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寿曹太母

寿曹太母

明代 董其昌

紫盖峰头三素云,霓旌鹤驾拥元君。黄山亦有仙灵迹,彤管兼书玉洞文。

诗人董其昌的古诗

送朱比部永白还朝

明代 董其昌

天际明霞拥使车,桃椎岂得问樵渔。弓裘自踵文昌履,竹简将成太史书。

试拂龙泉依斗极,且含鸡舌奉宸舆。心知慷慨云霄别,也觉江淹赋不虚。

题画共十六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开此鸿濛荒,真成羽人宅。洪厓居可移,天姥梦亦得。

敕赐百官午门凉榚宴恭纪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建章月晓听霜钟,有诏分甘庆泽浓。巳见铁耕归甑爨,谁知粉米补山龙。

馨香馋鼎餐英候,舄奕桓圭辑瑞容。圣主考文天雨粟,故拈糕字慰三农。

题杜日章册九首 其六 烟驾亭

明代 董其昌

边烽巳宁晏,烟水澹氤氲。朝来鹅鹳阵,冲破宿潭云。

送萧九生方伯二首

明代 董其昌

左辖高名九牧钦,行装无鹤亦无琴。天书虽掞循良最,史笔仍摽独行林。

他日爱人兼爱树,昔贤留犊尔留金。倾都祖帐骊驹路,却向禅宫见远心。

题李霖寰少保平播册

明代 董其昌

亲从黄石授书来,盟府勋名切上台。主帅几谁劘虎穴,文人今有画麟台。

旌旂陡觉风云变,图版重将混沌开。元老黑头真不数,金瓯还倚补天才。

敕赐午门百麦饼宴恭纪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社筵重举五朝仪,衎衎千官式晏迟。列鼎几承明主赐,回波不数近臣词。

麦秋好及樱桃信,肉食能忘藜藿私。为问大酺颁汉诏,何如含哺颂尧时。

咏史四首 其四

明代 董其昌

赤地三年一妇冤,海东连坐又何言。土龙不解行霖雨,日表应须照覆盆。

詶杨霁寰中丞

明代 董其昌

玄阁宁论阻问奇,征南新勒万潭碑。冥心巳入风蝉定,得句偏饶绣虎诗。

舞羽营门酋长侍,授书桥畔老人期。桂林我亦怀平子,岂有双金报所思。

送章阳东归省

明代 董其昌

珠林幸见一枝荣,无限慈帏意气生。待诏早承休浣命,舞衣遥慰倚闾情。

鸰原秋冷燕丹水,乌喃春携颖叔羹。莫以孤臣难叱驭,板舆何处不王程。

题杜日章册九首 其二 广韬室

明代 董其昌

执契静三边,阴符秘莫宣。君能参活句,尽属圯桥传。

薰风自南来

明代 董其昌

北窗唫啸日,凉吹不须期。荷气初闻处,帘钩欲动时。

幽从林杪度,清向瑟中披。见说天门近,随风咏亦宜。

太傅都尉万瞻明先生移居赐第诗以贺

明代 董其昌

凌云材料化人营,锡瑞鸣珂意气生。雅尚肯骄三太贵,恩华曾历四朝平。

悠然凤吹怀仙引,不尽鸿冥扈圣情。十二楼台迷处所,惟馀星使得知名。

游灵岩山范园

明代 董其昌

三径我频到,千峰自掩门。停云吴会思,白雪郢中翻。

豹隐神逾王,龙图谊益敦。年来多道貌,因事五千言。

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声色无端不我期,缘心应处亦如之。若人欲走无生国,除却斯门总路岐。

中秋朱太常园梅花盛开诗以纪异

明代 董其昌

大远江南信,先标水部诗。名花真创见,帝力本无时。

香挟湘兰发,清含塞角吹。仙家惭幻术,官阁动吟思。

何事蝉号露,偏欣雀啅枝。金飙从劲厉,玉树独华滋。

骤讶园丁报,将谋驿使驰。生荑差足拟,雕叶未为奇。

姑射神如下,孤山鹤也疑。白华宜晰补,黄落失骚悲。

积素临枫岸,飞英堕槿篱。催妆殊早计,赴陇异恒期。

冷艳山堪许,幽芳众岂知。冰壶舒夜蕊,黍谷变春姿。

调鼎徵天瑞,濡翰共谱之。

送许使君

明代 董其昌

维扬淮海锡圭馀,雅爱焚香把道书。拙宦十年苍水使,论交半亩碧山居。

蠙珠总逐廉泉出,龙性真于俗态疏。任是风尘满天地,可能磨泐许公渠。

秋日泛泖因读先师莫中江之什忽又十五年感旧怀贤再赋呈唐明府君公 ...

明代 董其昌

秋风牛渚不堪过,回首游踪感怆多。名手自传裙练在,壮心其柰复刀何。

广陵无复闻流水,华表空知怨逝波。稍解当年招隐意,湖天渺渺一渔蓑。

题画共十六首 其八

明代 董其昌

云海荡吾胸,笔随意所到。犹如剡上船,何必见安道。

送周观察斗垣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霜鸿声里动骊歌,惜别难将别赋摹。大海尚存知己在,阳春未许和人多。

帝师城下寻黄石,野客衡门掩绿萝。宪府勋名悬日月,重瞻宫衮岂蹉跎。

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 3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