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何巩道
才子新篇艳似花,曳裾原不羡王家。为贫忽有春州兴,怀古宁无夏屋嗟。
疏雨旅魂淹白酒,晚山吟思对乌鸦。愿君与我同深隐,何日回舟到海涯。
偶感和百谷先生韵十五首 其九
镜里春山画未成,长眉羞见月初生。雏莺已学千回语,落蕊犹含知种情。
化石自知头共点,触琴谁遣指能鸣。断肠不是寻常恨,记得河梁送子卿。
寄姚文初
廿年相见博罗城,夜夜僧庵绕佛行。白发宫人频语旧,青衫司马共伤情。
别离梦断经三载,踪迹人传在两京。若使寒灰能再热,与君同望一阳生。
送李祈年同人入都
三年两度拂征鞍,万里陪人乞一官。吟苦诗篇惟觉瘦,看多卿相不知寒。
宫前客舍听钟易,马上家书寄雁难。若遇谢公同赌墅,休将棋局笑长安。
楚中怀古
楚乡一望起离忧,烟树茫茫日夜游。千里客心随雁阵,百年幽恨入江流。
巫山望断终为雨,湘水云归每及秋。无限西风吹落叶,不知王粲正登楼。
酌罢过二百堂挑灯坐漏已下戏再赋 其五
笑剔银灯再赋诗,物情相感已多时。几人肝胆同流水,一夜乾坤尽看棋。
杨柳绿齐当户叶,蔷薇红尽过墙枝。明朝依旧寻春好,不似閒宵似酒卮。
桃花 其二
半似晴烟半落晖,天涯今日叹春归。愁浓溪女炉边酒,梦锁渔郎枝上扉。
走马折枝红欲笑,倚楼回首绿初肥。多情最是新蝴蝶,尽向林梢日日飞。
过易宣人故居
花闭空城草路非,重来庭巷认双扉。长沙赋罢年方少,孤竹歌成琴已违。
久挂绿琴弦自解,旧题红叶墨全稀。此情拟向邻人说,哀笛无端弄落晖。
崧台下寄家兄二首 其二
原上鹡鸰小,庭前荆树荣。偶然推物理,常似感人情。
独往非吾愿,孤根笑此生。无劳江畔月,长向雨中明。
晚过海怀庵
寂寂小人事,閒窗对乱流。滩声激虚壑,帆影入高楼。
朋友隔生死,风尘任去留。一杯独成醉,无语向江鸥。
虞美人花
一点嫣然出绿苔,泪痕疑听楚歌来。汉家宫阙生秋草,惟有美人花自开。
余号越巢青萝山中有一峰以此名戏成口占
百尺青萝不可扳,为谁名字落空山。似因宿世留丹穴,故向今生认玉环。
面目本来看石壁,梦魂从此恋松关。他年若遂扁舟愿,定访仙踪到此间。
归乡七首 其二
横卧麒麟倒挂藤,万家荒冢绿层层。人间久已传金盌,地下何须点漆灯。
十月祭田喧晚获,一冬山径没寒冰。沉吟忽见长松树,闻说狐狸夜夜升。
和常山爱玉诗二首 其二
斜阳疏柳忆明妆,落月悲笳路渺茫。渭水有情通故国,归心无计买沙棠。
残夜坐海门望初日
星痕灯色散平林,高坐松门向晓吟。银汉望穷千里目,金乌飞起气更心。
山河有气光俱动,鱼鳖无灵影尽沉。一出扶桑天自白,不劳风雨洗凝阴。
秋日同梁寒塘诸友泛舟甘溪
秋风孤客思依依,閒逐渔舟出钓矶。映水麦阴人独立,隔花山色鸟双飞。
雪藏塔影晴时见,路入村烟暗里归。惆怅旧游零落尽,独含杯酒向斜晖。
重过博城
不断江声似旧时,村原寥落使人悲。当杯已失千家月,顾影惟多两鬓丝。
秋木渐枯猿过小,寒潮初满鹤飞迟。西风未许孤帆借,空向虬髯送面吹。
钟子建才美而文有怀高云白之作社中人为和章余亦步韵二律代高子赋 ...
凌云岂敢拟相如,空学灵均赋卜居。未与故人倾白堕,漫劳佳句比黄初。
须知彩鹢能寻戴,莫遣乌龙解吠徐。试问六窗分向月,清光何处不怜余。
赠谢补阙
一代文章老此身,十年青锁汉朝臣。落花何处寻庭巷,谏草无心田世人。
力薄瓜田多积水,酒阑宾客半成尘。秋风更有登楼恨,共发悲歌向海滨。
重过牛山寺
离乱溪山愿已违,旧游烟树认还非。暮潮渔鼓喧江市,落日僧钟园翠微。
路断故园犹入目,途穷吾道一沾衣。明朝又有梅花约,骑马频来却似归。
草阁二首 其一
芙蓉七十二,草阁倦游人。高枕生涯定,横琴至性纯。
俯窗秋树静,倚槛晚霞新。谁共前坡路,樵夫与隔邻。
何巩道
明末清初广东香山人,字皇图。明诸生。入清不仕。诗多故国之思。有《樾巢稿》。► 259篇诗文
湖上白莲十首 其七
寄麦始郢御林
呈石鉴上人
和李子将泛莲波见怀之作
酌罢过二百堂挑灯坐漏已下戏再赋 其三
赠朗宁治中顾象之
寄郑野鹿
归乡七首 其五
寄李修容
人自故乡来凄然相对而作
寄唐海门
题杏花纱灯二首 其一
汪鐏石席上出巩二诗吴门王楚臣见而和之巩自以为粤风吴人和而为吴 ...
饮蒙园池
和李子将秋吟二首 其二
次答王楚臣
偶感和百谷先生韵十五首 其六
送查韬荒
重游小岭 其一
咏草
白石道中
赠茂生
放舟甘滩寄王楚臣
湖上白莲十首 其六
送张穆之还鲸山旧居二首 其一
晚发二首 其一
夏日湖上口占二首 其一
送潘剩水归逢简
过云梯山忆故人郑太泉
寄胡绍先
秋夜寄黄龙山
送黄长眉之苍梧访米南险隐居
和常山爱玉诗二首 其一
秋阴过李子将溪野漫赋
寄梁药亭
湖上白莲十首 其五
偶感和百谷先生韵十五首 其四
寄梁容若姊丈
是夕乡心益切因寄潘剩水
湖上白莲十首 其十
柬友人
元夜风雨忽作有感
舟中寄汪鐏石
自蒙园醉归
范湖口号三首 其一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 其一
酌罢过二百堂挑灯坐漏已下戏再赋 其一
寄曹本沂
寄怀李子将
偶感和百谷先生韵十五首 其七
秋湘堂偶成
秋日集高氏园亭
重游小岭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