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215篇诗文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658篇诗文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503篇诗文
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 存词175首。 ► 72篇诗文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148篇诗文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686篇诗文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250篇诗文
杨无咎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104篇诗文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986篇诗文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870篇诗文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634篇诗文
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76篇诗文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陈亮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 112篇诗文
赵彦端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 121篇诗文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198篇诗文
范宗尹
范宗尹(1100年-1136年),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阳西北)人,南宋宰相。建炎三年(1129年),吕颐浩任相。范宗尹被召回,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副相),四年,代吕颐浩为相,授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年仅三十,史称“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认为辅政无能,请求罢免,不许。晚年为秦桧所排挤,出京担任温州知州。绍兴六年(1136年),退居天台,不久卒,年三十七岁。 ► 4篇诗文
魏野
(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336篇诗文
蔡卞
蔡卞(1048-1117),字元度,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紫金山(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赤岭自然村)人。北宋后期大臣,书法家。奸相蔡京胞弟、改革家王安石的女婿。政和七年卒,年七十。谥“文正”。南宋建立后,逝世的蔡卞受到胞兄蔡京的牵连,宋高宗赵构采纳谏议大夫任伯雨谏章,追贬蔡卞为单州团练副使。 ► 3篇诗文
资圣寺
石井诗一首
送友至飞云渡
吕洞宾
游天坛
碧涧书堂
金石台
阎立本画醉道士图
文湖州作山水横轴吴希全家藏其子诚伯求苏养直赋诗语特奇妙遂用其 ...
观刘格非画
送刘羲仲检讨
喜到竹斋书事呈无位居士
子瞻画扇
书吴熙老醉杜甫像
题薛彦海墨竹
德章寺
与刘羲仲检讨别后有怀
赠赵正之
次韵寄检讨
歙砚
莲子
瑞麦赞
送陈吏部
蝗不入青丘
塘下
送马静山寄林晓山兄弟
题广州光孝寺
白鹤寺听琴楼
真诰岩
张戡猎骑图卷
方广岩纪游
题大龙湫和李五峰韵
岳王庙二首 其一
岳王庙二首 其二
题瑞岩寺
题曾彦明所藏雨竹
玉虚洞
杨柳怨
杂言四首 其一
杂言四首 其二
杂言四首 其三
杂言四首 其四
湖州溪舍
菁江
隐求斋 其二
题武夷仙掌岩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其一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其二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其三
题父墓亭
怀蒲一庵许紒岩
和陈药房纳凉
閒里
九日登乌回寄郑渭滨
课伐木
连雨留宿陈药房吟所
清真观
贺陈石泉宰华亭归
怀潘寒岩
清平乐(石榴)
长相思(喜晴)
临江仙(将孙生日赋)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
点绛唇(和访梅)
点绛唇(瓶梅)
鹊桥仙(题陈敬之扇)
南乡子(乙酉九日)
菩萨蛮(春晓)
浣溪沙(寿陈敬之推官)
霜天晓角(寿吴蒙庵)
霜天晓角(寿康臞山)
望江南(秋日即景)
江城子(和默轩初度韵)
点绛唇(题画)
望江南(元宵)
南乡子(即席纪游)
菩萨蛮(题醉道人图)
卜算子(元宵)
江城子(春兴)
浪淘沙(大风作)
如梦令(题四美人画)
浣溪沙(虎溪春日)
双调望江南(寿谢寿朋)
卜算子·十载仰高明
临江仙·暮春
潇湘夜雨·灯词
阮郎归·客中见梅
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探春令(早春)
水调歌头(中秋)
阮郎归(咏春)
一剪梅(秋雨感悲)
夏云峰(初秋有作)
卜算子(春景)
行香子(马上有感)
更漏子·烛消红
卜算子(夏日送吴主簿)
鼓笛慢(甲申五月仙源试新水。雨过丝生荷香袭人,因感而赋此词。 ...
桃源忆故人(初春)
花心动(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
点绛唇(春寒)
探春令(元夕)
蓦山溪(午坐壶天冰雪,风传琵琶,有感而作赵长卿)
眼儿媚·玉楼初见念奴娇
南歌子·此日知何日
如梦令(汉上晚步)
念奴娇(夜寒有感)
眼儿媚(霜夜对月)
临江仙(笙妓梦云,对居士忽有翦发齐眉修道之语)
临江仙(杨柳)
胜胜慢(柳词)
长相思(春浓)
新荷叶(咏荷)
临江仙(初夏)
虞美人(双莲)
卜算子(四明别周德远)
画堂春(长新亭小饮)
一丛花(暮春送别)
点绛唇(梅)
临江仙(秋日有感)
浣溪沙(初夏有感)
青玉案(压波觞客)
谒金门(一雨扫烦暑,自漉玉友,醉余因次韵赵长卿)
采桑子(岩桂)
昭君怨(春日寓意)
虞美人(春寒)
蝶恋花(春残)
探春令
念奴娇(梅)
南歌子(早春)
蝶恋花(春深)
水龙吟·淡烟轻霭濛濛
长相思·花飞飞
满庭芳(十月念六日大雪,作此呈社人·冬景)
浣溪沙(腊梅)
临江仙·人在梦云楼上别
诉衷情·花前月下会鸳鸯
行香子·骄马花骢
临江仙·夜久笙箫吹彻
菩萨蛮·枫林飒飒凋寒叶
醉花阴·老去悲秋人转瘦
醉蓬莱·正金风无露
点绛唇·蓼岸西风
如梦令·别恨眉尖无数
醉落魄/一斛珠 其二 秋日有感
卜算子 春景
画堂春
夜行船·短棹轻舟排办了
水调歌头(遣怀)
祝英台近(武陵寄暖红诸院)
柳梢青(东园醉作梅词)
鹧鸪天(腊夜)
水调歌头(赏月)
簇水
渔家傲(旅中远思)
一丛花(和张子野)
蓦山溪(遣怀)
蝶恋花(登楼晚望,闻歌声清婉而作此)
鹧鸪天(月夜诸院饮酒行令)
眼儿媚(东院适人乞词,醉中书于裙带三首赵长卿)
南歌子·春思浓如酒
烛影摇红·梅雪飘香
鹧鸪天·只惯娇痴不惯愁
雨中花慢·宿霭凝阴
青玉案(春暮)
醉蓬莱(赏郡团芍药)
蓦山溪(早春)
虞美人(深春)
水龙吟 其三
水调歌头·离愁晚如织
醉花阴 建康重九
小重山·一夜西风响翠条
洞仙歌·黄花满地
菩萨蛮·炊烟一点孤村迥
满庭芳 十月念六日大雪,作此呈社人
花心动 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
品令·情难托
满江红·懊恼平生
水调歌头 中秋
如梦令·竹外半窥娇面
念奴娇 其一 梅影
长相思 春浓
青玉案 春暮
瑞鹤仙·西风苹末起
瑞鹤仙·海棠花半落
柳梢青·千林落叶声声悲
朝中措·南楼风物一番新
水调歌头·今夕知何夕
西江月·背日犹馀残雪
惜奴娇·洛浦娇魂
青玉案·东门杨柳空盈路
菩萨蛮·倚楼小小穿针女
江神子 梅
探春令·疏篱横出
清平乐·秋容眼界
鹧鸪天·镂玉裁琼莫比香
探春令·雕墙风定
满庭芳·竹颭斜梢
满庭芳·红藕洲塘
水龙吟·酒潮匀颊双眸溜
蝶恋花·一梦十年劳忆记
点绛唇·云霁山横
蝶恋花·天净姮娥初整驾
祝英台近·记临歧
点绛唇·离绪千重
满庭芳·爆竹声飞
鹧鸪天·弱质纤姿俪素妆
喜迁莺(上魏安抚)
临江仙·帘幕轻风洒洒
青玉案·天涯目断江南路
花心动·风软寒轻
菩萨蛮·西风转柂蒹葭浦
满庭芳·雨洗长空
探春令·而今风韵
临江仙(上祝丞)
菩萨蛮·杨花飞尽莺声涩
感皇恩·景物一番新
采桑子(寓意)
武陵春(上马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