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自三堡至头堡一路见割者不绝多回部所种

自三堡至头堡一路见割者不绝多回部所种

清代 洪亮吉

三堡至头堡,亩亩麦新刈。咸携菠笨车,往返数难记。

……“缠头”何辛勤,风雨所不避。全家拿筐盛,儿女在旁戏。

一岁只一收,仓箱已云备。……今看戈壁外,活壤庶无弃。

诗人洪亮吉的古诗

忆远行寄孙大

清代 洪亮吉

波淼淼,星摇摇,约君不来暮已朝。吴帆停,越车驾,约君不来春已夏。

春光九十静掩关,几年春闲君不闲。层云万里宵征路,却恨君闲我难住。

十五已作同巢乌,南枝北枝名对呼。十九更作寻源鱼,晓行虽远暮复俱。

东流水深,南枝有阴。千里与万里,两心同一心。朝心徘徊暮心怨,几日春魂自凌乱。

莫剪疏桃入户枝,春花开上横门扇。

泰山道中 其二

清代 洪亮吉

山人渡海来,告我山势尊。波面日出时,与山相吐吞。

遥看不知山,谓是天有根。峰棱破空垂,倒挂日月轮。

青冥一气中,高下固不分。伊谁启鸿濛,当有主者存。

双厓划然开,截作天东门。

阳道州

清代 洪亮吉

阳道州,却诏书,臣州民短皆侏儒。君不见,道州爱民有如此,直谏何妨忤天子。

八驺叹

清代 洪亮吉

君不见邓仲华,二十佐命人争夸。又不见王仆射,弱冠兴齐推定策。

君名照耀同扶桑,三十官止中书郎。前无八驺任搥壁,人何轰轰我寂寂。

绛衫戎服官门来,嗟君殊非济世才。济世才,任轻薄。

驴乎驴乎汝好作,如汝人材皆令仆。

生张说

清代 洪亮吉

才脱稿,已立碣,死姚崇算生张说。

见要人

清代 洪亮吉

衣如鹑,马如狗,道逢八驺不得走。平生不喜见要人,要人近复生公门。

君不见要人耶亦堪喜,陛下有纶臣仲礼。

太平使院,分赋园中草木四首 其二 斑竹

清代 洪亮吉

春来爆竹声,灾及松与竹。宁知枝柯上,斑斑总成玉。

莫待春雷鸣,龙孙先徙族。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九

清代 洪亮吉

鹁鸪啼处却东风,宛与江南气候同。杏子乍青桑椹紫,家家树上有黄童。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三十

清代 洪亮吉

穷荒连月有恩纶,边雨初晴塞草春。昨午北郊迎诏使,分明捧日两黄人。

元夕词寄里中诸子 其二

清代 洪亮吉

路入杨园春正赊,风光多被女墙遮。一条芳草王孙巷,绿到桥南是董家。

登别峰庵望海忽值风雨

清代 洪亮吉

朝曦色染沧溟绿,东望海门如半粟。沧溟突处天荡摇,顷刻已见西来潮。

象山南头蒜山尾,一舸倒流还数里。风威不敌潮势狂,吹角北岸停帆樯。

君不见日居万瓦鳞鳞内,眼暗头低殊不耐。此时怀抱觉暂开,足底隐隐闻惊雷。

天公似把炎蒸洗,东海叱龙龙尽起。一晌江都电影来,翠屏洲上红三里。

当涂道中二首 其二

清代 洪亮吉

日出庐井喧,流光照虚晨。山田极柔桑,尚有无衣人。

孩提率牵袂,苦语出性真。我哀道旁辞,感激为重陈。

造物息百年,未补一日贫。惨舒各殊抱,何以归真醇。

桑榆哀堪耕,此辈非游民。

致太平

清代 洪亮吉

半部《论语》王业成,一篇《周礼》致太平,宋朝儒术何峥嵘。

君不见,学究来,宋阼开,语录布,倾宋阼。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三十四

清代 洪亮吉

篱豆花红藓叶班,时时约客话更阑。斋厨百品多尝遍,惜少山雌入食单。

太平使院,分赋园中草木四首 其四 池草

清代 洪亮吉

离离千百种,种种出池沼。深知造化心,无名尔偏好。

一与春风缘,还应作小草。

蓬生麻中行

清代 洪亮吉

但种麻,莫种蓬,种麻蓬已生麻中。移蓬根,植麻侧,蓬心飞扬麻性直。

君不见,蓬生麻中有张说,百年所争只一日。

阿房城

清代 洪亮吉

凤凰凤凰止阿房,一雌一雄双翱翔。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雀闭白日。

凤西飞,雀东飞,肠断朱宫复紫堤。锦袍一领军前却,凤皇凤皇不如雀。

好羸马

清代 洪亮吉

宁就荫,不试文。好羸马,不入群。会昌一品集,三唐进士皆不及。

仙韶院

清代 洪亮吉

饭何所,木兰院。钱何所,仙韶院。一家将相三十年,少赖伊蒲餐,老给优伶钱。

廿九日发古城巡抚伊江阿大令阮曙并马送至水磨合茶话乃别

清代 洪亮吉

出城闻泉声,到合复数里。逶迤冈四面,云向水中起。

蒙蒙萍藻绿,水鸟浴未已。曲处响始奔,惊流出潭底。

人栽沙果好,都入北窗里。板屋止两层,高瞻忽迢递。

殷勤相送客,门外尚余几。挥马去不停,林长久延企。

洪亮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26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