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一 兰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一 兰

明代 黄衷

甘露香何古,枯桐调自高。花边闲处士,不解怨离骚。

诗人黄衷的古诗

山人馈薇

明代 黄衷

满贮筠笼翠凤翎,携将山雨且溟溟。何人为踏茶溪晓,定减春风一道青。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四十一 鹤

明代 黄衷

稍拟崆峒侣,玄衣惜未深。闲林风露夕,梅月送清音。

秋兴和郑希大 其九

明代 黄衷

庾公文誉满江关,每向清秋帐未还。祇有衣冠逢运泰,更无书剑赴时艰。

青山隐约家方远,白鸟夷犹水与闲。去住多岐终自定,龙门何必苦追攀。

荒园伏枕承丫山过设兼侑以诗奉答四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乳鹊巢成旅雁回,幽栖引兴亦遐哉。闲园若谓无车马,黄叶何因一道开。

和南皋春日閒居写怀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乳燕喃喃弄晓晴,苍松濯濯谢浮荣。岂无羊仲堪同调,自是陶潜得此生。

塞窦肯驰争道马,开枰犹动过河兵。欲苏病肺惟凉夜,隐几银潢半已横。

梅岭谒曲江公祠

明代 黄衷

科名伊吕恰相当,何许燕公托当行。海上衣冠今尔尔,山中风度复堂堂。

尘埃不见渔阳恨,絮酒徒闻蜀道长。可信柳州还墨客,未窥经济论文章。

送丁近斋赴阙

明代 黄衷

先生逸迹遍南服,先生逸气横梧竹。来处春衫翔鸾高,去日鹇花照围玉。

一家儒术百家宗,洪音纤响悬如钟。平生梦寐讵可即,石鼓冈前恰再逢。

盘薄冲襟百粤山,方壶古水临清颜。秀词巨轴石鼎后,钟王笔势参差间。

檄书缗算下诸州,谁言司计非雄猷。饩戎丰缩关数运,轺旌载许东南忧。

王事程期五月尾,潮风尚驾龙舟水。荔子疏筵玛瑙光,莺声未尽骊歌起。

□□□起天一方,武夷控引栖霞苍。君行无乃晋陵道,北望风蒲何渺茫。

浦口城南晚望

明代 黄衷

浦城南畔万峰层,出郭全消百感兴。长笑呼风杨子客,伛偻携钵定山僧。

清秋自爱乘游兴,暇日谁能坐曲肱。极目已窥吴楚遍,故乡云树最无凭。

次韵答东嵎云巢二宪伯七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森罗只道是天文,幽意曾于奕旨分。老我静来寻谱帖,几行淩乱散鸦军。

入宣威关

明代 黄衷

猿声犹是贵山闻,约略莺花管闻分。旧垒已荒馀细柳,微

次韵答丫山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醇醪风韵久沦肌,未许隆中枉盛时。欲藉青春领行色,五云深处足恩私。

雨三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始讶三冬旱,俄连二月阴。安知翻覆手,不是鬼神心。

矩洲杂咏五十首 其七

明代 黄衷

竹外逢人常不冠,溪方愚号谷方盘。五风十雨浑闲计,记得三回赏牡丹。

送吴少岩报政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梧竹孤标墨绶垂,出机真觉锦离离。河阳满院花如许,不及东安雨一犁。

次韵赠耕隐

明代 黄衷

闲逐农谈度岁华,古风应似晋元嘉。山鸡可狎凫将子,郭索初肥稻有花。

秋秒徵桑为井税,春来插槿别邻家。凭君莫问市朝事,沙上萧萧蓬倚麻。

次韵高吾闻报书怀

明代 黄衷

鹿溪深处草堂幽,无限烟霞着子由。近说制荷成野服,即闻飞剡到前旒。

巾车拟谢桃花水,束帛先回菊露秋。总为中兴览贤俊,乾坤今日是东周。

古祚驿和韵

明代 黄衷

荒城隐隐昼恒阴,野火依微瘴水浔。浊酒不醺嫌兴浅,老予何以答春深。

静看木槿垂花态,欢动山蕉卷叶心。愿放官家逋负令,江天随处有猿吟。

送郑立之少参闽藩

明代 黄衷

三山南去入烟霞,傍马春光岂霞赊。黄鸟声中饶别思,鹧鸪词后艳才华。

六曹选望须参省,十载怀亲恰过家。谁遣疏慵继芳躅,祇应惭愧夏官衙。

忠南悼舅氏也舅氏萧公曩为忠守去且四十年忠人追祀之衷既展拜祠下 ...

明代 黄衷

忠南在三川,风俗自朴美。挂席朝雨歇,薄暮舣江涘。

金马有遗老,耋岁尚发齿。入丹每再拜,咄咄谈刺史。

忠劳首敬舆,名德复居易。贤迹殊后先,屈指刘与李。

圣朝置守来,畴可萧公比。自公移合来,蒲鞭且不使。

谕民必真淳,谕士必廉耻。谕赋赋期集,谕暴暴立已。

去忠四十年,慈惠日在耳。俎豆跻四贤,微公义安起。

语竟继以□,冥漠一逝水。谁为后来者,椎骨恒及髓。

慨惟我舅氏,异政山东纪。兴薄南野青,绶解治中紫。

家食止素业,□资缺妻子。悽其盖棺日,破屋见新主。

汩汩荡蘼流,转觉寒约鄙。向无词苑碑,人心几不死。

次韵沧洲雅集五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底用封章乞鉴湖,西林衣屦未全孤。文苞已许瞻威凤,修胫何堪借短凫。

胜选时开班草酌,奇探曾见系檐壶。幽栖不是高人宅,丹雘无烦献御图。

黄衷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62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