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何吾驺
可将何物赠新知,四拜临风刎颈时。易水夜寒人不返,千秋犹自惜于期。
题画八首 其五
杨柳千枝独一心,临歧握别复沈吟。人生踪迹浑无著,明日扁舟何处寻。
园居吟十二首 其七
芙蓉千树碧溪头,树下佳人独倚楼。惆怅不堪花落尽,秋江一曲写新愁。
送伦天瑞暂归石■
客梦澄如练,况当山月秋。竹声消剩暑,槐露洗新愁。
乍结王生袜,何当李子舟。故人暂相别,云暗海西头。
初冬同诸子载酒白云洞五首 其一
幽兴泠然似子猷,还同飞雪满扁舟。直疑海蜃珍珠箔,未逊仙家白玉楼。
霢霢常悬呼雨鹜,霏霏肯听唤晴鸠。不知深谷为陵日,此地将无到十洲。
和三槐老师玉关人老诗四首 其三
沙蔽天,雪作城。十万黄花戍,何年细柳营。带梦黄埃连晓月,取报君王丑虏平。
南郊扈从二首 其一
帝德如天度凤城,曙光万户拥簪缨。龙舆四望通阳气,羽扇徐开接太清。
玉磬锵锵和佩剑,祥云簇簇引前旌。微臣赐骑从华跸,欲赋玑衡颂圣明。
丙午元夕六首 其五
春事催残杨柳枝,明朝蓑笠又江湄。荡游正好穷今夜,却数闺中是别期。
准儿初应邑试即夕寄阅文稿喜赋
试啼亦未久,喜汝早论文。索读三都赋,期餐五岳云。
长空飞鸟绝,大海众流分。策骑途方远,毋为问冠军。
泊邵村闸李郭朱王四子邀饮移席僧寺寺荒凉甚去后不知其何地也 其 ...
牡丹浓荫淡袈裟,老秃佣花当做家。不买牡丹单买酒,劝君栽秫莫栽花。
韶州岁事十首 其一
天入阳和景物佳,莺声次第绕新槐。太平消息开帘满,莫向东风话旅怀。
少年见赠莲花
亭畔频频赠一枝,欲开犹似未开时。直愁秋气催花早,莫怕吴王宫里知。
偶书 其三
拚断恩仇平等看,眼前灭念触灵光。万缘若便当时歇,透体琉璃照肺肠。
席上赠刘君平
江流漾漾水花开,颠倒尊前重几回。扶著刘郎还进酒,莫教轻说玉山颓。
送周廷吹之广平二首 其二
宿愿何因惬,邯郸酒正新。应消明月夜,相待晓山春。
清梦凭来羽,狂歌伴去尘。心期终不语,高日上城闉。
王节妇诗为同年王之柱作
天恐坠兮地恐裂,谁撑世界补倾缺。有母二十守孤孀,行如白玉心如铁。
春雨秋霜漫冥冥,一盏孤灯对不灭。抱子辛勤事一经,双手絣澼每流血。
览诵古今忠义霜,母也涕零子痛绝。此事断然天有知,一旦蓬蒿朝绛阙。
子文万里绚云霞,母节一朝光日月。帝嘉风世母有功,九天雨露新纶秩。
令子门前昼锦归,堂上管弦声不歇。王生王生绣衣裳,何以当年母纺绩。
江上泛舟有赠
江上微风渐似秋,荷衣初曳木兰舟。云光乍送千家雨,海气时披五月裘。
两岸山青芸阁远,一声猿啸竹林幽。谁人酒罢还登眺,檀板秦筝到上头。
文与叔山园十咏 其二 鸟鸣涧
羽翼既已好,鸣声涧水深。不听惊人韵,谁知求友心。
月下同诸子发舟游西樵
楼头月色映溪沙,大海潮生拥汉槎。有约浮山淹九月,偶来樵路访三花。
扬帆似借仙人驭,洗灶凭煎处士茶。岂为陟幽恣胜赏,他年吾尔共携家。
戊寅中秋五首 其三
盈掌寒光半翳无,四郊尘静月明孤。至今兔捣缘何事,萧瑟秋声满玉壶。
三采并头莲 其二
愚公楼外气全收,故遣池莲献并头。元季二难原共祖,随騧四乳总昌周。
浮空重下千龄鹤,开道双飞万里骝。长向宝花趺座稳,鹿门尤许共春秋。
何吾驺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520篇诗文
赠张老师九首 其六
拈句为玄象上人
送姚司理座主赴内召六首 其五
九日同家伯子叔子暨诸社人登驼峰
咏史 其八 西施
别父母北上
醉二首 其一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 其三
西湖游什四首 其三
送雷伯鳞年兄得请扶侍还澄江十五首 其十四
丙午元夕六首 其六
奉诏读书翰林有作
咏史 其七 韩信
有酒歌四首 其三
感鹃
沈云升开府入闽寄赠二首 其二
思妇吟五首 其三
送陈愈章
送侯若朴同年还商丘三首 其三
邸中种竹十二首 其五
感灯草
癸丑村居除夕
秋日同黎君选徐木之侄明公儿准集愚公楼时方延僧诵法华经分赋四首 ...
古意七首 其七
苦雨三首 其三
洞房曲为伯望赋 其二
别李代良族兄宪文弟瑞洛于北上舟中 其二
园居吟十二首 其二
漫句
履端二日赋十绝句 其二
小金山既分赋后诸子谓望气楼环翠亭二公遂为兹山香火宜有专赋用志 ...
送侯若朴同年还商丘三首 其一
答王觉斯见寄二首 其二
送雷伯鳞年兄得请扶侍还澄江十五首 其七
黄逢永以胥江竹赠陈集生有赋赋赠
篱菊
飓风同僧即此弟羽伯移宿江上小舟
寄亦非上人
赠门人罗子开孝廉二首 其一
洞房曲为伯望赋 其四
九思滩
过东林寺
净业寺莲花
佛指柑为劳仁伯赋
六十有一初度二首 其二
清溪驿苦雨
除夕李伯襄陈集生崔芝林过余守岁拈银烛朝天紫陌长用四平声 其一
饮酒歌赠容生
长安尘 其二
长安竹屿酌诸子四首 其一
庚辰初秋日同黎君选徐六出罗子开家从儿侄赋别门人吴孟浚比部于宝 ...
独泛十首 其八
丙午公车北上二首 其二
楚人萧符长以新邑王芦人令公书至赋别 其二
相逢行答赠梁彦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