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会通河伯祠晚眺

会通河伯祠晚眺

元代 傅若金

水神祠下晚维舟,閒倚穹碑诵《远游》。西日射云明兽几,北风吹土集貂裘。

漳川近绕幽燕出,汶水分兼济漯流。过客岂知疏凿苦,当时荷锸几人愁。

诗人傅若金的古诗

潞县舟中寄京师杨上舍诸公四首 其三

元代 傅若金

生来不识酒中味,忆昨故人常见招。不是多情能度曲,樽前恨杀董娇娆。

送赵仲礼御史兼呈王侍御五首 其一

元代 傅若金

文章御史久为郎,南赴金陵道路长。百粤云山连楚大,六朝烟树入隋荒。

清秋按郡行骢马,落日登台咏凤凰。新喜诸公振风采,早闻当道去豺狼。

寄王君实

元代 傅若金

北望衣冠忆省郎,又随车驾幸滦阳。苑中苜蓿空骐骥,池上梧桐起凤凰。

中使有时传送酒,近臣何处避含香。上林此日无来雁,吟罢题诗欲断肠。

题山家山景二首 其一

元代 傅若金

万壑苍苍云气昏,石泉斜落古松根。前林欲暝僧归晚,应听钟声到寺门。

汉江衔山图

元代 傅若金

西来一水浮襄汉,上有群峰截杳冥。层构回临沙渚白,乱帆斜映缈林青。

地雄缥缈连嶓冢,天险微茫带洞庭。咫尺风烟应万里,无因一上岘山亭。

会通河伯祠晚眺

元代 傅若金

水神祠下晚维舟,閒倚穹碑诵《远游》。西日射云明兽几,北风吹土集貂裘。

漳川近绕幽燕出,汶水分兼济漯流。过客岂知疏凿苦,当时荷锸几人愁。

题卫知事广衍仓西轩墨竹歌

元代 傅若金

吾闻渭川竹如箦,太仓欲致那可得。开眼晴烟落户牗,透裳冰雪生胸臆。

爱之借问作者谁,母乃与竹同标格。自是君怀足清致,故须好事留真迹。

阴森雨气发中林,飒爽秋声起前席。微坡直具百亩意,老干真凭万钧力。

玄豹犹含隐雾章,苍龙已奋干霄翼。火云六月思远避,安得坐我林间石。

待实谁怜彩凤饥,钓鳌未试长竿直。为君歌罢久叹息,群玉萧萧动高壁。

戏简张伯贞

元代 傅若金

第二桥东杨柳新,舞腰争学楚宫春。可怜张绪才情少,孤负长条不赠人。

萨天锡画屏

元代 傅若金

入坐闻流水,开屏见远山。路通烟树窈,门对野桥閒。

拄杖晴俱出,渔舟暝独还。祇惭万里客,尘土污朱颜。

寿王左丞

元代 傅若金

南极诸星映赤霄,东风二月满青条。焚香凤阁春开宴,鸣玉龙墀午散朝。

但使经纶齐稷契,不劳服食慕松乔。日长自度升平曲,閒听云间合《九韶》。

书阳罗堡

元代 傅若金

微雨萧萧湿行李,马头即见长江水。烟浦明侵白鸟边,风帆乱入青天里。

故人南北久离居,况复经年无素书。明日重吟汉阳树,何须不食武昌鱼。

驾发

元代 傅若金

天门晓启黄金锁,路马遥翻碧玉蹄。银烛荧荧花外出,翠蕤冉冉柳边迷。

千官剑佩屯云合,五卫旌旗拥日齐。后夜龙沙驻清跸,侍臣不寝听晨鸡。

四月十四日发京

元代 傅若金

六龙西北驰,群鸟东南翔。感我客游士,心神随飞扬。

迢迢踰大河,恍恍越崇冈。已惊时序易,复念道路长。

驱车出东门,浩歌慨以慷。燕蓟岂不乐,吴楚为我乡。

父母惊违离,兄弟不在旁。当兹遂归去,聊可慰中肠。

追和蕙兰二首 其一

元代 傅若金

小窗开尽碧桃枝,忆得青鸾化去时。昨夜秋风妒幽怨,梦中吹断素琴丝。

题松庵上人墨蒲桃二首 其一

元代 傅若金

汉苑寻常露下时,月明高架影参差。上林近日无来使,肠断江南见一枝。

送湘中李从事书郴幕

元代 傅若金

长沙上游山水窟,郴阳自古说名邦。天围翠岳连三楚,地合清湘书九江。

归去收书经石室,坐来拄版对云窗。西风惨淡都门别,莫爱青楼倒玉缸。

秋日巡山和王君实四首 其二

元代 傅若金

衣冠如雨耀神都,郊甸新凉拂马初。日月近临黄阁贵,风云遥限紫宸居。

少陵漫拟陈三赋,司马先能著八书。想见九关严守虎,玉堂金殿最清虚。

百日

元代 傅若金

人生悲死别,矧在心相知。新婚未及久,杳杳遽何之。

昔为连理木,今为断肠枝。相去时几何?百日奄在兹。

亏月有圆夕,逝永无还期。弃置非人情,何以为我思。

送赵仲礼御史兼呈王侍御五首 其四

元代 傅若金

衮衮晴云塞要津,终闻圣主用儒臣。蜀都文物来西汉,奎阁图书近北辰。

此日赐冠簪獬豸,暮年留像画麒麟。极知风俗须扬激,肯使贤才但隐沦。

送蒙古潘学士

元代 傅若金

奎宿凝华协帝符,龟图呈画照坤舆。衣冠治定通重译,竹帛文词变六书。

分教已从官独冷,致身宁论术犹疏。朝来鼓棹潇湘去,处处秋粳荐白鱼。

傅若金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1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