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迎亲道中得报欢而有作

迎亲道中得报欢而有作

明代 韩雍

画舫迎亲秋色中,行行长望极吴东。白云渐觉孤飞近,青鸟先将欢事通。

但儗承欢过百岁,不须加爵到三公。平生至愿于今遂,感激皇恩造化同。

诗人韩雍的古诗

广东来报贼散承赵征夷惠雕弓钩刀诗和且谢 其三

明代 韩雍

紫驼绒线紫雕弓,神背乌号一样同。三箭天山看渐定,菲才真欲附英雄。

晚香亭为葑关华元器题 其二

明代 韩雍

采采寒花十数丛,萧条时月傲霜风。从知晚节非凡品,抚卷题诗忆魏公。

洪都四景 其三 东湖夜月

明代 韩雍

湖水漫漫烟雾生,人间万籁寂无声。独留一片秋空月,照见波心彻底清。

张司训乃尊松坡翁挽诗

明代 韩雍

我尝持使节,几到于越城。驻节访隐君,知有松坡名。

松坡不嗜进,雅重月旦评。道义施一乡,济利良匪轻。

一经授佳器,卓卓蜚英声。登科作师儒,能使斯道行。

乃知松坡德,流衍在后生。兹已作古人,闻之欲沾缨。

鄱湖水已落,弋溪鸟空鸣。欲养不可回,孝子难为情。

勖哉图显扬,终可慰九京。

游净慈寺次钱学士韵

明代 韩雍

胜境分明是洞天,偷闲试问上乘禅。老僧出定惊相迓,见我来游喜欲颠。

翠竹万竿围客座,白鸥数点傍渔船。品题赖有文章伯,留得明珠颗颗圆。

左都御史萧公以诗见寄依韵奉酬二首 其二

明代 韩雍

西江江上雁声稀,为感交情到处思。满路风尘行部日,一天星月倚阑时。

君恩欲拜归心急,王事图成去计迟。终拟秋高遂深愿,相从待漏话襟期。

成化元年春予奉命偕赵总戎良佐提兵征两广四月望日师发南京次大胜 ...

明代 韩雍

长江万舸拥天兵,父老壶浆候远汀。莫怪风声震遐迩,此行正欲埽膻腥。

屏山楼胡御史拱辰为舒安求

明代 韩雍

名山相对搆层楼,山势如平翠欲流。云捲半帘天影近,风来满座雨声浮。

羊元独卧筠床晚,苏轼重游赤壁秋。千载芳名今并美,好传家业振箕裘。

六月十三日德兴道中苦热小憩林下偶成

明代 韩雍

高堂广厦六月寒,我虽逸居忧素餐。炎风烈日道路难,我虽驱驰心始安。

却怜仆夫力已殚,流浆满背何曾乾。马头红尘滚雕鞍,四蹄汗血尤汎澜。

使我目睹心悲酸,停车解辔聊盘桓。九州无人服冰丸,苍生多少颜无欢。

我欲大布云阴宽,吁嗟不能生羽翰。

谢陈少卿惠药 其一

明代 韩雍

任重才荒悴此心,不堪衰病日侵寻。感君惠我行囊药,一颗乌丸抵万金。

挽杨尚书

明代 韩雍

滇南江右著华勋,八座连登不愧心。叔达谠言扶社稷,乐天高节在山林。

一簪白发俄观化,四海苍生绝望霖。我沗相知重伤感,紫阳南望泪沾襟。

成化己丑九月八日乡友朱良德邀武功徐阁老暨祝大参维清刘佥宪廷美 ...

明代 韩雍

吴下衣冠集胜游,扁舟游遍五湖秋。未能执笔陪联句,懒得逢人说运筹。

绿野文章传在洛,赤松心事弃封留。赓歌趣我归来兴,莫道非才尚黑头。

题扇寄陈宗盛

明代 韩雍

象骨金笺制度新,缄封千里赠情深。挥时不用遥相忆,满面清风即故人。

晚坐池亭

明代 韩雍

蝙蝠飞飞蚯蚓鸣,坐来暝色满池亭。天涯未起弯弯月,云际疏穿点点星。

题徐高士祠诗 其四

明代 韩雍

思贤亭上咏缁衣,云满江天隐少微。济世有心非矫俗,伤时无道却知几。

碧潭长夜苍龙卧,丹穴何年彩凤飞。千古地灵人杰颂,西山南浦也光辉。

寄砚与宗玉白尚书

明代 韩雍

买得端溪砚一方,献归司马助文房。挥毫濡墨紬思处,多少仁恩覆大荒。

知止为乡人陆仲玑题

明代 韩雍

我尝戒盛满,深恐近危辱。因之号知庵,恒警知止足。

陆生江湖士,何苦志亦笃。生尝从我游,我识此心曲。

世业甘自守,分外非所欲。苟求若临渊,却步如执玉。

好礼极清致,亲贤异流俗。保终诚德人,烦生尚加勖。

贺黄侍郎

明代 韩雍

高年就养值生辰,千载光荣萃一门。满座公卿齐再拜,独披冠服受双尊。

也知祖考平生德,真是君王旷世恩。愧我有亲如不得,醉归惆怅几销魂。

东园偶成 其一

明代 韩雍

三十年来立要津,虚名惹得世人嗔。独惭知遇恩难报,夜夜东林望北辰。

菊庄八咏为海虞陈公赋题 其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明代 韩雍

万顷白云迷属玉,千章绿树唤仓庚。捲帘独自草堂坐,望入海天无限情。

韩雍

韩雍

(1422—1478)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4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