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汝南见过

和汝南见过

明代 高叔嗣

晚日留仙辔,凉风劝客尊。
偶然击筑伴,依旧抱关门。
树落千重叶,蓬吹万里根。
病身一如此,谁念在孤村。

诗人高叔嗣的古诗

归自萧氏园作

明代 高叔嗣

到来日已暮,归去恋柴门。
空自山当舍,其如酒满尊。
心知柳叶长,愁见桃花繁。
立马一回首,令人思故园。

壬辰生子

明代 高叔嗣

客贺当长至,渠生履岁和。
更衣起自庆,醉酒坐同歌。
身世浮沉甚,田园芜秽多。
吾今只若此,知尔复如何。

十一月朔孝义道

明代 高叔嗣

山城风物岁将阑,行县初因问俗安。
授历漫惊违一载,趋朝尚记逐千官。
烟钟动阙天微曙,火树熏庭夜不寒。
久忝恩私今始悟,簿书催急驿程难。

病起偶题

明代 高叔嗣

空斋晨起坐,欢游罢不适。
微雨东方来,阴霭倏终夕。
久卧不知春,茫然怨行役。
故园芳草色,惆怅今如积。

寄亳州薛考功

明代 高叔嗣

少年不识字,持戟仕金门。
万事蹉跎岂自料,一官憔悴与谁言。
上书昨日辞天子,还从阙下归田里。
束缚始自重为人,激昂尚欲酬知己。
不悟名轻世果然,翻嫌计晚身如此。
便尔深林学遁栖,家贫那免伏耕犁。
腰镰暮向夷门北,倚仗朝过莘野西。
伐木手营一茅宇,披榛力灌几药畦。
箧中笔砚无时把,肘后诗书坐懒题。
往往顽痴众所疑,悠悠端合困明时。
闻君解语五千字,宅畔仙窟定所知。
此日低头应笑我,平时开口却为谁?

阳曲湾作二首

明代 高叔嗣

闲庭芳草日分长,疏雨高槐夏转凉。
一片乡心千里目,青山无数晚苍苍。

星轺驿

明代 高叔嗣

万山诘曲此孤亭,远客西行暂所经。
生事不堪头早白,世情无赖眼常青。
深林落日凭轩望,乱叶吟风隔坐听。
寄谢蔚罗当日者,高飞今已入冥冥。

始至读书园

明代 高叔嗣

疲薾违时好,归来践夙欢。
田园深自托,朋旧肯相宽。
挂壁寻耕耒,刈林选钓竿。
亦知身寂寞,长冀赏心观。

夏夜同袁德延骑出宿村家

明代 高叔嗣

景落息炎氛,轻策稍相试。
微风送林木,皓月临平地。
路远忘前期,情惬随所至。
田父止我宿,茅屋劝客醉。
起步叩天空,仰对明星次。
一贪鸡黍筵,三叹前贤意。
轩冕愁束缚,江海伤憔悴。
且愿为老农,敢谓辞高位。
明发返故墟,努力看身事。

毗卢閤上同伍畴中诸公西望

明代 高叔嗣

客来常一上,对此西山平。
向夕檐楹立,凭空閤道行。
杨花飞暮野,雨色动春城。
却恋同携手,都忘羁旅情。

汉江春日

明代 高叔嗣

汉皋微雨点人衣,江路南冲雁北归。
寓目不堪愁远涉,投身方自愧高飞。
缆牵蘅杜多春气,船泊云霞变夕晖。
未许笠蓑同楚父,来逃荣禄守渔矶。
轶稿

送陈永和钧改官之真定学曩府君教处

明代 高叔嗣

厌事尝疑抛县印,之官又见向儒宫。
城临沱水新桥在,路绕恒山旧驿通。
乍到士人应认姓,试询父客几成翁。
经中更废蓼莪讲,坐处青毡恨颇同。

东壁偶题

明代 高叔嗣

皂帽辽东客,青门汉代瓜。
宁知汴水上,更有野人家。
巾服临秋换,壶觞自远赊。
闲身与逸兴,并向物情夸。

送别永之

明代 高叔嗣

怜君方迁戍,况我婴愁疾。
一别若流云,相从竟何日。
生平托交游,弱冠弄篇帙。
书愿藏名山,功期铭石室。
安知事不就,跌宕情如一。
已矣复谁陈,今亦反蓬荜。

晓还城休左氏庄

明代 高叔嗣

与君枕堤口,共结东城庐。
日出苍林背,回看十里馀。
柴门通大道,村巷隔平墟。
主人心无事,见客头未梳。
累言惟农务,一饭但园蔬。
方当数来往,肯为容篮舆。

宿八角

明代 高叔嗣

严更金柝起,杪岁玉关寒。
行侣时相问,边城进更难。
归心惟日夜,客鬓已星残。
仰悟中林羽,投枝亦未安。

逢李淮安

明代 高叔嗣

怅别各千里,忽逢指寸心。
明镫不自意,故国乃相寻。
寒馆鸣秋雨,高城结暮阴。
胡为畴昔愿,江海尚如今。

沁州张源铺

明代 高叔嗣

去国三年意,还家此日心。
天寒客路永,日暮众山深。
沙塞人偏老,风霜马不禁。
如何更万里,投迹楚江阴。
入楚稿

酬左舜齐林中冬夕见寄之作二首 其二

明代 高叔嗣

携手自京都,归心乃畴昔。岂不恋明恩,久持金门戟。

今日故园身,残岁空堂夕。含情亦何言,尘耒挂东壁。

次韵田水南见过之作

明代 高叔嗣

夜雪连穷巷,朝来片日晖。
故人停驷马,问我掩双扉。
自出知谁是,相看能尔稀。
家僮酿酒熟,猎伴射禽归。
草具成宾馔,木绵对客衣。
岁寒心不浅,日暮意难违。
客兴催花发,农功候鸟飞。
期君前浦泮,预指钓鱼矶。
高叔嗣

高叔嗣

(1502—1538)明河南祥符人,字子业。号苏门山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历稽勋郎中。出为山西左参政,断疑狱,人称为神。迁湖广按察使。卒官。少受知李梦阳,与马理、王道切磋文艺。有《苏门集》。► 9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