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其三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其三

清代 黄宗羲

黄竹浦间几劫灰,祠门正对舜江开。土人不识忠魂返,但讶天边雪浪来。

诗人黄宗羲的古诗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其四

清代 黄宗羲

一瓣香来自紫宸,风和日美庙堂新。野人争说前朝事,赴狱当年亦丙寅。

周公谨砚(四首选二)

清代 黄宗羲

弁阳片石出塘栖,馀墨犹然积水湄。
一半已书亡宋事,更留一半写今时。

剩水残山字句饶,剡源仁近共推敲。
砚中斑驳遗民泪,井底千年恨未销。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其二

清代 黄宗羲

镫暗香销四十年,不妨破屋带林泉。西山之薇汨罗水,便是《招魂》第一篇。

饮洋溪

清代 黄宗羲

重九已过五日强,菊花消息在茅堂。江山此处无兵马,红紫阶前正艳阳。

甲子差年皆庆历,永和一会尽清狂。篱边不惜分携去,借得寒镵木柄长。

卧病旬日未已闲书所忆 其一

清代 黄宗羲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镫前。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

寻张司马墓

清代 黄宗羲

草荒树密路三叉,下马来寻日色斜。
顽石呜呼都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
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
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清代 黄宗羲

倦钩帘幕昼沉沉,难向庸医话病深。
不信诗人容易瘦,一春花鸟总关心。

卧病旬日未己闲书所感

清代 黄宗羲

此地那堪再度年,
此身惭愧在灯前。
梦中失哭儿呼我,
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
人情不尽绝交篇。
于今屈指几回死,
未死犹然被病眠。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其五

清代 黄宗羲

膝下抛离六十年,音容只在梦魂间。塑来未必能相似,尚有怜儿旧日颜。

十一月二十八日大雪

清代 黄宗羲

为说他年雨雪时,数番真足系时思。长安貂帽旗亭酒,樊榭芒鞋古寺诗。

冰柱千寻逢洞口,桃花万树压湖湄。于今垂老荒村里,布被蒙头不出楣。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其三

清代 黄宗羲

黄竹浦间几劫灰,祠门正对舜江开。土人不识忠魂返,但讶天边雪浪来。

八月小尽接家书有感 其二

清代 黄宗羲

擎拳竖脚此苍天,惭愧何曾让昔贤。一击便当千里近,孤身只合万山巅。

握中算子饶王伯,筑里新声杂铁铅。斯意今人无会取,故令花草得嫣然。

过法相寺

清代 黄宗羲

不到名蓝数十年,重来风景觉萧然。山中幸喜存长历,劫冷能留不坏烟。

十二月二十二日梦汪魏美

清代 黄宗羲

湖上游踪已数年,梦中相遇在开先。幅巾酒量曾如旧,僧舍寒镫何处眠。

湖海故人将尽矣,风波此老尚巍然。那堪出入如相避,孤负山阴雪后船。

王仲撝侍御过龙虎草堂 其一

清代 黄宗羲

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斜日蜂喧荞麦路,断云犬吠瀑花东。

相看髯鬓都成雪,岂料乾坤尚在笼。应是未还车马债,枉教南北遍游踪。

王仲撝侍御过龙虎草堂 其二

清代 黄宗羲

剡湖岂是乏茅蓬,那得君来住此中。百卷纬书真绝学,千秋国史附江东。

古松流水宵移算,红药青棂晓负笼。方伎儒林凭位置,谁知世外有行踪。

八月小尽接家书有感 其一

清代 黄宗羲

秋深昏晓异温凉,静坐南窗白日长。青镜丝丝添鬓白,家书岁岁说年荒。

摩挼老脚登嵩华,堆叠沙锅煮雪霜。此愿此生犹未遂,问谁挽汝落尘糠。

蚤发东明禅院同芝儿

清代 黄宗羲

钟声破山霭,绳床卷余梦。雾交猿路迥,泉乱鱼心纵。

断虹方斗日,春禽有剩弄。灰暖梯水田,树广贫居栋。

世乱才息心,何免泉石讽。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其一

清代 黄宗羲

昔年西石一茅亭,多少名贤口血成。待得奄儿咋舌死,不能兵火又支撑。

金陵哭外舅叶六桐先生 其二

清代 黄宗羲

人传星陨日,正是月亏时。流水秦淮咽,黄花篱落衰。

编文后死责,税服礼经疑。泪入三泉下,寒风莫浪吹。

黄宗羲

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 3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