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黄公辅
诸袁名沸楚之南,郭外故居俯碧潭。柳色犹疑分角里,鸟声差似诵瞿昙。
试看今日苞纹九,奚让当年凤侣三。兰籍萧条增感慨,式庐空自怅晴岚。
寿锦袍罗
锦袍山静日轮赊,不向干支问岁华。只有清閒酬步屧,都无技俩扰烟霞。
风翻丛桂堪开社,月上疏篱可看花。即此便为难老诀,浪言勾漏觅丹砂。
赋得芝兰玉树谢养元老郎君泮游
善果培根厚,繁枝浥露溥。庭垂阴是杏,阶馥树为兰。
风神通楚畹,韵致映琅玕。淡质英初放,异香向日攒。
途中早起自叹
轮蹄周岁掷流光,人事况逢重感伤。两度还家双泪眼,五年薄宦一湖湘。
萧然驲舍残更梦,都向溪头度岭长。才得安眠又晓发,寒风烟雾共苍茫。
游馀仙洞
石壁倚崔嵬,临流小洞开。纡盘穿竹径,高下陟云堆。
远俗浑无暑,淩空却有台。开山谁氏者,俯仰重徘徊。
桂林中秋舟泊訾家洲同似景侄赏月 其二
旅夕逢三五,维舟近卜林。山僧供素品,晚酌佐情深。
夜寂风生袖,月移岸徙阴。亭杯不可问,此夕他乡心。
张泰岩别于留都十一载适遇于常武共谈往事又见其两孙雅致楚楚喜赋
十载离踪一覕过,相逢客邸感怀多。看来何事非空影,阅去前途时逝波。
抵掌谈时眸欲白,班荆话旧发怜皤。喜看奕奕桐枝秀,孔李绸缪又若何。
丁丑与擢孙守岁
衙斋相对恋年华,爆竹声中吐烛花。未有滴涓酬圣主,只随萍梗浪天涯。
一帘轻卷春风入,两岁将分斗柄斜。生计欲知何处好,故园有地可栽瓜。
阳朔晚泊
四面巍峨石是山,半分翠色半江湾。舟从返照沙边系,鸟带斜阳树里还。
望眼每穷峰巅外,快心只在水云间。相将故里无多路,好与凫鸥共等閒。
陆四兄双清亭登高
古刹悬崖石磴蟠,淩空高阁锁霞丹。明山有客云间凤,萸酒论心楚畹兰。
二水澄清秋漾碧,群峰凝紫晚生寒。前林归鸟斜阳里,无限关情漫倚栏。
区敬庭舅荔圃话旧 其二
山中何所闻,喜逐鹿麋群。缓步烟萝径,共看薜荔云。
鱼翻芳沼浪,风动老荷芬。又觉樵歌沸,留连酌暮曛。
忍非馆为李扶乾表侄步韵
人间何必问凡仙,洞里翛然别有天。忍得非来心自豁,非能忍处物皆妍。
无怀氏与葛天氏,醉亦眠时懒亦眠。梦回纸帐蘧然觉,人间何必问凡仙。
端州别儿侄辈取道粤西之湖北
维缆端城畔,徘徊未忍西。秋风云影乱,江雨柳容低。
飒飒扬帆去,山山听鸟啼。衙斋看菊蕊,期尔武陵溪。
宜章舟行
微雨点苔斑,放舟浅碧湾。乘流人坐稳,轻棹水潺湲。
树色侵篷绿,蝉声夹岸间。回头一引望,已过几重山。
邵陵别意七首 其六 孝廉文学
养翮图南任所飞,芹池飞跃有真机。秋光正好抟羊角,春色还看振凤辉。
桃李参差争向日,丝纶早晚坐垂矶。临歧娓娓无多语,北阙东山各自依。
邵陵别意七首 其二 马益轩
冥鸿迥尔逐高飞,早晚尘缘认静机。澬水烟恬渔唱晚,龙山月朗羽仪辉。
白头青眼怜同调,黄菊苍松忆旧矶。别后弧南频引望,并州魂梦自依依。
五羊舟行
帆挂通津桥,乘流趁暮潮。江云迎棹迥,岸草逐船摇。
回首家山隔,关心客路迢。天涯双浪迹,何日是逍遥。
除夕二首 其二
坐对青灯夜息阑,数声鼓角送残寒。每惊炮竹催年急,转羡园林淑景宽。
家计未能逋事了,客途那得梦魂安。回思昨岁团栾处,星斗宁堪两地看。
旅中书怀
堪笑浮生只偶然,蹉跎八十更馀年。七朝阅历惭何补,三畏操存谩自坚。
避地衰迟耽广莫,遭时草昧任播迁。真机原在仪容表,纵有丹书未易传。
送容亲家
弃抛俗事读南华,分外何求毫末加。起踏花阴穿曲坞,还看凫影点平砂。
树声鸟语供吟料,淡霭轻烟伴煮茶。薄采篱边十八种,居然风味老农家。
南雄沙水村别四兄诸侄
分手踌躇沙水边,春风拂袖倍凄然。长安去路云风迥,阮曲归途节序迁。
补衮惭予非美锦,飞黄期尔著先鞭。驱驰皇路男儿事,无那离情各恨天。
黄公辅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334篇诗文
和韵
答区舅问病
方束归装得陆周明世兄书有怀老师及诸兄因寄答
遣价归
访容鼎子亲家承雅款赋谢
衙署观桃 其一
落梅十首 其五
归田十首 其九
乐昌阻雨刘亲家韵 其二
诸侄行绘荔圃长春图各有题咏兼榼酒过酌有歌姬在坐
初度写怀
寄寿台宇兄六十一
又代永觉作
和晚眺 其一
豫儿归
入桃源
宿蓝桥村
正月初二日早行苦寒
叱石八景 其八 岚巘樵歌
途次怀唐谷
元旦赴朝先雨后晴
映岩堂桃花盛开 其一
落梅十首 其一
泊梧州
同黄饷科小酌水陆洲寺
耕夫
移镇辰阳杨司马饯于河洑寺
似雅侄西庄野酌 其二
游飞来寺
别顾常德之官桂林道
陈芬阁过访 其一
和上人祝寿
宿石首县
旅寓有感
刘浣玉
请告不允时陪巡长沙岁近除矣
拜父亲遗像
叱石八景 其三 峭壁淩汉
寄李卜大
又前韵
和荔圃长春
添孙和韵
二十七日宿护城驲饮主家吴名扬
初度尔攀孙寄寿依韵答之
闻四兄养病
寄赵亲家
赠别堪舆刘纶甫
九日仝余馆师儿叔侄登高用杜牧之韵
衙署观桃 其二
水亭赏花
似熊侄衙归
陈芬阁过访 其二
桂林道中古松甚盛每有土人烧砍
湘乡道上立春
初一日同高戴韦龙乘六二同年并江西张墨卿桥梓饮于东家
挽陈慈舟亲家
似雅侄西庄野酌 其三
和宗室送菊 其二
十八日过牛头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