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房村夜宿刘庄谈河事

房村夜宿刘庄谈河事

明代 董其昌

柳外青帘飏晚风,宣房遗迹草连空。谁知半卷河渠记,惬在停骖野语中。

诗人董其昌的古诗

题吴词部画

明代 董其昌

居然张璪偃松图,一一潜虬若可呼。为问寒林风谡谡,何如千树在玄都。

朱衣白比部为尊人讼冤事竣还朝送之

明代 董其昌

遄归不为锦衣游,壮尔春秋大复雠。疏有青霜含楚些,誓将白水句吴钩。

寒原得句梅花骑,渃日分襟橘柚洲。輶史若为酬帝问,五湖亦自起边愁。

詶董景越漕台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东山优诏见新除,又是西台揽辔初。轴转黄龙将禹贡,仗依玄武肃周庐。

即今疏草凌霜笔,尽出春秋演露书。却为式微偏荐慰,年来无恙只三馀。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文伯顽仙尽自兼,何须黄纸署名衔。山开窈窕藏书洞,径翳荒榛避诏岩。

老衲或来煨榾柮,橐驼尝倩护松杉。虽然豪气屏除尽,閒咏荆轲木是缄。

詶临潼王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端居空谷感离群,万里论交见国君。等是策书分五社,谁能笔阵扫千军。

怀人大小淮山桂,飞梦东南吴会云。莫以雄才求自试,词坛赤帜有閒勋。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十二

明代 董其昌

清时岂有放江潭,故里风烟不可堪。巳分浮家苕霅曲,忆曾对宇道亭南。

人间鸟道丸封一,世事桑田海阅三。褊性幽栖真不恶,骊珠先巳被君探。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八

明代 董其昌

餐取峰霞坐翠岚,云根劖出小终南。窗悬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欲过蓝。

山长旧来鸿自一,市喧还笑虎成三。应怜惠子能知我,雅道寥寥有荷担。

送朱比部永白还朝

明代 董其昌

天际明霞拥使车,桃椎岂得问樵渔。弓裘自踵文昌履,竹简将成太史书。

试拂龙泉依斗极,且含鸡舌奉宸舆。心知慷慨云霄别,也觉江淹赋不虚。

送钱机山宫允还朝

明代 董其昌

詄荡天门马首瞻,王程不为简书严。共言匡鼎还东观,遂有商霖出传岩。

身切云霄亲日表,光分奎壁应星占。临岐何限弹冠意,漫把金华旧事拈。

寿信阳何太公

明代 董其昌

白云楼上白云封,彷佛群真礼赤松。自向龙门尊太史,不因凤羽本超宗。

书成副本名山重,酒泛双茎湛露浓。有诏即颁灵寿杖,将无潇洒爱携筇。

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声色无端不我期,缘心应处亦如之。若人欲走无生国,除却斯门总路岐。

李临淮太保惟寅席上

明代 董其昌

凌烟世业带河盟,手握风云护汉京。几试韬钤无对垒,即论诗句亦长城。

朋簪夜散莲花幕,刁斗秋闲细柳营。若向燕然磨片石,属铭宁复藉班生。

寿王逊之玺卿母六十

明代 董其昌

皇华何事缓仙旌,六帙慈帏拜庆情。好及龙飞传国宝,先怀乌哺进君羹。

云璈九奏陪天姥,露掌双承见月卿。今日圣朝崇孝治,推恩谁似相门荣。

题画送原孚侄巡齐

明代 董其昌

海岱奇云尽荡胸,虞廷胜事渺秦封。装头亦有家山在,不必登台望九峰。

赠蒋山人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閒来倚棹吕蒙城,几度从君听鹤鸣。岁俭自饶千树橘,气豪宁食五侯羹。

酒人直许中贤圣,农话惟应较雨晴。史笔倘修高士传,蒋家今古两元卿。

宿羊山驿

明代 董其昌

莽莽平沙路,登临更一奇。河流消楚汉,碑石记淳熙。

鼓角因风迥,帆樯侯月迟。此中留憩者,半为问津疲。

寿高孩之宪使四十 其四

明代 董其昌

中朝推毂事防胡,江左留恂愿不孤。胆落鲸夷闻杖钺,恩沾鲛室见投珠。

故应进履称孺子,未向雕虫许壮夫。起为清新开府寿,悬知泽畔揽揆殊。

上林春雪

明代 董其昌

九陌阳和御苑偏,瑞看盈尺应祈年。飞花散入梅千树,舞絮犹疑柳半烟。

积处宜春添曙色,融来太液涨新泉。不须更和邹枚曲,黄竹歌声日下传。

广陵道中送戴振之表弟南还

明代 董其昌

一夜春随客共归,莺花岐路意多违。天涯结客同修褉,物候催人歌换衣。

壮士悲歌孤筑远,离堂风雨暮钟微。可堪添入江淹赋,回首随堤柳絮飞。

九日同姚纳言过张蓬玄中丞官署

明代 董其昌

滹沱秋色飒邢关,宣武风流此共攀。客有清班同豹尾,时当高会比龙山。

营开细柳闻笳发,觞引茱萸听漏殷。戏马正于戎马候,邀欢暂借枕戈闲。

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 3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