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彭嵩螺鹾台二首 其二

赠彭嵩螺鹾台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直声兄弟著青蒲,四海论交兴不孤。绣斧衔恩天北极,江山留客古东吴。

时闻盐井詶书札,秋逼星津引舳舻。平准河渠兰史在,野谋何事到潜夫。

诗人董其昌的古诗

同唐元徵宫允游善权洞四首 其四

明代 董其昌

山霁气初澄,攀萝下复登。千峰攒积铁,百仞矗层冰。

溅雪看庐阜,随花得武陵。平生耽胜事,选胜却输僧。

詶临潼王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端居空谷感离群,万里论交见国君。等是策书分五社,谁能笔阵扫千军。

怀人大小淮山桂,飞梦东南吴会云。莫以雄才求自试,词坛赤帜有閒勋。

题画共十六首 其十

明代 董其昌

幽人茶灶烟,每与宿云乱。凭轩望所思,春湖渺无岸。

题画赠杨玄荫大参

明代 董其昌

嘉树森捎一百章,藤阴蒙翳午生凉。祗因较勘高僧传,却误松窗鹤梦长。

送丹阳令工东里应召

明代 董其昌

鸣琴宰帝乡,平政古循良。自昔劳人地,今为选佛场。

青阳开左个,紫极御中央。若问神仙吏,双凫在尚方。

追挽吴桥范月山乃郡司马范仁元之祖

明代 董其昌

曾同五岳祖昆崙,亦有名贤亢德门。陈氏公卿俱似长,于家阴骘竟贻孙。

人嗟鹤化仙标远,帝宠龙图世泽存。述祖雄篇能写照,千秋云壑道逾尊。

赠李为与浒墅主政四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岂有修心碍市喧,公馀静注五千言。曾闻仙李盘根长,知是玄元几叶孙。

题画共十六首 其十一

明代 董其昌

野客不贪涉,如何亦问津。前村黄叶里,大有耐閒人。

和陆伯生三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身惭鹤发一衰翁,岂逐峨眉入汉宫。管领山川青笠外,消磨贤圣绿尊中。

濠梁不辨鱼知乐,谷口时闻响应空。好在咏怀才未尽,朗吟如在竹林风。

送潘含赤中舍还朝

明代 董其昌

城南别业胜河阳,又以严程指建章。宵直舍人还凤阁,秋征游子恋鲈乡。

輶轩载笔书成帙,兰殿宣麻诏几行。见说九重勤昼接,从官容易睹垂裳。

詶虞德园吏部

明代 董其昌

七十二峰山下居,五千四百藏中书。文人自具生天慧,吏部今为选佛除。

恍惚之间含有象,涅槃能度尽无馀。惭余学殖多荒落,祗作空玄老蠹鱼。

题杜日章册九首 其五 榆溪九曲

明代 董其昌

澧浦长怀楚,桃源不事秦。谁知钓鳌手,榆曲阜收纶。

寿蒋八公庶常祖母八十有八

明代 董其昌

清浅阅蓬莱,名家燕喜开。霜封三径后,云烂五花裁。

姆训传迁里,君恩陋筑台。大慈飞凤羽,叠肖总珠胎。

贻厥文孙起,为光祖德培。雕虫尔雅笔,绣虎石渠才。

不负慈饴意,将乘戏綵回。策先董子对,拜后鲁公陪。

汎柏千秋节,滋兰百亩恢。潘舆星驾耳,刘报日悠哉。

宝俭车犹鹿,忘忧背叶鲐。剑芒孤舄奕,婺綵切昭回。

冰雪真人骨,烟霞谌母杯。翻然祝觞语,何以报琼瑰。

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素衣端合避京尘,留滞繇来说史臣。敢赋湘累愁帝子,但唫篱菊比皇人。

钟山猿鹤寻盟晚,泽国莼鲈发兴新。为问陆沉成底事,征车生耳等劳薪。

寿东宁伯焦太夫人

明代 董其昌

椒邸慈帏燕喜哉,祝觞无数惣琼瑰。共言梦草能开国,可但君王为筑台。

锦驭尚思仙鹿挽,带河晚跃化鱼来。西池虽有三青鸟,皈合莲华一品裁。

夏鹤田黄门自琉球奉使归致书问讯诗以答之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左掖颁圭日,东荒析木天。风烟迷甲子,岁月滞丁年。

抚剑惊波晏,投珠异域传。慇勤遗尺鲤,倍起陆沈怜。

寿史玉池奉常四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张乐依然近洞庭,春还岛屿尽浮青。天王正月开卿月,常伯文星是岁星。

共纪甫申钟岳瑞,仍看黄绮狎山灵。明光起草寅清业,不向揆初慰独醒。

送周纂唐黄门予告归中州

明代 董其昌

清蒲何事补山龙,皂服绨衣说汉宫。直节嶙峋看齿马,乡心迢递付冥鸿。

千峰秀接嵩花室,五月炎消郢雪中。明主怀贤方侧席,肯容姬衮久居东。

送唐存忆漕台还朝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花骢北首五云隈,柱史承恩切上台。方简禁兵天策府,重瞻宸衮柏梁台。

名高绣斧风霜肃,绩画旂常日月开。四海交情今自见,直词谁似孔融来。

题画赠江阴夏茂卿

明代 董其昌

毗山对酒和陶诗,千载柴桑是尔师。敢道柴桑输一著,出山何似住山时。

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 3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