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安肃县寺病居汉阳董玄亮见过时董奉使还阙

安肃县寺病居汉阳董玄亮见过时董奉使还阙

明代 高叔嗣

门前易水路,下马汉阳人。
野寺天晴雪,他乡日暮春。
相逢一尊酒,久别满衣尘。
不惮王程急,应怜伏枕身。

诗人高叔嗣的古诗

酬左舜齐林中冬夕见寄之作二首 其二

明代 高叔嗣

携手自京都,归心乃畴昔。岂不恋明恩,久持金门戟。

今日故园身,残岁空堂夕。含情亦何言,尘耒挂东壁。

中秋同栗梦吉饮

明代 高叔嗣

罢酒俱不乐,开帘望北轩。
寒星出户少,秋露坠衣繁。
散步怜新咏,平居想故园。
空庭今夜月,客思岂堪言。

再调考功作

明代 高叔嗣

引疾三上书,微愿不克谐。
徙官复在兹,心迹一何乖。
轩裳日待旦,阊阖凌云排。
入属金马籍,出与群龙偕。
积贱讵有基,履荣诚无阶。
但惜平生节,逾久浸沉埋。
既妨属者途,谁明去矣怀。
鸟迷思故林,水落存旧涯。
唯当寻素业,归卧守荆柴。

得张子家书

明代 高叔嗣

晚日照余晴,荒亭暗复明。
归云度深树,飞雨过高城。
蹇劣惭当代,栖迟笑此生。
空持一书札,长叹故人情。

简子阳廷评

明代 高叔嗣

终日祇缘此,微官奈若何。
世情堪叹息,身计任蹉跎。
客鬓凉风早,乡心夜雨多。
故交谁复在,无厌数来过。

扬州门主人

明代 高叔嗣

空林一叶落,茅屋几家秋。
对酒凉风至,开帘古树幽。
相看还自笑,欲去为谁留。
正此夷门下,休猜姓是侯。

初秋谷司仆杏山别业

明代 高叔嗣

田庐元自接,谈笑竟相从。
是日当农暇,秋风动客容。
开尊临积水,解带挂常松。
欲去城东陌,留连听暮钟。

送陈永和钧改官之真定学曩府君教处

明代 高叔嗣

厌事尝疑抛县印,之官又见向儒宫。
城临沱水新桥在,路绕恒山旧驿通。
乍到士人应认姓,试询父客几成翁。
经中更废蓼莪讲,坐处青毡恨颇同。

襄县城东即事

明代 高叔嗣

春晴汝岸曲,夜雨襄祠东。
日出冥濛雾,天垂断续虹。
关梁临水闭,驰道与山通。
旦夕龙舆度,千城望幸中。

夏夜同袁德延骑出宿村家

明代 高叔嗣

景落息炎氛,轻策稍相试。
微风送林木,皓月临平地。
路远忘前期,情惬随所至。
田父止我宿,茅屋劝客醉。
起步叩天空,仰对明星次。
一贪鸡黍筵,三叹前贤意。
轩冕愁束缚,江海伤憔悴。
且愿为老农,敢谓辞高位。
明发返故墟,努力看身事。

归途大名晚行

明代 高叔嗣

客心冀早安,川涂争晚涉。
水宿阻风湍,宵行问舟楫。
时见远村明,月出荒城堞。
良时余幸遭,青琐官常摄。
已多绛灌毁,而无金张业。
来往路将疲,出入心独怯。
夜梦守旧闾,劳怀先已惬。

送管平田先生颁封秦府归省

明代 高叔嗣

五等周分国,三王汉世家。
日闻敦帝族,时见遣皇华。
剪土仍鹑首,疏邦自犬牙。
秦关通使节,灞水渡征车。
过邑恩难屡,堂登礼更嘉。
何如北山客,行役动长嗟。

岁暮作

明代 高叔嗣

旦夕兹岁改,萧条旅思多。
云物媚晴宇,气候属妍和。
峥嵘新阳至,故景实蹉跎。
感时岂不怀,二纪倏焉过。
栖身惭择木,望道叹伐柯。
如匏吾自系,匪玉孰为磨。
有发日就长,心短独若何。
但云毕夙志,唯力岂知他。

病起偶题

明代 高叔嗣

空斋晨起坐,欢游罢不适。
微雨东方来,阴霭倏终夕。
久卧不知春,茫然怨行役。
故园芳草色,惆怅今如积。

观游人

明代 高叔嗣

大道通游游,倾邑出车马。
玉管移高堂,金鞭临旷荡。
尽踏芳草中,时歌花树下。
浩荡春思盈,留连莫愁写。
回看岩石间,憔悴躬耕者。

沁州张源铺

明代 高叔嗣

去国三年意,还家此日心。
天寒客路永,日暮众山深。
沙塞人偏老,风霜马不禁。
如何更万里,投迹楚江阴。
入楚稿

东原晚望答李鸿渐

明代 高叔嗣

东原晚望草烟齐,久卧无心出路迷。
闲立秋风看木落,独行斜日听乌啼。
一官已谢於陵后,百亩才开莘野西。
此地故人应念我,逢人昨有数行题。

雨后柏井同方体易

明代 高叔嗣

疏馆余晴片日晖,阴移高树晚凉微。
自窥水槛人将老,转念山扉客未归。
天畔绿虹临户映,风回白雨过村稀。
荒庭一醉拚君共,呼取村醪兴莫违。

汉江春日

明代 高叔嗣

汉皋微雨点人衣,江路南冲雁北归。
寓目不堪愁远涉,投身方自愧高飞。
缆牵蘅杜多春气,船泊云霞变夕晖。
未许笠蓑同楚父,来逃荣禄守渔矶。
轶稿

酬蔚士量见过

明代 高叔嗣

勿以归来早,其如疾病何。
朝朝故园里,寂寂古城阿。
自入深林牧,闲当大道歌。
知非蒋生径,求仲尔来过。
高叔嗣

高叔嗣

(1502—1538)明河南祥符人,字子业。号苏门山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历稽勋郎中。出为山西左参政,断疑狱,人称为神。迁湖广按察使。卒官。少受知李梦阳,与马理、王道切磋文艺。有《苏门集》。► 9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