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董纪
天寒野旷叫䲭鸮,愁说高州去路遥。章贡北来山抵浙,番禺南下水通韶。
风摇橄榄枝头落,雨打桄榔树叶凋。他日归来再相见,九峰买酒话今宵。
春闺曲
重门半掩梨花院,博山飞烟绕梁转。晓莺啼傍小窗来,只在柳梢看不见。
罗衣单薄恶春风,却要捲帘令燕通。春愁只能清臂玉,何时得消红守宫。
对花强拣花枝折,心事可向旁人说。
宋太祖雪夜幸赵普第
风雪开门夜甚寒,此来非但一尊欢。江南果是他家物,岂可容人卧侧鼾。
季子延奴初学语见书帙在案时辄作嚅嚅唲唲声若解诵然以其不由教而 ...
小儿不识无与之,摊书学诵能嚅唲。他日贤否未可必,眼前便作聪明期。
人家爱儿如爱宝,不愿儿多愿儿好。无儿所忧在未得,生得痴儿被儿恼。
我年日壮始得儿,至今空年十二三。纸笔不好懒无匹,正类豚犬令人惭。
阿奴碌碌已如彼,满谓兴宗当在此。君不闻杜陵达道笑渊明,有子贤愚何足齿。
次韵仲基春来杂思十首 其一
月在摄提格,天回甲子春。麻姑多寿算,几见海扬尘。
次韵俞东村见示四首 其二 忆弟季明
池塘春草梦依依,明月清风半掩扉。今夜灯花何太喜,多应洱海有书归。
次韵张林泉兄弟倡和三首 其一
一车南去两帆西,白首林泉独短藜。为问闽中听谢豹,何如清夜楚猿啼。
与俞原肃留别十首
别时容易见时难,莫作寻常客子看。二十年来逢一度,四千馀里到长安。
寄成安尹彭子润
江湖渺渺白沤寒,只有黄花独耐看。老去庞公惟欲隐,归来陶令已辞官。
诗名肯落他人后,酒量何如昔日宽。自是山阴无好兴,扁舟来往不为难。
惶恐滩夜泊
天下只闻巫峡险,谁知此处更堪愁。舟穿乱石堆中过,帆向荒山灯下收。
闪闪燐灯随魍魉,啾啾蓬颗聚鸺鹠。滩名惶恐非虚得,一夜令人白尽头。
集句次韵俞东村四首 其四
黄昏溪上语人稀,零落交游我独悲。有约不来过夜半,谁收松下著残棋。
宅之约余中秋过小海楼不克往
万里长风扫积阴,碧天如洗籁沉沉。今宵何处无明月,比屋谁家有赏心。
诗句惊人从和寡,酒杯到手莫辞深。南楼已负凭阑约,老子胡床兴不禁。
次韵张景辰别驾过俞建宁故居有感
平泉漫说李家庄,绿野犹传裴相堂。草色暗随春色换,人情还逐世情忙。
空吟暮雨珠帘捲,不见春风皂盖扬。过客重经倍惆怅,隐然邻笛感山阳。
夜泊江上
雁叫霜汀鹊绕枝,夜长无寐客眠迟。一灯隔岸渔船火,愁似江枫对照时。
短歌行次韵俞仲基
君不见朱门空锁春
天妃宫次韵王元吉
何年敕赐天妃号,宫阙岧峣入紫冥。龙女来朝多显异,鲛人作市暗闻腥。
黄姑渚阔天通海,丹凤楼高昼陨星。近得瑶池王母约,蓬莱有路到珠庭。
次韵答胡彦恭二首 其二
移家五见岁华阑,海上鸥盟渐觉寒。扼肉虎吭求食易,刮毛龟背物毡难。
樽犹有物吾何憾,甑未生尘妇莫叹。半百光阴驹过隙,试将日晷静中看。
来鸥亭为姚宗文
泛渚眠沙各自如,忘机相对称幽居。意如亲笔惠崇画,迹似古文苍颉书。
春雨兰苕迎翡翠,夕阳葭菼伴舂锄。阑干角畔题诗处,眼界无多景有馀。
醉吟四首 其一
俯仰视茫茫,天地如许大。不知有何物,更在天地外。
风木轩为丁季悦
有生非无母,失恃才五龄。已惭泣杖俞,徒慕刻木丁。
谁知树欲静,无奈风不停。终身罔极悲,年年坟草青。
次韵答俞原举五首 其四
自蒙人日题诗后,夜夜光辉照草堂。玉石琢磨方是器,芝兰熏染不闻香。
虚名只作寻常事,豪气何分上下床。但恐九霄孤鹗起,老夫拭目仰难望。
董纪
董纪,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号一槎,上海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278篇诗文
清明前二日林泉过予西郊留宿草堂晚步赋诗因次其韵
宿紫阳观次韵故人辛好礼题壁三首 其三
四时词 其四
画扇二首 其二
贺张季自临濠还乡
附宽河书后寄周仲鼒父子二首 其一
别侄董时雨二首 其二
与太常典簿顾谨中题画二首 其二
折枝牡丹
堪笑二首 其一
日重光行
次韵俞仲基对雨二首 其二
效秦文仲绝句四首 其三
芭蕉士女二首 其一
醉吟四首 其四
与俞原肃留别十首 其九
送苏温赴高州
寄仲斋并述草堂新居之乐
送临濠花仲敷归觐
游观音山简主僧大用并范彦华
南村杂兴次韵陶九成十首 其十
自述借俞原举韵
次韵仲基春来杂思十首 其二
春山晓思图为佥宪林彦恭
旧时月色为吕希阳训导
次韵沈文举为凤阳钱文规题画
怀季明大政二乡友
游山联句
草堂杂兴十首 其五
次韵俞原举雪中见寄五首 其一
中秋玩月次韵胡鼎文别驾
草堂杂兴十首 其九
尹节妇
奉简陆宅之先生并晏如上人二首 其二
次韵答俞季明
与张鍊师共饭而双鹤来舞
修竹芙蓉四首 其一
游天池
沧江送别为吴友仁
王母醉归图
述怀寄张拱辰判簿二首 其二
述怀寄张拱辰判簿二首 其一
次韵景辰出东郊之作
效香奁体二首 其二
题画五首 其一
次韵答胡彦恭二首 其一
游虎丘山
寄延平西芹河泊所官侄时雨十首 其三
答张梦辰见寄
次韵陆宅之雪中见示
次韵答林彦恭并柬王参议二首 其二
题画四首 其二
寄延平西芹河泊所官侄时雨十首 其五
胡鼎文草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