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山水便面

山水便面

明代 管讷

宣和便面何从得,画史当时属有才。紫翠峰峦天上落,青红楼阁树头开。

群贤似向兰亭会,一老疑从栗里来。安得从容随杖屦,轻舟日系水云隈。

诗人管讷的古诗

分题得声槐亭送凤阳知府李文为弟极刑还乡

明代 管讷

凤翥群山秀,龙飞此地灵。昔人曾种树,今日尚名亭。

密叶生仍细,疏花落更馨。音声来静夜,精魄孕虚星。

雨入霏琴荐,云屯黯砚屏。秋阴连古市,凉吹进空囹。

旧应声公兆,今看五马停。麟符荣不忝,燕寝梦俄醒。

郡事非蝼蚁,原情在鹡鸰。从容辞组绶,萧散向林扃。

缥轴诗成什,银罂酒满经。归装勤去仆,离曲厌歌伶。

恋阙心应赤,还家鬓尚青。民今思召政,谁复犯齐刑。

郡乘歌宜载,朝绅议可听。老夫将直笔,为著去思铭。

七夕饮谢氏偪侧轩

明代 管讷

偪侧轩中饮,彬彬列俊髦。上庖行盛馔,大瓮出新醪。

香霭雕盘雾,茶鸣石鼎涛。主人能倒屣,我辈复同袍。

诗险才应捷,杯长兴愈豪。良时偏易迈,嘉会岂频遭。

有幸陪清赏,无惭赋老饕。厌厌归已夜,河鼓在林皋。

敬和书堂新成

明代 管讷

华构新成讲席深,河间礼乐重推寻。南荣日晷三冬近,东壁星光贤夜临。

黄卷圣贤常对语,青灯兄弟久潜心。金枝玉叶承家训,都在青年惜寸阴。

丁丑仲春闻兄勉翁因门役从军不知戍所有忧而作

明代 管讷

书劄望平安,那知报急难。宦途嗟我隔,亲冢念谁看。

烟瘴南州热,风沙北地寒。鹡鸰原上泪,双袖几时乾。

和韵过彭泽怀靖节先生

明代 管讷

官船晚泊浔阳郭,把酒长怀靖节贤。腰折竟辞彭泽米,眉攒宁种远公莲。

归来松菊开三径,老去柴桑受一廛。晋代衣冠谁避世,刘家社稷自书年。

虽云富贵非吾愿,已有清高独尔传。千载令人吊遗迹,好山青立县门前。

过乌沙夹答诸僚友二首 其一

明代 管讷

晓过乌沙夹,秋风万斛舟。青天云际雁,白浪水中鸥。

兄弟皆良会,江山足胜游。行行红日近,佳气蔼皇州。

送僧智益游浙

明代 管讷

铁佛千年寺,高僧始得名。裹香参祖塔,洗钵出王城。

水向三江渡,山投两浙行。马嘶天竺去,虎过石桥迎。

问法心应切,游方道可成。归来当结社,细与话无生。

早朝和吴教授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管讷

大廷礼乐遵周典,盛代衣冠迈汉仪。一统河山开景运,九州民物乐清时。

迟迟化日行黄道,郁郁卿云蔼赤墀。虮虱小臣无以报,万年宗社祝鸿釐。

和谢鹤年先生见寿

明代 管讷

秋色南山晓共妍,今朝初度会群贤。清尊谈笑同为客,白发风流麟是仙。

目睹凤麟当盛世,齿随犬马待馀年。过情佳句烦称道,自愧迂疏敢浪传。

永嘉裴季和家有竹居典簿中都国学种竹数竿想像故园之意

明代 管讷

客舍仍栽竹,殷勤忆故园。乱枝交窄径,轻筱拂卑垣。

曙色烟凝几,秋声月在门。杀青编汗简,浮碧注山尊。

斸笋供春祀,行庖具夕飧。高人频驻屐,俗士竟回辕。

虽与山林远,终无市井喧。晋贤名未泯,唐逸兴犹存。

彷佛龟山路,依稀雁荡村。南归遂幽息,投老更何论。

题宁波乐节妇卷

明代 管讷

岁俗傩船渡未休,孤灯白发几多愁。至今九派江头水,不尽当年妾泪流。

书松雪翁墨迹后

明代 管讷

吴兴翰墨人间少,白璧黄金价尽低。今日鸥波亭下路,王孙何处草萋萋。

乡友顾谨中以山水图题诗见寄依韵答之

明代 管讷

九点吴山梦里青,远烟疏树晚冥冥。何时买得螭头舫,秋水菱歌泖上听。

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

明代 管讷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

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咏菊八首 其四 黄西施

明代 管讷

盈盈宫额半涂黄,不减花前旧样妆。笑杀阿娇金屋贮,香衾寒怯夜来霜。

题医士张孟安懒窝

明代 管讷

青年与世似迂疏,一室全胜水竹居。云到榻前应共宿,草生阶下老教除。

任从野老常争席,无奈邻人数借书。卖药养亲甘旨备,何曾头过一旬梳。

丁丑七月参侍舟中 其三

明代 管讷

蘋末凉风起白波,一生情事负渔蓑。老来偶得看山便,日日江行不厌多。

江夏奚翁自号竹隐既殁其子瑄写竹隐图以寓孝思因题二十八字以慰其 ...

明代 管讷

孝感坊中孟氏邻,为亲写竹倍思亲。百年霜露凄其意,不独当时泣笋人。

题玄真诗意图

明代 管讷

千峰云气涌如泉,远树微茫断复连。祗有大夫桥下路,青山都属钓鱼船。

侍从如京道经庐州见桂花

明代 管讷

山路秋花若个栽,天香远迓马头来。中官折入君王手,不负西风一度开。

管讷

管讷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时敏。少即能诗。洪武中征拜楚王府纪善,迁左长史,事王二十余年,以忠谨闻。年七十余致仕,楚王请留居武昌,禄养终身。有《蚓窍集》。► 20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