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谢刘廷振员外刻图书 其二

谢刘廷振员外刻图书 其二

明代 韩雍

同着宫袍谒建章,怜君久滞鬓毛苍。凤巢阿阁终呈瑞,玉蕴昆山已露光。

当道岂能私用舍,老天先自定行藏。圣明早晚求恬退,高步岩扉重显扬。

诗人韩雍的古诗

为金仲和题夏太常竹 其二

明代 韩雍

高节亭亭一两竿,时人只解报平安。满林苍雪岁华暮,休作寻常桃李看。

谢刘廷振员外刻图书 其二

明代 韩雍

同着宫袍谒建章,怜君久滞鬓毛苍。凤巢阿阁终呈瑞,玉蕴昆山已露光。

当道岂能私用舍,老天先自定行藏。圣明早晚求恬退,高步岩扉重显扬。

送兰庵先生至常山临别情不能禁歌以泄之

明代 韩雍

常山山头秋月明,常山渡头秋水深。行人欲别不忍别,两意各忍无限情。

忆在滦河折杨柳,三载相思百年久。客中欢会能几时,何事匆匆又分手。

平生最感恩义深,年来赤胆怀君亲。攀留无计随不去,惟有水月如吾心。

吾心如水日东注,远送行舟浙西去。又如夜月光随人,常照行人独眠处。

行过吴门上金銮,烦报平安对素餐。此心未遂忠孝愿,因别双泪何能乾。

明朝两棹分江浙,愁向水边看孤月。相亲未拟情不禁,且须痛饮醉时别。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其四 穹窿云气

明代 韩雍

山川有佳气,飞飞满穹窿。变态既靡常,间色亦匪同。

随时作霖雨,赞此化育功。凝睇不可休,疑亲在云中。

征途

明代 韩雍

征途扰扰思悠悠,三十年来不自由。恶水险山终日见,扬帆策马几时休。

何须当道回青眼,甘儗匡时变黑头。闻道天骄犹未靖,谁能谈笑觅封侯。

寿陈参政宗理母 其一

明代 韩雍

婺女星光昨夜新,满堂贺客拜慈亲。金衣笑对黄花晚,玉脸浓添绿酒春。

膝下喜看三品贵,筵前饱饫八方珍。西池阿母桃将熟,还儗持来庆此辰。

办事官黄汉斌从予有年兹乞归省母口占四绝以华其行 其四

明代 韩雍

宁亲展墓望乡庐,我又封章达帝居。昭代用人遗逸少,重来从事莫踌躇。

送林黄门聪奉命代祀南海便道归省和同寅王公度韵四首 其二

明代 韩雍

一身已许帝王家,奉使何嫌道路赊。直以诚心将宠命,祝融坛上奠松花。

酬德诗谢乡友徐文辉以仆书童见遗

明代 韩雍

与君交十载,德义重雷陈。分取文房仆,相资客路人。

随车春护节,扫榻夜铺茵。愧乏琼瑶报,题诗播缙绅。

寄陈宗盛 其一

明代 韩雍

一壶春酒别阊关,我自登途君自还。马上看云重回首,不知何处是穿山。

贞节堂为王宪使允题

明代 韩雍

白发孀居教子勤,子成名显拜重恩。宝函新赐双龙诰,金扁高题驷马门。

晚岁孤松耐霜雪,中秋华月照乾坤。共姜孟母休专美,从此联芳衍后昆。

食荠有感二首 其一

明代 韩雍

十月江南天未霜,蒙茸野荠满园荒。旋呼童子寻根摘,便付庖人入鼎尝。

荐酒漫誇蒲笋懒,调羹殊胜韭芽香。居閒茹美皆君赐,补报无能感意长。

游玄墓次赵行恕大参韵景

明代 韩雍

万松径里寺门开,故旧来游唤我陪。伴侣烟霞空有约,品题风物愧无才。

寒光极目天连水,秋气横空月满台。海内湖山此奇绝,何须更儗访天台。

赵伯颙以诗赠别次韵奉答

明代 韩雍

舟发长江浪已恬,天公应为戒飞廉。三湘近接无多路,五岭遥看只一纤。

沗我提兵真欲奋,如君佐郡岂能淹。相逢不是耽欢乐,见说苍生也具瞻。

分少陵诗句寿渔乐先生七十 其五 古字

明代 韩雍

平生厌尘俗,雅志素希古。优游林泉下,甘与麋鹿伍。

寿考跻七旬,禄养享三釜。佳辰集良宾,肆筵设樽俎。

翩翩青鸟来,蟠桃送王母。弃核齐昆崙,遐龄岂胜数。

次韵酬沈陶庵四绝 其四

明代 韩雍

十亩家园万顷田,稻粱蔬果四时全。有时放棹濯缨去,水满平湖月满天。

东园偶成 其二

明代 韩雍

百粤兵收鬓已斑,逢人那敢说平蛮。非才只可填丘壑,何日天边得放还。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其三 光福烟霏

明代 韩雍

山寺延倒景,烟霏坐来深。残红敛杰阁,浮翠迷遥林。

归鸟晻霭中,高塔亦阴阴。瞑色欺泪眼,犹闻钟磬音。

寄乡人陈宗盛 其二

明代 韩雍

琴川才子人中杰,慷慨风流信少双。别后相思不能歇,几时飞雁到西江。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其五 天平岚翠

明代 韩雍

天平带晴岚,苍翠弥峦冈。松筠既丛茂,泉石亦幽芳。

先正百世人,庙食山之阳。眷言慕遗德,至孝能显扬。

韩雍

韩雍

(1422—1478)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4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