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黄廷用
昭代赖君持汉典,豸冠绣服一南巡。扬帆江上鲸鲵远,揽辔山中花木春。
共道皇情徵草莽,谁能物色出风尘。从来楚璞应难辩,莫讶荆人识未真。
对莲 其二
亭亭翠盖出泥中,错献千层菡萏红。□喜群芳□间白,赏心人在水晶宫。
绍兴谒相公李渠师少渠中翰作主 其二
此邦山水闻绝奇,今日始登越望台。纵使□工图不得,天风万顷海涛来。
赠分守沐任斋入贺万寿 其二
一自衮衣东土日,他乡俱是欲归人。何缘海角逄知己,犹得山中寄此身。
隔岁鲸鲵皆远迹,四时花木始生春。于今复作朝天客,目断斗枢梦里神。
巡江周监察及溪按滁志喜 其二
赠高太仆封君 其二
一谢银黄绾,振衣千仞冈。锦函题处湿,紫蜡赐来香。
云里龙光远,日边凤羽长。金绯知自适,不复论行藏。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 其四
春台偃蹇数朝枝,风雪几侵冰玉姿。向晚不知何处笛,一声忽动故园思。
用渠翁老师韵赠宫谕王槐野主翰留院 其二
宫阶清切远尘纷,大雅文章迥出群。献疏欲跻平治世,许身长奉圣明君。
今朝共醉尊前酒,明日独吟江上云。宝箓金瓯知有兆,高台偏早凤音闻。
春日中丞刘带川过榕城新筑
劳君一上仲宣楼,举目风尘动客愁。插竹未曾开蒋径,诛茅岂是爱荆州。
汉官剪綵呈春燕,周代尚青迓土牛。聊摘黄楫传腊酒,人传小队浣花头。
送大行李浔江使齐归省 其三
经年列馆帝城东,日日郊游引辔同。醉里忽闻歌别调,愁看芳草向春风。
次宗伯张玉溪斋居 其一
清昼閒云一鸟过,东风摇飏数槐柯。词林喜动阳春曲,睿藻惊传瑞雪歌。
璚宇瑶坛连紫极,琅函宝箓按玄科。知公心与宸衷合,寒向青黎鬓欲皤。
送林见泉节推潮州
君复官南海,行踪总旧程。月色多乡梦,潮声动客情。
惯持三尺法,能使万人平。何日徵循吏,同游五凤城。
春日偕友人登崇文楼 其二
朝回览胜帝城头,更上崇文第一楼。万里乡关云外是,九重宫阙日中浮。
雪萦玉树晴犹湿,春入银河冻欲流。车马都门天下合,皇明世世此神州。
挽妾陆氏 其一
□□□□□□□,□□□□□□□。□□□□风雨急,枝头尽湿泪痕红。
九日饯友人出郭纪游次韵 其一
天地清秋人易老,今年今日不重回。斜阳归客双旌迥,隔岸渔家小艇来。
入馔即甘鱼鲙细,传觞遥指菊花开。临流未许酬佳节,更上龙山百尺台。
谢王笔峰重阳送酒 其二
一别园林忽十霜,花开花落几重阳。长安谁是看花侣,独上高台忆凤凰。
丁巳春日长安
江湖惯作疏狂客,讵意清朝得赐环。马上相逢多识面,人间无奈雀为颜。
春来鸟雀过深院,梦里烟霞在故山。蛮触可堪空白战,韶华容易鬓毛斑。
赠太仆卿君辩侄孙告省南还 其一
十年频蹑望云亭,此日将情疏汉廷。幸沐主恩优赐假,仍逢春色伴归宁。
采芳佩玉娱长道,纡紫拖金喜聚星。遥忆仙杯传九酝,无由驾鹤下沧溟。
九日送友人还莆 其一
黄花不为离情绽,绿酒偏因别思深。高望云山何处是,凭君一寄故园心。
秋夜同沈省斋玉河看月口占赠之入济 其四
月色低临龙凤阙,水流迥出蝀鳌桥。明朝相送成千里,背向西风白马骄。
庚子除□立春
门辟铜龙过五候,绣闱轻捲绮疏头。东风似向仙阶转,春色还先帝里稠。
白玉桥边冰欲泮,黄金台上气初浮。明朝又喜朝元日,珥笔占云彩凤楼。
黄廷用
(1500—1566)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347篇诗文
赠节推黄华南之庆远
赠刘带川兵宪延绥 其三
为李东冈都谏题双寿 其一
爱春
病中奉酬老东垂问
游东林用韵二首 其一
送王太史尧衢省觐
丁巳九日同寅卿卢涞西戴晋庵登高四首 其一
送考功钱景山之南通参
为李东冈都谏题双寿 其四
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三
送太常李楼云守磁州 其二
赠王稚川之南雍 其一
送太常李楼云守磁州 其一
南岳纪游 其七
赠刘带川兵宪延绥 其二
赠徐蒙泉主教慈溪
元夕赠苏州二守如雍侄
赠祝九山以户部尚书郎为德府长史 其一
送友人出郭 其二
九日饯友人出郭纪游次韵 其二
题杏园赐宴
为参军郑以材赋双亲荣寿 其一
送黄三峰兵宪山东
赠西塘之任雷州 其一
丙寅春日
司成沈十洲守制家于河之浒丁巳夏佞讯至诸监司招之入城公义不往捐 ...
龙潭 其二
蟠桃 其一
楼上对月 其二
湘潭午节
七夕雨席上次陈平冈太史韵为 其一
谢王笔峰重阳送酒 其三
古囊
赠水东闵太史年兄督学三晋 其二
送华鸿山侍讲展省
赠万子材尹武进
钓台 其四
赠文选许石城升南太常少卿之任 其一
宝应道中
小至刻次韵 其一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 其七
小至雪次韵 其二
次蒋侍御重阳后病起登丰山韵 其二
丁巳中元过济上同友人户部主政袁民悦饮南池次鹅湖公壁间韵 其二
秋日偶作
赠徐司教
赠刘鄂驾古冈之任夔州兼省觐 其一
题棕庵 其二
赠见江苏谏议承恩归养
过分水关
乙丑冬重过古囊 其五
送两溪骆太史病告 其一
赠黄友国光主留都兵政
不及出侍秋江夜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