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里门杂感三首 其二

里门杂感三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庐井萧条封夕晖,凋零朋旧更何依。里门食宿浑无定,乱后还家不当归。

诗人金武祥的古诗

虔州赠俞芝恬大令敦培

清代 金武祥

曾与寒梅共结盟,十年重聚倍心倾。才人旧按红牙拍,倦客新怜白发生。

南国棠甘闻卧辙,北堂萱茂快称觥。双江水碧崆山翠,照向恬园分外清。

舟至嘉兴界道梗不前二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伶俜何处一枝安,搔首长天思安漫。世乱却伤为客早,囊空但觉告人难。

虫沙正值苍生劫,鸡黍偏逢野老欢。回首烽烟犹未息,何时归去话团圞。

大通镇

清代 金武祥

繁华廛市水西东,凭眺江头叹东篷。客老孤舟忘岁月,人经浩劫悟穷通。

一身出入干戈里,千里稽迟道路中。遥识高堂念游子,岭云千叠盼征鸿。

游从姑山

清代 金武祥

麻姑称福地,兹山奚名从。不闻大姑山,小姑侍御充。

岂必统乎尊,屈汝为附庸。揽胜自兹始,胜境将毋同。

譬如访佳客,以此为先容。出郭二三里,秀媚青芙蓉。

何年飞巨鳌,到此成奇峰。巉岩怒欲压,古寺嵌当中。

偶然一举首,突兀惊双瞳。旁有滴翠崖,泉石尤玲珑。

黝然油米洞,附会誇神功。磨生劈窠字,一一撑青空。

峭壁裂一线,上有天桥通。想见巨灵擘,生面开鸿濛。

绝顶罕人迹,时有仙灵踪。明当赴仙坛,鸾鹤应相逢。

樵孙茂斋芷香三明府更番治具招集鸿雪轩亦岁暮一乐也席上口占

清代 金武祥

杯盘连日扰郇厨,绿酒红灯且厨娱。百斗未曾酣李白,一毛原不拔杨朱。

诸公手试烹鲜妙,贱子心偏饱德腴。也算客中逢胜会,此番鸿雪记能无?

瀛石观察用捲帘体次韵索和

清代 金武祥

共结几寒友,原宜松竹邻。乍销江上雪,分赠陇头春。

酬韵方连日,寻芳又几人。还应驴背跨,重访灞桥滨。

章门喜晤孙子成明经缙二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风尘到处有逢迎,携得诗囊字字清。自昔郢中传曲调,于今洛下想才名。

云山游屐长无恙,花月倾觞倍有情。好约秦淮重问渡,与君同续丽人行。

重九日偕同人登雨花台

清代 金武祥

难得重阳称意晴,雨花台上畅游情。品泉曾共煎茶到,出郭聊为访菊行。

对景不堪惊物候,登高还欲志澄清。可怜六代都陈迹,俯仰兴衰百感生。

赠薛慰农观察二首

清代 金武祥

六代江山一寓公,幸从座上挹公风。官曾杭帅同坡老,家近滁州号醉翁。

入寺旃檀参密谛,盈堤新柳护芳丛。年来添得吟怀健,萸菊光阴兴转融。

途中久雨遣闷

清代 金武祥

逆流日日滞征桡,积雾沈阴入望遥。不肯放晴天似吝,争先出峡水何骄。

萧条客路凭诗遣,料峭春寒仗酒消。每到夕阳云忽漏,夜来又听雨潇潇。

泛舟至泳鲤桥

清代 金武祥

红树青山外,斜阳好放舟。风多帆力健,潮定橹声柔。

蓼折曾扶蟹,蘋开为泛鸥。数家临水处,椓杙任淹留。

袁州道中

清代 金武祥

参差渔笛隔江闻,西崦苍茫日又曛。乱石横滩山过脉,孤根拔地树盘筋。

水牛带犊浮溪涨,野鸟呼群渡岭云。最喜停桡香扑鼻,岩花相对落纷纷。

吴城大风

清代 金武祥

颠风断渡各停舟,我独来风快壮游。挂起蒲帆才一幅,浪花飞雨溅船头。

春日初霁偕同人至浮梁县城得三绝句 其三

清代 金武祥

草木春城到处荒,几回浩劫感沧桑。多情只有寻巢燕,飞上枝头话夕阳。

辛酉首夏述怀五首 其三

清代 金武祥

犹忆当年旷日持,河山恢复屡愆期。国无严谴官多怠,将不穷追寇易滋。

竟使羊亡机早失,岂知乌合势终离。即今几处援军集,可慰忧勤圣主思。

吉州试院重九冯子良先生询赋诗索和和韵二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节义文章夙所崇,此邦教泽溯流风。秋声谁赋欧阳子,正气犹存信国公。

赖有汝南精月旦,定知冀北快群空。丹黄偶暇挥吟笔,馀勇争誇矍铄翁。

甲戌春初赴罗墅湾二首 其一

清代 金武祥

辚辚侵晓历垞坡,不用轻航泛绿波。风日晴和逾卅里,冈峦重叠跨三河。

经春揽景年光换,触境思亲涕泪多。二十年前板舆侍,牵衣此地几回过。

途中杂咏四首 其二

清代 金武祥

云树苍茫霁色开,绿波如画水潆洄。篷窗閒凭抛残粒,引得游鱼逐队来。

送夏威如明经回江阴并赠折枝梅花

清代 金武祥

折赠寒枝气味亲,江城犹幸接芳邻。君山消息凭君问,劫后能苏几树春。

春日舟行三首 其三

清代 金武祥

宿雨才收一镜平,绿杨两岸听啼莺。每经绝好溪山处,逢著渔舠使问名。

金武祥

金武祥

原名则仁,号溎生,名宿金一士之孙。清末民初人,先应邀兖州县官幕友,后以捐班至广东候补,得署赤溪直隶厅同知。五十岁后,因丁忧而依例解任归里,从事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出版,享年八十三岁。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及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等多种。► 159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