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周纂唐黄门予告归中州

送周纂唐黄门予告归中州

明代 董其昌

清蒲何事补山龙,皂服绨衣说汉宫。直节嶙峋看齿马,乡心迢递付冥鸿。

千峰秀接嵩花室,五月炎消郢雪中。明主怀贤方侧席,肯容姬衮久居东。

诗人董其昌的古诗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二十二

明代 董其昌

为事丹铅不种蓝,閒将草木志嵇含。斩新松傲秦封五,娟秀花开少室三。

流咏须臾成洛下,徵图早晚诏江南。凭君醉舞回双袖,长泖驱为拾月潭。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明代 董其昌

君不见问政山,错出黄山白岳间。昔日仙人留隐迹,至今白云苍树犹仙关。

上有千尺之松花作饭,下有五色之芝英可餐。嵚岑本是至人宅,服食顿回童子颜。

山中之政何足问,介弟筑室来追攀。具茨问道七圣驻,此地迎仙独鹤还。

药灶馀丹光舄奕,灵泉洗耳声潺湲。山中人兮今吕望,金粟前身语非妄。

膏泽巳遍阎浮提,经纶半出光明藏。斗杓调燮政所因,拂衣仍作山中相。

岁月赤鸟生有涯,道德青牛寿无量。道之至者以治身,仙翁何云逃劫尘。

不必鞭螭驭风始超世,巳是金马玉堂人。汾阳二十四考中书令,南华八千馀岁秋复春。

寿高孩之宪使四十 其三

明代 董其昌

东海泱泱旧建牙,隼旟龙节玺书嘉。行间旗鼓高文苑,字里风霜凛法家。

盾墨磨将毫散綵,幕莲开处剑生花。虽然方叔称元老,不似冯唐遇主赊。

题倪迂画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锡山无锡是无兵,怪得倪迂不再生。但有烟霞填骨髓,可知吾法本同卿。

祝英台宅

明代 董其昌

徙倚荒台畔,潺湲瀑水飞。因看江左右,却忆华山畿。

化碧阴厓出,为云晚岫归。凄其前代事,端使胜情微。

詶韩宫谕若海

明代 董其昌

孤踪泽畔跧,拱璧有谁先。古调高山在,韩文北斗躔。

采风存列国,准易测重渊。天禄推中垒,鸾台得子玄。

丝纶光内制,兰

送侯六真侍御按黔时黔有兵事侍御兼视师之命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夜郎氛祲未全消,使者单车万里遥。自昔长缨曾请借,即今铜柱拟重标。

阴符圯上书三卷,令甲明廷诏六条。圣主宵衣眷南顾,舞干何日罢征苗。

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 其三

明代 董其昌

儒衣僧履道家巾,三教无依是此人。馀子纷纷立门户,长空不倩扫埃尘。

赠李为与浒墅主政四首 其四

明代 董其昌

三品南金禹贡陈,九流清鉴待方甄。关门天地从来阔,青眼相看得几人。

题画贻毗陵张梦泽

明代 董其昌

朱斿行部带明霞,不是桃源即若耶。颇忆江南梅信否,随风吹向赤松家。

题画赠张平仲兖守

明代 董其昌

忽忆君家笠泽图,寒江密雪满菰蒲。于今身在齐青里,日对秦封五大夫。

魏涧泉中丞以奏疏诗集见贻诗以詶之

明代 董其昌

壮猷何事厌雕虫,晁贾文章一代雄。尊俎坐筹销虏帐,山川行咏入唐风。

奏将帝所篇称善,悬向都门字莫攻。鸿宝传来能自秘,较雠先贮石渠中。

贺李素我再举子诗以志喜

明代 董其昌

男祥重见叶长庚,无限高门意气生。遂有次儿肩德祖,奇哉二子类徐卿。

金光并茁尧庭草,玉露初盈汉阙茎。间岁一寻汤饼会,欢歌逾遍五茸城。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十六

明代 董其昌

钟牙缅邈别家惭,试向瑶琴古调参。怀友经春哦渭北,教儿当日笑城南。

梦中蝴蝶花光湿,池里蟾蜍墨雾含。只鹤畸人形共影,故应待我鼎为三。

赠王子玉

明代 董其昌

燕子楼空楚梦孤,舞人谁得似飞奴。朝来试彷眉峰影,何处青山不是巫。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二十三

明代 董其昌

忽忆驱车过楚潭,德山犹有德山庵。岧峣鹫岭衔天半,直截牛车见佛三。

般若无知传教外,菩提非树本宗南。前身金粟维摩是,丈室相看巳罢参。

自画吾松小昆山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昆山虽婉变,却似鲁家丘。故作庐峰势,青天瀑布流。

赠吴山人逸金

明代 董其昌

孤云曾不住,何事倦飞还。道气看眉宇,禅心问骨山。

试琴鱼出沼,鍊剑虎当关。余亦逃虚者,相期白社间。

紫茄五首 其四

明代 董其昌

卑栖性所便,尺五即为天。每带胭脂色,来登玳瑁筵。

江莼下豉美,蒟酱点庖鲜。能误青鞋客,忙趋过邵田。

题吴词部画

明代 董其昌

居然张璪偃松图,一一潜虬若可呼。为问寒林风谡谡,何如千树在玄都。

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 3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