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黄淮
孤城近海晓光迟,遥认归程望不迷。潮水分流船上下,人家相对岸东西。
市声喧杂商人集,野色荒凉雁影低。犹记前年留饮处,菊花插遍赋新题。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
堂堂国体振纲常,礼乐昭明冠百王。圣子神孙千万世,继承鸿业与天长。
舟次济宁柳色未改澹斋有诗因次其韵
济宁南下接通津,杨柳冬来色尚新。自是圣恩深雨露,坐令枯朽总回春。
立春次韵
薄雾笼云冻渐消,柳芽凝碧透冰条。缘知天近阳和早,便觉风光胜昨朝。
辛丑春日书怀十首 其二
志穷名愈晦,道在命何悲。得失惭求剑,凄凉陋泣岐。
日酣花弄色,烟重柳颦眉。遥想春光好,令人喜复疑。
拟古十二首 其七
群乌朝出林,薄暮复来归。游子在远方,徬徨竟何依。
岂无家室念,况怀返哺私。俛首不敢视,泪下沾裳衣。
人生驹过隙,扰扰将何为。
又用韵简友人二首 其一
曾听邻鸡并晓珂,好怀还向客边多。诗才倾写千寻瀑,雅量涵容沧海波。
谨和家父寄来诗韵四首 其二
跋涉艰危一病躯,幸蒙庆祐未沦徂。愁来懒向檐前立,羞见林间反哺乌。
谨和家父寄来自述冬夜二诗韵 其一
承恩簪笔向螭头,薄德终贻父母忧。乌鸟私情空缱绻,驽骀倦足路迟留。
迢迢云路如天远,冉冉年华逐水流。忽拜新诗挥泪读,不知离思几时休。
重九次韵二首 其二
墨突由来不暇黔,悠然怀古闷恹恹。诗篇漫兴休嫌拙,棋局无心亦懒拈。
风色迎寒梁燕去,霜华拂水沼鱼潜。细推物理沉吟久,不觉斜阳转后檐。
冬至和濂泉诗韵
晓来翘首瞩晴霄,紫气多从日下飘。破腊葭莩飞玉琯,迎春梅柳日霜条。
共誇此日欢方洽,未信明年暖尚遥。环佩趋朝天阙晓,五云重睹凤仪韶。
端午书怀
频年翰苑逢端午,蒲酒生香迭献酬。今日南冠笼短鬓,不知酝酿几多愁。
九日偶沽得一壶坐间诸友索余赋此
九日今朝是,流光逐转蓬。萧条乡邑梦,憔悴菊花丛。
老觉诗狂减,颜凭酒力红。登高思向日,落帽任西风。
自讼还南京赋
归来犹未脱南冠,羞见萧萧鬓影斑。今是昨非须改辙,跋前疐后向辞艰。
乡书难向愁边写,亲舍时从梦里还。仰荷圣明同日月,愚衷应在照临间。
谨和家父寄来诗韵四首 其一
养亲深愧闵曾贤,忧患频烦远见怜。一札书来肠寸断,哭声痛彻九重天。
忧闷无聊偶诵东方虬昭君怨三绝后二首妙无以加前一首颇伤于怒予因 ...
欲语娇还怯,含颦耻复惊。和亲能固敌,妾不爱微生。
问菊问竹各二首 其一
试问故园菊,今年竟若何。想经秋雨后,零落旧枝柯。
次省斋韵二首 其二
年来甲子已云周,白发萧萧不耐秋。思逐孤云天外远,身如一苇浪中浮。
服田曾竭三时力,种橘能同万户侯。农圃关心何日遂,清樽浊酒可忘忧。
忆友二首 其二
中年坎壈鬓成丝,惟有忠君志未衰。知己相怜今鲍叔,何因执手话襟期。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十九
国家贡赋有常程,郡邑均输不取盈。蠲贷屡烦优诏下,要令民庶总安生。
和省斋冬至诗韵三首 其二
故里交游高谊在,亨途宦业盛名多。满怀清思谁能似,月浸寒潭水不波。
黄淮
(1367—1449)明浙江永嘉人,字宗豫,洪武三十年进士。永乐时,曾与解缙等并直文渊阁,进右春坊大学士。后为汉王高煦所谮,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寻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等同掌内制。官终户部尚书。性明果,达于治体,善谳疑狱。有《省愆集》、《黄介庵集》。► 176篇诗文
清平乐 元正
闻胡学士物故诗以悼之二首 其一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十六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三十 ...
夜梦二亲
秋夜初睡窗棂中见月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五
自讼二首甲午秋初入狱赋 其一
又赋元夕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九
辛丑春日书怀十首 其一
鹦鹉曲 偶记北乐府咏渔父鹦鹉曲又名黑漆努晁无咎赓和甚多惜未及 ...
忆友二首 其一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 ...
用韵简濂泉
和省斋冬至诗韵三首 其一
戊戌正旦
拟古十二首 其三
追和东里诗韵三绝 其一
和省斋冬至诗韵三首 其三
中秋次蘖庵韵二首 其二
杂咏八首 其二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
次省斋韵二首 其一
拟古十二首 其八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十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一
和友人九日感旧诗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三十
拟古十二首 其六
勉子
辛丑春日书怀十首 其三
墙外槐树
释闷
用韵遣怀二首 其一
赠澹斋
谨和家父寄来诗韵四首 其四
辛丑九日
承友人和余二诗次韵答之 其一
癸夘正旦简同列诸公二十八韵
壬寅冬至二十四韵是日早雪晚晴
见飞絮
再和酣黔韵二首 其一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