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韩淲
楼阴入清湖,南风渡歌鼓。旅梦不自持,悠扬定何许。
醒来疏雨过,两目隘泥土。虑澹地亦偏,桐花映窗户。
次韵昌甫所寄因答施仲益且寄斯远 其一
平生所交友,岂曰不数人。但恐莫我知,可疏不可亲。
人如李仲元,人如郑子真。相望无百里,犹得奉清尘。
十月十六日同器远晚步童游桥 其二
濯锦江头小佛庐,二三良友亦同居。僧敲暮鼓朝钟处,舒卷一编贤圣书。
踏雪登前山
蹑屐穿林归寺,持香裹茗寻僧。磴道已三尺雪,岩居惟一枝藤。
赵将示及吴推官诗
玉溪莲幕哦诗声,声和水南松竹清。眼中孰不有言句,句到极则何能听。
衡茅吹寒日惆怅,倚楼公子犹相访。袖里新篇乃若人,春风翡翠兰苕上。
寄轩
陶潜彭泽归,岂敢傲一世。聊从户牖间,作计等蝉蜕。
君乎得此心,名字置所憩。俛仰旦复昏,浅揭深则厉。
次韵斯远夜归
看梅集池馆,风雨中夜归。当君扶舆际,是我寻梦时。
山气既巃嵷,晨光且熹微。倏来五字工,亟读起披衣。
孙行之国录相过同饮传庵水阁因与王校棋
春馀却扫坐,衡门车马音。青云有达士,意行来涧阴。
言诗取酒饮,命友以棋吟。老怀为相羊,无闷良在今。
太常引(呈昌甫)
呈周南仲推官并呈滕计度贤良
老身泛吴淞,但觉灵岩高。东风吹桃花,水流亦滔滔。
岂不可扬舲,岂不可受篙。閒情未舒适,世虑非煎熬。
奇哉又虎丘,眄焉首重搔。所愧尘埃人,周游鲜此遭。
景胜当领会,识浅泛郁陶。只有歌永言,聊以相作劳。
次韵吴推官
水南见灵山,但可著两眸。孰知九州外,自有大九州。
放浪此身心,是事同浮沤。乐哉我重九,风雨檐溜收。
秋怀 其七
壮士不逢时,失身杂蓬蒿。出门仰天笑,入门复悲号。
骥騄无时无,谁为九方皋。两鬓空未白,脱落已萧骚。
博文事华藻,驰辨如波涛。持此可求进,义命畏所操。
虽于交游间,好客时一遭。握手或对榻,气岸两相高。
奈此穷困何,耕凿敢辞劳。从渠肉食者,厌薄一世豪。
富哉汉公卿,朝夕醉醇醪。
雨中杂兴 其五
枯禅未离喧,随俗或安雅。翻覆大化中,谁是长年者。
同光须臾期,尘埃野马也。风亭木叶下,村村又秋社。
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
太常引·小春时候腊前梅
寄斯远
春风满村坞,想见高人庐。示疾喜复愈,燕处当晏如。
晓窗咏羲皇,午枕梦华胥。神彩一返元,意气还凌虚。
吾方入深山,嚣尘厌城居。飞鸣侣禽鸟,上下看猿狙。
涧饮无不足,木食还有馀。未得相劳苦,题诗寄劝渠。
次韵斯远和答昌甫读谪仙诗 其三
矫首灵山南,远目水溪东。溪山春正浓,胜事还当穷。
佳人天一方,欲见无由逢。倚楼与下榻,二士腾高风。
安得两凫舄,或杖一枝筇。游戏相徵逐,老我百岁中。
上饶出示仲至遗画
我识睡翁尤更早,翁今死矣我已老。寥寥故家郓东平,丽泽渊源号深抱。
睡翁又号曰粟斋,馀事书帖亦可怀。摩挲展转心眼开,此道于人何号哉。
减字木兰花(梅词)
和壁间林文节公韵
浴溪桥上山岝崿,直下流波寒未涸。只宜墨客寄幽閒,不许行人动离索。
草木黄落已变衰,晚风吹霜白云归。清晖如斯耿独立,何处翩翩鸥鹭飞。
偶兴 其二
轻风度林杪,乱山啼子规。流水去无迹,茅檐雨霏微。
乍暖复薄寒,时时整巾衣。炊烟晚色起,呼童掩柴扉。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文叔入城夜半同斯远见过蚤作闻而赋之
对菊读韦苏州诗
海南思南豅正花欲过赵阁亦倦
昌甫竹隐
余子任访章泉
次韵昌甫斯远落花行
送郑元老教授衡州
徐斯远山囿
净慈西堂简敬叟
和李倅
题孙伯符墓
次韵王教授
灵鹫道中
谒金门·不怕醉
寂照寺
贺新郎(坐上有举昔人《贺新郎》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
陆丈剑南诗斯远约各赋一首
生查子(梅溪橘阁词)
和韵赵十
清平乐(次韵)
月宫春(和吴尉)
元默书来作溪翁亭成且索诗因寄四章 其二
灵井
正月廿七日和林秘书贺雪日所赋
次韵仲至
昌甫以诗谢履常见过因和韵
过成季
简赵十诸友 其三
采桑子(又一首)
王右司家池阁
昌甫送松溪茶盖云得之晁丈
月夜小集次韵郑教授
霜天晓角(又)
鹧鸪天(离歌一叠)
往年就禄南局谓违考亭得两语感怀怆恨
寄和卿丈
好事近(翠圆枝)
清平乐(寿潘文叔)
亭皋
九峰晨兴
清平乐(七月十三日潘令生朝)
西江月(次韵赵路分)
补篱
和昌甫
夜过潘楼
次韵斯远并柬成季 其二
十二月二十八日
秋闲因小舟上南豅 其二
宿九峰次早黄八哥载酒来
好事近(红梅)
送潭帅朱晦翁先生赴经筵
明月棹孤舟(逢子似清河坊市中客楼小饮)
柳梢青(雨洗元宵)
蝶恋花(次韵郑一)
采桑子(十四日)
茶山 其二
馀干黄师求北窗诗
太白襄阳歌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