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金武祥
可笑萍踪不自由,半途鸿雪又勾留。关心樽酒怀前度,满眼云山感旧游。
差喜三湘原接壤,不妨两月暂停舟。此邦文物从头数,六一休风尚在不?
辛未三月于旧基筑室数楹落成赋此四首 其三
木兰生意未全摧,曾见慈亲手自栽。百劫尚留先泽在,群花应喜主人来。
一枝秋老还攀桂,十月春融好伴梅。后起漫占多富贵,落成时节牡丹开。
探梅归途偕施立之
夙有寻花约,探梅到水滨。正逢开一树,不速到三人。
老干初霏雪,归途共带春。几枝分赠去,好与结芳邻。
风顺口占
扁舟如叶剪江行,我与湖山大有情。更喜一番风顺处,小姑迎罢大姑迎。
游东湖百花洲六首 其四
琴床石磴漫留题,小叠峰峦不厌低。更向苏翁亭上望,绿阴穿过一条堤。
送别钱榆庵二首 其二
我亦牢骚客,同兹汗漫游。放怀凭纵酒,作赋怕登楼。
异地难为别,孤帆不可留。明朝相送处,离思满江头。
春日舟行三首 其二
者边景物倍堪游,且自停桡欲暂留。忽漫好风来一阵,吹将小艇漾中流。
途中志警
惊心到处起烽烟,游子辞家倍怆然。过客异言多误杀,前途凶信易讹传。
关山路迥朝飞檄,鼓角声严夜泊船。回望妖氛竟深入,登程莫漫重流连。
漫孤山
九派来浔阳,巨漫汇吴楚。屹然漫孤山,中流作砥柱。
陡峭绝倚傍,矗立峙今古。玲珑一峰秀,烟云互吞吐。
何年祀仙姝,凿翠辟殿宇。旁有彭郎矶,附会资谐语。
一棹溯空江,迷离值微雨。篷窗纵遐瞩,兹山快先睹。
风利不得泊,登山兴偏阻。扁舟东下时,斯游会当补。
过梅花岭谒史阁部墓
只有扬州路,梅花历劫存。当年动诗兴,此地伴忠魂。
世界冰霜老,风尘战伐昏。生前家国恨,过墓怕重论。
庄明府耀采厚威政绩诗为陈柏堂孝廉许吉庭司马作三首 其三
噩耗传来泪暗吞,越王台畔共攀辕。哀音已废莪蒿读,直道还明薏苡冤。
自昔棠圻贻惠泽,于今黍谷转春温。他年德政碑重纪,白叟黄童尽感恩。
辛未三月于旧基筑室数楹落成赋此四首 其四
云香水翠稳幽栖,吾爱吾庐任品题。剥啄有时惊犬吠,游行随处听莺啼。
农閒歌起荷花荡,市散人归杨柳堤。最爱夜来新月上,鸣榔船到小桥西。
将旋莲厅留别张小琴
何幸风规接老成,五旬重聚倍成倾。人能孝友多真性,诗到和平是正声。
已向词章投臭味,更从道义见交情。不堪同是离家客,临别殷勤百感生。
试院杂咏七首 其五
说鬼到夜分,空房客独宿。风动帘帷开,摇摇一灯绿。
扬州即事四首 其一
鸿雪游踪到处缘,不须十万说腰缠。者番骑上扬州鹤,只与琴书共一船。
寄怀姚秋坪刺史 其二
回首欢场动别愁,津亭相送感绸缪。隋堤烟柳秦淮月,并作江天一片秋。
挽吴樵孙
薤露俄传泪暗吞,茫茫天道竟吞论。当年治行曾称最,此地苍生尚感恩。
犹幸暮年归志遂,谁于薄俗古风存。科名累世多阴德,会见重兴驷马门。
里门杂感三首 其一
旅客重归阅四年,老青荒紫暮秋天。一花一木多情甚,历劫相逢也怅然。
题李秀峰匡山读书图二首 其一
千岩万壑百重泉,坐对匡庐手一编。遥指孤亭山翠里,抱琴应向此中眠。
砚孙从兄殁于襄阳诗以寄挽七首 其一
不尽漂摇感,闻君解脱诗。沈屙奚远适,乱世已长辞。
黑劫愁难挽,黄泉痛不知。人琴遥叹逝,客路独凄其。
守风刘河口距家二百馀里遂舍海舟而行到处荒凉口占绝句四首 其二
田园万顷尽荒芜,瓦砾盈场到处俱。触目更劳回首望,故乡也似此间无?
金武祥
原名则仁,号溎生,名宿金一士之孙。清末民初人,先应邀兖州县官幕友,后以捐班至广东候补,得署赤溪直隶厅同知。五十岁后,因丁忧而依例解任归里,从事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出版,享年八十三岁。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及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等多种。► 159篇诗文
登鸡鸣山入寺小憩
清晓望小姑山在烟云杳蔼间
送别钱榆庵二首 其一
偕周星堂明府游半山寺陟谢公墩
夜生
试院杂咏七首 其七
赠薛慰农观察二首
章门喜晤孙子成明经缙二首 其二
吴城大风
云麓宫题壁
长箄泊舟晚眺
登石钟山游绀园
抵章门即事
娄妃墓三首 其二
大通镇
秋试报罢久滞里门感赋二首 其二
登抚州拟岘台和李秀峰韵
子良先生酬诗二律和韵奉答 其一
吉安试院戏作二首 其一
镇江舟次
娄妃墓三首 其一
袁州道中
游东湖百花洲六首 其五
送夏威如明经回江阴并赠折枝梅花
白堡小泊
舟至嘉兴界道梗不前二首 其一
途中杂咏四首 其二
重九日偕同人登雨花台
娄妃墓三首 其三
庄明府耀采厚威政绩诗为陈柏堂孝廉许吉庭司马作三首 其一
送别樵孙茂斋芷香三明府二首 其二
雩都道中
登天门山
吴昔壬部郎
秋日至姬山小湖得四绝句 其四
自吉安至赣州计程五百里篷窗无事偶有所得辄韵之成四绝句 其二
自吉安至赣州计程五百里篷窗无事偶有所得辄韵之成四绝句 其四
征程杂咏三首 其二
阳江舟次
张家渡
茗溪雨雪归途口占
题赵茌舲孝廉
途中久雨遣闷
守风刘河口距家二百馀里遂舍海舟而行到处荒凉口占绝句四首 其四
赠朱意如
望家书二首 其一
吉州试院重九冯子良先生询赋诗索和和韵二首 其一
新淦道中二首 其二
征程杂咏三首 其三
春日初霁偕同人至浮梁县城得三绝句 其三
张君小琴惠诗二章即和原韵奉答 其二
琴江即事二首 其二
喜晤周钧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