸!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一·晓

宋代 范仲淹

墙外辘轳响,楼前江汉欹。
曙光和月色,犹记早朝时。

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

宋代 范仲淹

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
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
晚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
佳宾何以伫,云瑟与霞杯。

留题常熟顶山僧居

宋代 范仲淹

平湖数百里,隐然一山起。
中有白龙泉,可洗人间耳。
吾师仁智心,爱兹山水音。
结茅三十年,不道日月深。
笑我名未已,来问无端理。
却指岭边云,斯焉赠君子。

游庐山

宋代 范仲淹

五老闲游依舳舻,碧梯云径好和途。
云开瀑影千门挂,雨好松簧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僧言荣辱此间无。
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炉。

谢黄揔太博见示文集

宋代 范仲淹

松桂有嘉色,不与众芳期。
金石有正声,讵将群响随。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时。
仰止江夏公,大醇元小疵。
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
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规。
邈与圣贤会,岂以富贵移。
谁言荆棘滋,独此生兰芝。
谁言蛙黾繁,独此蟠龙龟。
岂徒一时异,将为千古奇。
愿此周召风,达我尧舜知。
致之讽谏路,升之诰命司。
二雅正得失,五典陈雍熙。
颂声格九庙,王泽及四夷。
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

青郊

宋代 范仲淹

青郊鸣锦雉,绿水漾金鳞。
愿得郢中客,共歌台上春。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诗人范仲淹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