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北固山游甘露寺

登北固山游甘露寺

清代 金武祥

危峰独立迥淩虚,万里苍茫眼界舒。第一江山推北固,千秋形势壮南徐。

孤亭直欲超云表,铁塔犹存历劫馀。说到沧桑增感慨,寺门凭眺意何如。

诗人金武祥的古诗

舟至嘉兴界道梗不前二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伶俜何处一枝安,搔首长天思安漫。世乱却伤为客早,囊空但觉告人难。

虫沙正值苍生劫,鸡黍偏逢野老欢。回首烽烟犹未息,何时归去话团圞。

樵孙茂斋芷香三明府更番治具招集鸿雪轩亦岁暮一乐也席上口占

清代 金武祥

杯盘连日扰郇厨,绿酒红灯且厨娱。百斗未曾酣李白,一毛原不拔杨朱。

诸公手试烹鲜妙,贱子心偏饱德腴。也算客中逢胜会,此番鸿雪记能无?

虔州即事四首 其一

清代 金武祥

芳讯初传岭上梅,落帆又向郁孤台。渚清沙白双流合,日丽风酣入境开。

峦翠空同新著雨,滩声惶恐旧闻雷。计程眴历三千里,多少云山过眼来。

九龙十八滩石城险道也归舟过此其险有突过赣州十八滩者为赋七古一 ...

清代 金武祥

蕞尔小邑深山中,当年开关亦草草。劈开群峡通江河,乱石中流全未埽。

任他水石相搏激,成此危途世应少。我归却乘下水船,叠嶂层峦苦窅窱。

但见旋涡满滩沸,飞湍奋激疾于鸟。森排形似众星布,喧豗势骇狂澜倒。

百怪纷伏牛渚矶,万驽夹射马陵道。萦纡不数九折危,迟速只争一线巧。

更有龙口尤嶙峋,小龙大龙各潆绕。水高何止一丈强,骤下深虞舟莫保。

何年庙宇祠龙神,割鸡沥血致虔祷。入坎出坎真须臾,且向篷窗豁怀抱。

但看两岸去如飞,不用乘风驾帆饱。到此何愁行路难,但觉急流归去好。

吴城大风

清代 金武祥

颠风断渡各停舟,我独来风快壮游。挂起蒲帆才一幅,浪花飞雨溅船头。

赠薛慰农观察二首

清代 金武祥

六代江山一寓公,幸从座上挹公风。官曾杭帅同坡老,家近滁州号醉翁。

入寺旃檀参密谛,盈堤新柳护芳丛。年来添得吟怀健,萸菊光阴兴转融。

辛未三月于旧基筑室数楹落成赋此四首 其三

清代 金武祥

木兰生意未全摧,曾见慈亲手自栽。百劫尚留先泽在,群花应喜主人来。

一枝秋老还攀桂,十月春融好伴梅。后起漫占多富贵,落成时节牡丹开。

扬州即事四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炉香茗椀称清游,稳泛轻航狎鹭鸥。一片残荷两行柳,虹桥西去好寻秋。

吉州试院重九冯子良先生询赋诗索和和韵二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节义文章夙所崇,此邦教泽溯流风。秋声谁赋欧阳子,正气犹存信国公。

赖有汝南精月旦,定知冀北快群空。丹黄偶暇挥吟笔,馀勇争誇矍铄翁。

茗溪雨雪归途口占

清代 金武祥

踏碎琼瑶兴未孤,连天风雪认归途。入门笑指梅花说,忍听寒宵伴鹤雏。

大通镇

清代 金武祥

繁华廛市水西东,凭眺江头叹东篷。客老孤舟忘岁月,人经浩劫悟穷通。

一身出入干戈里,千里稽迟道路中。遥识高堂念游子,岭云千叠盼征鸿。

途中杂咏四首 其四

清代 金武祥

每到停舟逸兴添,征途风味亦何嫌。山肴野蔌都清脆,更有村醪一味甜。

重九日偕同人登雨花台

清代 金武祥

难得重阳称意晴,雨花台上畅游情。品泉曾共煎茶到,出郭聊为访菊行。

对景不堪惊物候,登高还欲志澄清。可怜六代都陈迹,俯仰兴衰百感生。

虔州即事四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形势从来说虎头,登临易动古今愁。卢谭霸业怀陈迹,闽粤岩畺控此州。

戡乱奇勋高一代,效忠大节并千秋。幸逢四海烽烟息,谁念遐方伏莽留。

漫孤山

清代 金武祥

九派来浔阳,巨漫汇吴楚。屹然漫孤山,中流作砥柱。

陡峭绝倚傍,矗立峙今古。玲珑一峰秀,烟云互吞吐。

何年祀仙姝,凿翠辟殿宇。旁有彭郎矶,附会资谐语。

一棹溯空江,迷离值微雨。篷窗纵遐瞩,兹山快先睹。

风利不得泊,登山兴偏阻。扁舟东下时,斯游会当补。

小春十日陪子良先生麦味榴大守锦銮明斋游青原山子良先生成诗一章 ...

清代 金武祥

龙湫虎穴祖关开,揽胜同登旧开台。流水亦知宗派别,名山未许俗人来。

参天尚有千年柏,题壁先吟十月梅。颜李文黄遗迹在,为摹残碣几徘徊。

赠朱意如

清代 金武祥

相见各恨晚,倾谈慨以慷。几经流俗险,漫说少年狂。

身世壶堪隐,风尘剑有铓。奇才谁拔尔,四顾益彷徨。

送蒋醉园返南昌

清代 金武祥

赏菊评梅屡唱酬,交因文字契深投。吟豪心挟千秋想,世乱身轻万里游。

浩劫虫沙曾共历,新痕鸿雪却同留。那堪正送春归去,又送君归黯别愁。

又题寒林访友册页

清代 金武祥

策杖来寻隐士居,烟林一带画萧疏。过桥遥指秋声馆,好听欧阳夜读书。

赠龚少渔明府

清代 金武祥

移家爱向六朝居,花满江南奉板舆。渤海循声传太守,定山学术继尚书。

枕戈慷慨勋曾策,揽辔澄清愿岂虚。我为苍生乞霖雨,梓邦先莅使君旟。

金武祥

金武祥

原名则仁,号溎生,名宿金一士之孙。清末民初人,先应邀兖州县官幕友,后以捐班至广东候补,得署赤溪直隶厅同知。五十岁后,因丁忧而依例解任归里,从事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出版,享年八十三岁。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及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等多种。► 159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