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归途度岁

归途度岁

清代 缪公恩

京华冲雪路频经,待得归来岁经更。烟锁荒村残日落,天低石栈冻云平。

愁魂摇乱寒镫影,旅梦惊回爆竹声。为祝高堂休怅望,征人已在第三程。

诗人缪公恩的古诗

镜中梅次张力庵韵

清代 缪公恩

馀雪侵窗独闭门,盆梅奁镜对黄昏。十分皎洁涵清照,一片虚灵浸冷魂。

姑射琼姿奔月窟,汉妃珠影落江村。传神已是含全像,莫认残妆半面痕。

镫下菊影 其四

清代 缪公恩

秋英争向纸屏开,水月空花惹浪猜。已悟无生庄叟意,有形都自幻中来。

忆夜过松江府

清代 缪公恩

轻风五雨汎轻舠,柳映花遮秀野桥。明月一天澄似水,水云亭外夜迢迢。

悼亡绝句 其七

清代 缪公恩

短梦初惊曙色微,半宵言笑是耶非。为怜弱质愁风露,月黑山深那得归。

医无闾山

清代 缪公恩

幽并开巨镇,封置自尧年。雄气平吞海,危峰欲柱天。

雪凝流冷翠,岚重带晴烟。未遂登临愿,停骖吊昔贤。

镜中菊影 其四

清代 缪公恩

花临宝镜空非色,镜锁秋英色未空。真假尽缘心作幻,倩谁勘破有无中。

长干曲 其一

清代 缪公恩

采莲清溪口,不似在横塘。相逢不相识,且莫诉中肠。

学廨漫吟 其一

清代 缪公恩

潾潾泮水细生波,绿影参差掩芰荷。斗室最宜新雨后,薰风凉到北窗多。

归自辉山途间漫成

清代 缪公恩

草垂山径柳垂堤,朝霭凝烟望堤迷。树树杏花红雨乱,村村麦陇绿云低。

溪深野涨浮桥面,岸夹新泥没马蹄。回首琳宫何处是,行人已隔万山西。

粉红莲

清代 缪公恩

亭亭独立对西风,不比凌波坠粉红。莫道莲花最高洁,清香合与晚香同。

都中晤洪稚存即留别 其二

清代 缪公恩

太液池莲问酒楼,凉风吹柳正新秋。即今人事升沈异,同是萧萧欲白头。

与长男图箕试助教官箕中式第一余第二奉文行取入都

清代 缪公恩

此身自分卧烟霞,鹤简来催两鬓华。未必云霄终梦寐,依然笔墨是生涯。

儿曹幸已开前路,老子何妨殿后车。为祝慈亲休远望,归来綵服拜宫花。

寄朝鲜李鲁山金清山高兼之圆君

清代 缪公恩

吟望东瀛璧月圆,诗成附鹤寄圆仙。开函应是才三月,忆别何期竟五年。

会有干旄联旧雨,宁无翰墨续前缘。尺书不尽相思意,珍重封题独惘然。

吴文老以诗见示次韵奉答

清代 缪公恩

当年踪迹逐飘萍,空羡吴山处处青。师友半从愁里别,莺花都似梦中经。

君真佳句追王孟,我亦深情念鹡鸰。自是文章本天性,此心私幸有仪型。

送别友人

清代 缪公恩

海风吹雨满山城,小艇蒲帆送客行。花落沙堤春草绿,水深野港暮潮平。

一樽酒尽难言别,千里人归太瘦生。北雁有书须远寄,莫教江树锁离情。

刘守愚先生自海上得奇石因纪古风八韵余既次和未尽所言复为长歌

清代 缪公恩

混沌既凿开㟏岈,不周山倒愁女娲。伟绩奏成馀残块,棋布山巅或水涯。

闾山趾有补天石,此石眷属应一家。谁知沦落在海澨,沐日浴月葆精华。

天风海涛作知己,藉以芳草见烟霞。天生灵物岂终隐,不使万古埋泥沙。

我有父执刘守愚,读书博物为通儒。暂去司铎驻锦水,遂以捧檄勘海隅。

平生好奇惯搜剔,披检荆棘穷崎岖。忽得此石拜且舞,呼兄呼丈载以车。

古苔斑剥土花润,鹧鸪点閒龙文纡。秦皇鞭迹殷馀血,望夫粉黛娇模糊。

形质兼备瘦皱透,上皇山石恐不如。忆昔汗漫杭一苇,半在吴头半楚尾。

金焦北固峙海门,烛目怪石比比是。猛兽奇鬼相攫拿,片云孤帆欲飞起。

泗滨石磬设堂皇,灵壁砚山置棐几。少年弃掷不知惜,念言回首徒然耳。

今读君诗忽神王,赓以短章意未畅。更因海峤忆经游,廿年尘迹空惆怅。

羡君得石良足多,神毫濡墨为长歌。胸无灵珠吻复拙,石乎石乎当奈何。

月兰

清代 缪公恩

苔护崇兰结绿阴,玉绳不动夜沈沈。石边几本冰根冷,素魄流辉映素心。

寄黄韭畦

清代 缪公恩

沧江地僻无佳客,雨落狂花满敝庐。端节忆逢车马至,春风乍领笑谈馀。

衙荒不具洪州榻,性鲁空闻圮上书。惆怅灵岩天外碧,双峰新月对庭除。

义门和即事诗次答

清代 缪公恩

风流自是旧王家,促膝清言北斗斜。玉粒惭无香稻饭,竹炉赖有碧螺茶。

大能稽古从吾好,小不逢时漫自嗟。投我新诗盈卷轴,乱飞五色笔头花。

平原吊颜鲁公 其一

清代 缪公恩

扑面风沙欲断魂,驱车独出古平原。鲁公祠宇知何处,衰草连天日影昏。

缪公恩

缪公恩

缪公恩(1756-1841),汉军正白旗,沈阳人。原名公俨,字立庄,号楳澥,别号兰皋。缪公恩家世代为官,曾随父亲宦游江南近20年,饱受江南文化的濡染,喜交文人雅士。北归盛京后,即以诗画自娱。他50岁时出任盛京礼部右翼官学助教,后主讲沈阳萃升书院,培养了一批有名的文人。在沈阳书院留学的朝鲜国学生,学成归国后多在朝鲜文人中享有威望,仍念念不忘缪公恩的教诲之恩。朝鲜贡使到沈阳有不识缪兰皋先生者,则引为缺憾。缪公恩的诗作编入《梦鹤轩梅澥诗抄》,收诗两千八百余首。可惜收到《辽海丛书》中时仅存四卷六百余首。► 30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