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顾清
读书心二三,耳闻窗蝎走。捲纸濡馀膏,火起蝎在牖。
抑首伏不行,翘尾若有候。人言蝎易得,此意殊未究。
怀毒乃忘身,祸起遂莫救。柳州怜蝮蛇,释械低予首。
因诗戒宵人,阴贼恒反受。
题画送都指挥袁君归河间
江海三年拥使旌,江风不动海波宁。瀛州可是垂纶地,万里燕然要勒铭。
题爱山卷
好山吾亦爱,知子钟情处。郁郁横空云,中有王裒树。
枯木竹石为郑节之题
霜凋孤桐树,槎牙碧琅玕。夜半山月出,飞下两青鸾。
幽人适不寐,清影上阑干。
题张性夫小景四绝句 其四
积雪断山路,柴扉昼不开。明朝稍晴霁,先看屋东梅。
禽言 其一
窗鸡喔喔鸣未已,更着山禽唤人起。鸡鸣不醒唤不应,近来铜壶有六更。
吁嗟乎尔禽空复情。
村居杂兴六首 其四
盆池养莲期看花,两年不发吁堪嗟。浮萍叶死水痕长,微波蹙蹙跳鱼虾。
忆家园廿六首 其七 牡丹
三月东园花压阑,种花人去我来看。不须烂漫开千朵,惜取芳根伴岁寒。
罗先生归田八景为赋其四 其一 三顾书台
云表三青巘,萧生昔栖迟。缃素久已散,荒台仍故基。
落日循岭圃,逍遥面崔嵬。当年选幽胜,花竹绕阶墀。
千龄亦未远,俯仰有馀悲。勿讶岩居子,缅想希安期。
辛亥感兴六首 其一
六籍无孔孟,诸子竞为书。班马雄两汉,韩柳后驰驱。
斯文虽未丧,元气久已殊。云胡后来者,每变日下趋。
靡然事华藻,琐甚雕虫鱼。杳眇乱人耳,黄钟委路衢。
时无欧阳子,谁为扫其芜。
题潞河别意卷
两字功名一剑歌,舟航南北乱机梭。夕阳沙上流连意,只有青山见最多。
戏效荆公作四首 其二
高柳骈密荫,疏篁延清风。留客广厦宽,沈李冰壶空。
梁石介清池,绿波缘芙蓉。日转禽语乐,幽林回短筇。
逍遥崇台上,兴入江南峰。
哭次儿天叙寄两弟五首 其四
十年住京国,日与忧患随。逢人得家信,十书九攒眉。
芝兰日以瘁,荆棘日以肥。宿累本在我,馀殃及吾儿。
种树已结子,养雏已能飞。一朝委尘土,烦冤当告谁。
题画送陈子进教谕贵池
秋浦山川似若耶,广文官舍列仙家。无因得附星槎便,箕踞长松看九华。
雪后登楼用沈西潜韵 其二
冻云飞散晓来天,举目青山九点全。竹笋迸阶犹带雪,柳枝低槛欲生烟。
閒寻广受还乡事,偶到机云入洛年。八百里封还若此,龙阳何况木奴年。
过海子桥张氏旧居作
水边杨柳映楼台,楼上红窗面面开。风景不殊人事别,夕阳沙岸首频回。
忆家园廿六首 其五 柿
窗西一阵绿云浓,眼见萌芽到拂空。成实不教霜后荐,只因多雨更多风。
章文远送菊名报君知言其早也而已过重阳五日矣次韵戏酬并邀东曙澄 ...
一年好景寻常过,总为东篱菊未开。消释西风两家恨,傍秋亭下小车来。
同味苓泛舟叠前韵
半生尘海共纷纶,老幸江鸥一席分。雪屋浪翻千月影,筠帘日织楫丝文。
芦间画楫疑渔父,天际红云想放勋。一笛清风瑁湖底,馀音飞去隔城闻。
题萧指挥便面
云海东南道路长,海山云树共苍苍。扁舟何日寻萧史,一望蓬莱入渺茫。
六言 其二
小楼平跨林梢,足底昏明两潮。藏舟不须巨壑,度鹤即是仙桥。
顾清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639篇诗文
周世贞父六十
薛民望号九山持卷乞诗
生辰用味苓韵 其二
同年宋良佐巡按得代以书留别赋此寄赠 其二
婴医王舜规有母服持荣寿堂卷索题书此以吊
送钱子中赴南监
毛閒翁百岁预寿
砚瓦沟
感兴六首 其二
孙文博雪溪卷
题学生画
庭树着雪宛若梅花遣兴一首
赵叔敬佥宪示和东湖诗次韵写怀因以为赠 其四
方洲示役夫
和杨时望新居杂咏 其三
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 其八 文信公祠
和进之壬戌挂中作
书饶贡士友爱堂卷 其一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 其一
种桂花
题戴司寇所藏张翚小景四幅 其三
田上堠
长安道中见菊调李序庵
送盛斯徵归娶
乐间园为同年夏如山赋十二首 其十 观鱼处
六言 其一
道逢丧车有感
春圃为医士范凤赋
六言 其五
感兴六首 其五
柯学士先生所堂二柏树歌
再和消字韵 其二
南村归兴十首 其二 潞渚风帆
病起将朝寄卢宗尹
九日招天章
戊午元日候朝和冬至韵
吊钱慎庵太医用前寿诗韵
次姚絅庵韵
徐子容祖母寿八十三
题画赠寓馆罗翁及单希贤 其一
杨西潭赋天香玉兔赠三儿行次韵为谢
送周都尉告祀孝陵
宗易西园会散作
岁云晚矣园居独谣追始惟今斐然有述八章 其五
戴溪山挽诗 其一
安山闸遣闷
竹亭清节为胡大声司寇赋
题扇寿爱蔬吴先生尊人
壬戌元宵应制绝句八首 其六
次韵用常有怀见寄兼送三儿失举还京因以自叹之作二首 其二
晚坐东轩睹水木山亭知为夏忠靖公赐第感旧怀贤得绝句八首 其四
武举锁院对月有怀孙贞甫
淑人迁柩至祖送还书感八首 其七
村居杂兴六首 其二
石斋为阁老杨公赋
六月十日过分水王主事舜夫留宿明日以十绝句追送次韵答之 其四
丙子元日示云孙时其弟应芝将晬阳寅辰录四
哭次儿天叙寄两弟五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