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觉虚师说经超果

赠觉虚师说经超果

明代 董其昌

龙象森森奉麈谈,直拈教外首楞严。欲知末会人天供,雪后梅花百鸟衔。

诗人董其昌的古诗

赠郑范溪大司马行边

明代 董其昌

元臣节钺九天开,经略勋猷亦壮哉。组练秋飞辉日月,玺书朝启役风雷。

行歌汉垒军容变,声到河湟虏气摧。敢以铙歌酬祖席,营平故是折冲才。

赠彭嵩螺鹾台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遥传使节发江都,六月冰心在玉壶。巳见盐官清酌水,又从陆海远飞刍。

殿中封事关宸告,天下军储罢癸呼。当宁颇存南国不,可能不上郑公图。

廷评潘同江尊阃顾夫人六十余既为长歌祝觞内子复请此图寿之并题一 ...

明代 董其昌

金粟如来丈室中,瑶池阿母海门东。拈将一片烟霞色,知是诸天第几宫。

题茅斋水墨画

明代 董其昌

为忆城南池上篇,新秋落月片帆前。草堂未便惊猿鹤,招取幽人对榻眠。

题红树秋色

明代 董其昌

山居幽赏入秋多,处处丹枫映黛螺。欲写江南好风景,霅川一派出维摩。

贺平湖令陈杲庵奏最

明代 董其昌

世家曾入史公书,循吏今看积庆馀。丹穴旧来能产凤,琴台谁不颂悬鱼。

茇成棠树思如昨,植处槐庭应岂虚。卿月宫云相映照,何论通德表门闾。

同唐元徵宫允游善权洞四首 其四

明代 董其昌

山霁气初澄,攀萝下复登。千峰攒积铁,百仞矗层冰。

溅雪看庐阜,随花得武陵。平生耽胜事,选胜却输僧。

大司寇秦六胡老公祖考绩承恩诗以为贺

明代 董其昌

苃棠南国最怀恩,何幸联班奉至尊。见说虞巡凭画象,宁论于室应高门。

阳春有曲人难和,云梦涵秋气可吞。圣主得贤频问履,新承天宠露华温。

自画吾松小昆山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昆山虽婉变,却似鲁家丘。故作庐峰势,青天瀑布流。

寿郭光山太仆

明代 董其昌

亢村自昔产人豪,吏部文章北斗高。卿月辉辉膺异数,晨星落落此同袍。

壮猷不尽汾阳意,雅量宁虚郭泰褒。闻说还丹有真诀,不令青鬓点霜毛。

题杜日章册九首 其四 五岳小山

明代 董其昌

不策卢敖杖,那张宗测图。神功攒五岳,且作小山呼。

送李太守思弦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霏霏烟雨逐征篷,御李依然梦想中。岂是塞翁真失马,笑看弋子慕冥鸿。

还珠无复疑前史,积玉留将继国风。今日倾都攀别意,可知名手绘难工。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明代 董其昌

君不见问政山,错出黄山白岳间。昔日仙人留隐迹,至今白云苍树犹仙关。

上有千尺之松花作饭,下有五色之芝英可餐。嵚岑本是至人宅,服食顿回童子颜。

山中之政何足问,介弟筑室来追攀。具茨问道七圣驻,此地迎仙独鹤还。

药灶馀丹光舄奕,灵泉洗耳声潺湲。山中人兮今吕望,金粟前身语非妄。

膏泽巳遍阎浮提,经纶半出光明藏。斗杓调燮政所因,拂衣仍作山中相。

岁月赤鸟生有涯,道德青牛寿无量。道之至者以治身,仙翁何云逃劫尘。

不必鞭螭驭风始超世,巳是金马玉堂人。汾阳二十四考中书令,南华八千馀岁秋复春。

题璇源张郡侯却金舆颂册

明代 董其昌

此判南山不可移,颂声宁独美双岐。即看华表含愁意,正是秦宫传胆时。

天子再传关右事,史家添入岘亭碑。却金应拜黄金赐,名姓书屏黼扆知。

送贺使君

明代 董其昌

祖道仍开卧辙馀,倾都惆怅意何如。太丘有子真惟肖,嵩岳生申果不虚。

眼见淳风还畏垒,心惭通德表岩居。野夫未有酬知日,一卷中牟传可书。

赠戴虞周

明代 董其昌

识尔垂帘日,论交澹世情。禁方传海上,侠骨走幽并。

邛杖供探胜,河车事养生。餐霞知不远,窗外九龙横。

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 其十一

明代 董其昌

举著空宗便道无,如盲说象太模糊。请君自对秦宫镜,两道眉毛历历孤。

雷宸甫得孙

明代 董其昌

梅花信里见兰荪,酾酒刲羊庆德门。箧有端溪鸲鹆砚,赠君收取好贻孙。

送丹阳令工东里应召

明代 董其昌

鸣琴宰帝乡,平政古循良。自昔劳人地,今为选佛场。

青阳开左个,紫极御中央。若问神仙吏,双凫在尚方。

太傅都尉万瞻明先生移居赐第诗以贺

明代 董其昌

凌云材料化人营,锡瑞鸣珂意气生。雅尚肯骄三太贵,恩华曾历四朝平。

悠然凤吹怀仙引,不尽鸿冥扈圣情。十二楼台迷处所,惟馀星使得知名。

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 3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