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胡俨
昔日乘传去,今年乘传还。从教妻子笑,落得鬓毛斑。
读易方知损,休官始得闲。有怀向平达,老去入名山。
春日村居四首 其四
鸟鸣时雨霁,微物亦欣然。江山空有待,物色为谁妍。
傍树安鱼钓,开窗理蠹编。已谙萧散趣,不必更求田。
乌栖曲 其三
绣罗作帐玉为屏,流苏结带兰蕙馨。莫教窗下寒鸡叫,只恐匆匆梦惊觉。
赋归二首 其一
谢病赋归休,官河几易舟。水平帆力缓,风细橹声柔。
豹每藏山雾,狐犹念首丘。有怀疏傅达,不为子孙谋。
二月一日早朝
曈昽初日曙光遥,钟鼓声传下九霄。万国衣冠趋象魏,两阶干戚奏箾韶。
天清华盖云中见,风细垆烟仗外飘。朝出金门还北望,钟山苍翠正岧峣。
江上二首 其一
归到西江上,扁舟若泛槎。青青香附草,的的野棠花。
断岸几千尺,孤村三两家。水生鱼正美,饱饭试新茶。
述古 其四
马迁述世业,博洽靡不通。蚤游燕赵间,飘飘气豪雄。
发愤垂制作,独见不相蒙。驰骋覂逸驾,凌厉六合中。
岂不念笔削,斧衮齐化工。蚕室有余悲,隐辞寓深衷。
缅彼班范流,藩篱守遗踪。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五
试问阶前菊,湘潭秋已残。灵均去不返,骚客竟谁餐。
花老青山暮,丛疏白露漙。传芭还代舞,姱女不胜寒。
题陈宗渊画
瀑布落云端,松杉六月寒。携琴曾有约,涉涧不辞难。
野水无人渡,青山独坐看。此中多逸兴,投老儗盘桓。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九
楚州英杰地,客路短长亭。河水奔流浊,淮山隔岸青。
高歌惭白雪,行李隐华星。却喜耕农足,牛羊散满坰。
癸丑元日试笔 其二
颓龄跻七十,世谓古来稀。礼俗多从简,尘劳久息机。
春前云黯澹,雪后雨霏微。却忆少年日,看人扶醉归。
舟中纵目二首 其一
秫黍萧萧弄晚晴,朔风吹起雁行惊。牛羊满野无人问,盛世中原见太平。
曾氏八咏为子棨侍讲赋 其四 虎溪积雪
小小溪堂雪覆檐,梅花枝上玉纤纤。山头月落人初睡,猛虎一声风满帘。
白纻舞歌 其二
玉佩丁东罗袂红,纤腰对舞绮筵中。落花宛转萦芳丛,密雪飘飖回晓风。
戏作次药名十首 其七
苍耳丛边寻马勃,桂花香里取蟾酥。虎头蝎尾须知避,苦酒酸浆不用沽。
人日从驾幸南郊梁赞善以诗柬寄因和之
四时词 其一
春风吹帘斜,帘开飞柳花。美人高堂上,见此惜年华。
年华容易随春草,一双蛾眉镜中老。
荅杨少傅四首 其四
璇霄廓纤翳,朗月流素辉。不寐爱清夜,步月临前池。
故人隔千里,宿昔共襟期。川途虽云邈,相思同此时。
相思不相见,中怀浩无涯。仰视列宿拱,紫垣正巍巍。
万类荷甄陶,嘿运玄化机。真宰亦何喻,中心应自知。
何由得披豁,一写暌违思。
召伯坝 其一
召伯津头江水斜,茅茨竹里有人家。当年谢傅甘棠树,今日春风野草花。
送刘智安主事赴南京
仙郎乘传赴南京,满眼青山雪正晴。腊蚁驱寒时独酌,征骖踏月夜兼程。
高堂蟢子春光动,小阁灯花喜气盈。努力功名须报国,忠勤端不负平生。
徐州十二咏 其四 亚父冢
三尺青铜盗岂知,只因虹贯草萋萋。鸿门玉斗空如雪,拂袖归来路已迷。
胡俨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后退休回乡。同时擅长书画,著有《颐庵文选》、《胡氏杂说》。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 349篇诗文
戏作次药名十首 其一
召伯坝 其二
赋贫士效陶渊明二首 其二
题平林烟雨图二首 其二
次韵胡学士春日陪驾游万岁山十首 其十
闻杨学士士奇卧病赋诗寄简十首 其一
病中秋思八首 其五
拟招
送龚子谏赴云南佥事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七
四时吟三五七言 其一
拟饮酒效陶渊明十首 其九
上吕梁洪 其二
调笑词 其一
闻杨学士士奇卧病赋诗寄简十首 其五
题一片秋意图二首 其二
三台词 其一
过开州
过冀州
阅古作寄简子启八首 其六
杨柳枝词 其一
戏作次药名十首 其六
续十二辰诗
士奇少傅以诗及绒缣庆七十次韵奉荅二首 其一
题邹侍讲竹石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五 石屋晴澜
题杨庶子万竹图
曾氏八咏为子棨侍讲赋 其八 竺台兰若
题师侍郎画四首 其二
病中秋思八首 其二
题桑洲卷
次韵胡学士春日陪驾游万岁山十首 其四
送陈宗显致仕还乡 其一
士奇少傅以诗及绒缣庆七十次韵奉荅二首 其二
题米元晖画 其一
题许由弃瓢图
胡学士卧病赋简二首 其二
徐州十二咏 其一 百步洪
乌楼曲(二首)
寄李用初 其二
村居即事十首 其一
游白鹿洞诗三首 其二
闻杨学士士奇卧病赋诗寄简十首 其九
雷塘
闻杨学士士奇卧病赋诗寄简十首 其二
题故元端本堂殿臣王熙临宋徽宗雪雁图
曾氏八咏为子棨侍讲赋 其三 龙潭出云
寄李用初 其一
送殷副使旦赴交址
送朱孟德还宁夏五首 其四
过南京三首 其一
题胡庭辉画
三台词 其二
村居秋兴 其一
抗云楼
雨夕偶书
题子昂书嵇康绝交书
拜谒献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