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鹧鸪天 赠珠帘秀

鹧鸪天 赠珠帘秀

元代 冯子振

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彩细细浮。

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诗人冯子振的古诗

鹦鹉曲 洞庭钓客

元代 冯子振

年光流水何曾住。早忘却姓吕岩父。记蓬莱阆苑相逢,一别风流如雨。算人间碧海桑田,只似燕鸿来去。岳阳楼剑气凌云,度老树神仙此处。

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郭恕先升龙图卷二首 其二

元代 冯子振

万户千门筑汉宫,巍峨井干与天通。青禽当日衔书降,从此瑶池碧树红。

鹤骨笛

元代 冯子振

胎仙脱胫寄飞琼,换羽移宫学凤鸣。喷月未醒千载梦,彻云犹带九皋声。

管含芝露吹香远,调引松风入髓清。莫向山头吹暮雪,笼中媒老正关情。

云林清远四时词四首 其二

元代 冯子振

脱箨斑筠绿节明,霖收梅子麦寒轻。诸峰隔截高低树,忽听初蝉第二声。

梅花百咏 其十二 粉梅

元代 冯子振

玉妃平碾白朱砂,散作春风六出花。夜半月明霜露重,满襟清泪湿年华。

梅花百咏 其二十四 疏梅

元代 冯子振

数个冰花三五枝,东风点缀特稀奇。黄昏照影临清浅,写出林逋一句诗。

题黄鹤楼

元代 冯子振

鹤楼千尺倚晴阑,大别山前舞峻鸾。昨日英雄无问处,依然江汉涌波澜。

梅花百咏 其二十二 孤梅

元代 冯子振

标格清高迥不群,自开自落傍无邻。天寒岁晏冰霜里,青眼相看有几人。

梅花百咏 其二十五 矮梅

元代 冯子振

不放冰梢数丈长,怕分春色过邻墙。大材未必难为用,禹殿云深锁栋梁。

缙山道中

元代 冯子振

榆林东北缙山围,百嶂千峰画卷挥。鞍影摇摇人意懒,秋风及早送将归。

赠铁脚刘道人

元代 冯子振

道人铁脚更铁冠,山人铁面仍铁肝。道人山人两相值,面色脚色俱苍寒。

道人锋棱厓骨削,山人剑气星斗干。山空人去夜猿别,一苇北渡黄河乾。

卢沟月湿波荡潏,太行云皛峰巑岏。古来豪杰数燕代,长毂騕袅榴花鞍。

呼鹰射雁逐鸡狗,脱手拓弹排金丸。璧门双阙照燕碣,虎豹蹲踞蛟龙盘。

布衣一语动万乘,不识宰相为何官。云飞气起对紫檀,血指沥沥衷如丹。

尚方百奉谄骨裂,山人九死圣度宽。万里放还真堕甑,回视岁月惊流湍。

南山清渭一梦觉,但见落叶吹长安。道人槌札未弃置,欲刻朽骨为荣观。

野麋岂是麟阁具,沧海自分终鱼竿。穷林尺鴳无处著,岂意思想南溟抟。

人间新贵夺纨绮,曲眉婉娈浮山峦。为渠向作白玉盘,眼耳鼻舌浑热瞒。

刘郎他日高眼看,归来取铗歌冯驩。

梅花百咏 其十五 绿萼梅

元代 冯子振

蕊珠宫里小仙娃,暂别椒房抑翠华。底事尘缘犹未断,谪来人世作名花。

金莲川

元代 冯子振

金莲川上富秋光,的皪花枝不著房。只合潘妃微步□,凌波罗袜寄芬芳。

鹦鹉曲

元代 冯子振

逃吴辞楚无家住。解宝剑赠津父。十年间隶越鞭荆,怒卷秋江潮雨。

想空城组练三千,白马素车回去。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烟光紫处。

旌表申孝子门

元代 冯子振

竹熨轻舆到处安,水温半菽尽情欢。寸心不暂三晖置,万顷何如一亩宽。

高盖门闾华黼黻,斑衣岁月老巾冠。遥怜续汉书申孝,千古申屠又有蟠。

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展子虔游春图卷

元代 冯子振

春漪吹鳞动轻澜,桃蹊李径葩未残。红桥瘦影迷远近,缓勒仰面何人看。

高岩下谷韶景媚,瑟瑟芳菲韵纤细。层青峻碧草树腾,照野氍毹摊绣被。

李唐岁月脚底参,杨隋能事笔不惭。东风晴陌苕复颖,浓绿正要君停骖。

梦梅

元代 冯子振

何处游仙睡觉迟,罗浮山下赴深期。一声吹彻霜天角,正是参横斗转时。

梅花百咏 其二十三 移梅

元代 冯子振

新斸孤根手自栽,和锄和雨破苍苔。寒窗岁晚多清事,只欠幽芳带雪开。

梅花百咏 其十七 东阁梅

元代 冯子振

官庭把酒送行人,对雪看花值早春。杜老飘零头白尽,底须朝夕苦催人。

鹧鸪天 赠珠帘秀

元代 冯子振

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彩细细浮。

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冯子振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105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