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释函可
如何年少发先斑,问道时来扣竹关。世上知恩谁得似,而师幸自慰衰颜。
示学人三十首 其七
龙亦不在天,龙亦不在渊。飞潜信有时,神物无一专。
莫为叶公好,头角空自悬。
寄山木师
不结人间一面缘,平安两字仗君传。而师定有江南信,莫使寒烟望眼穿。
示纯徵
庭前柏树事如何,日日披衣听法螺。选佛有心空未得,祇因乡梦近来多。
入山杂咏二十首 其十三
何处非吾得志时,山麋野雀共嬉嬉。独行率意还同阮,但到穷途泪不垂。
朱溪臣临行再被价窃作此奉慰并以言别
两年飘泊石城东,垂死怜君病复同。穷鬼憎人寒不彻,黑貂诲盗数仍空。
家乡路远心逾苦,海角天倾恨未终。旧社梅花看欲发,一枝惆怅老西风。
赠海城王令公五首 其三
天明野外劝农回,又向城头辟旧莱。才欲关门看宋拓,忽闻吏报老僧来。
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八
十月草木尽,孤松风萧萧。托根大壑中,争期干云霄。
罗岳鲜旧干,钟山恣狂烧。胡为深雪间,苍然自高标。
本非舟楫具,无烦雨露浇。造物信偶遗,谁能矜后凋。
放情规矩外,寝卧任逍遥。非图保天年,不材甘寂寥。
宁特顾者希,诟厉乃独饶。贞介乃其性,敢曰淩寒飙。
珍重匠石流,毋使斧斤劳。
戏效读曲歌体六章 其二
捶碎檐前钟,十年刚把手,此别更难逢。
和谦公雪中见怀韵
居山偏不喜看山,雪尽披衣偶启关。为有甚因千壑苦,如何顿老一朝颜。
忽思振策随云去,才欲过桥又独还。书报故人无一好,道心客梦已全删。
冬日偶成十首 其十
我心殊靡定,何况他肺肠。己物无二体,君子贵自强。
曾闻二十劫,诸道共相将。胡为夏与冬,一岁判炎凉。
圣贤在一决,好恶宁有常。未达法源底,怀忧欲成狂。
安得曼殊剑,破此梦幻场。
赠采郎
古锦为囊背不离,词臣疏草逐臣诗。閒同觅句来山顶,逢著山僧一局棋。
偶述二十韵
忆昔岁戊子,投荒自我初。举头多局促,那步独踌蹰。
所苦非冰雪,相期在壑渠。主人法渐弛,贱子罪方纡。
身首幸无虑,心神尚未舒。逢人强笑谑,暗地足欷歔。
耆旧人分粒,高朋许借书。便将好日过,不觉数年馀。
双屐穷梵宇,盈瓢饱野蔬。飘飘无定止,处处得安居。
衰病因无禁,孤贫益自如。偶然值老叟,招我入茆庐。
塔外无诸响,瓶中有夙储。残编堆几满,寒月映窗虚。
云密尘难入,山空梦亦除。以兹知足矣,何必叹归与。
信口歌吟富,关门礼法疏。长林藏倦鸟,幽涧纵潜鱼。
寄问同流者,为欢信有诸。皇仁应普及,天意岂私予。
招诸公入社诗十首 其五 招狂封
三韩总是尔封疆,黼哻能留只一方。洪范遗编存布袋,归来别有好商量。
和戴子堡中八咏 其六 采蕨
采采山中蕨,无为席上珍。同甘辽海雪,难比故乡莼。
到壑犹闻禁,盈筐未是贫。老僧知此味,好寄莫辞频。
九日冒雪访我存
定是寒僧独扣扉,书声犹共雪花飞。市中来往空如织,就里无人是白衣。
笔管花
宛如青玉管,高卓白云间。神农有遗方,食此可驻颜。
驻颜亦何益,聊以备朝飧。或者轻我身,飘然返故山。
和栖贤和尚见寄韵
鈯斧东来话近因,寸缄未达共沾巾。艰难菽水愁孤钵,潦倒风沙泣罪人。
入夜笳声传雁塞,何年斗气合龙津。乡关逾远师颜老,橹断遥知梦又频。
赠瑞字师
百草曾尝一老僧,殷勤长礼药师名。夜深七卷莲华后,重剔寒灯读内经。
招诸公入社诗十首 其十 招镇君
聪明正直亦前因,五戒曾闻授岳神。我到冀营君是主,净除庭雪待风轮。
入山有感示诸子
海角虚舟聊欲寄,深藏大壑亦空劳。松根盘石生难直,水势依崖声易高。
谩说一枝能自稳,便教三窟竟何逃。残身久拚馀双眼,万古云霄看汝曹。
释函可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753篇诗文
赠碧庵师
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二
雪斋烧沉水香
和心公雪中见怀韵
闻李苗两道友有唱酬篇什虽未得读知非凡响遥有此和
花月歌
莞中
老叟
戏效读曲歌体六章 其五
译鸟言七章 其六 鸠
残菊二首 其一
怀旧有感八首 其二
示学人三十首 其二十二
木公书来极言乾公近状同难蒙福志喜
塞上四时歌 其三
山路
招诸公入社诗十首 其六 招冰鬼
得柱江书并诗因怀与治伯玉季纳诸昆季
阿字行后作七首 其一
雪公寄书入山偶成二律 其二
重过山寺看芍药
枝上雪二首 其一
重哭左吏部八首 其五
示学人三十首 其二十六
碛中三老咏 其二
喜梅君磊从江南寄诗
寄杨三
赠红鸦
蜚声
怀栖贤寺
月二首 其二
开经日遥祝檀那卢太翁太夫人双寿
赠友人十二首 其三
塞上四时歌 其一
与藏主夜谈三首 其三
闻赤公扶病登山有怀二绝 其二
重入山寄木公二首 其二
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五
偪仄行
梅溪雪中相访
桃源词二首 其一
又问
秋月四首 其三
题作么茆屋
枝上雪二首 其二
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三
忆曹溪
千山杂咏五首 其一
寒还将行过宿
金塔山居杂咏二十首 其十一
系中生日二首 其二
寄净玄师
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十
金塔山居杂咏二十首 其九
雪十二首 其十
送藏主师游长安二首 其二
相逢行 其三
闻南塔易住持志喜
为左氏诸孤托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