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梦锡往齐州

送梦锡往齐州

宋代 孔平仲

望君之行车,既远目亦收。惟有随君心,千里不能休。

我兄在历城,相别岁已周。音问月三四,东西交置邮。

岂如一相见,君今涉其州。为我道亡恙,深言致绸缪。

先驰魂梦往,迎子鹊山头。

诗人孔平仲的古诗

西斋冬夕

宋代 孔平仲

平生疏野得江湖,岁暮西斋拥一炉。雨滴空阶如自语,风吹长木更相呼。

世间宠辱收棋局,楼上光阴入酒壶。近日睡时全少梦,攀缘狂想自知无。

方逢原借示方干先生诗以集句诗赠之 其一

宋代 孔平仲

裁霞曳绣一篇篇,要见功夫在笔端。心恐借留中不遂,寻常未便借人看。

七字至一字

宋代 孔平仲

仕宦千忧出海涛,功名一笑付秋毫。荣望弃如脱屣,归心断若操刀。

东堂展图画,北牖缀风骚。晴煎越茗,寒汎宫醪。超世网,释天韬。

就逸,辞劳。高,高。

招常父承君舟中观雪

宋代 孔平仲

泊舟亭下水,隔岸有脩竹。晨起雪纷纷,开帘见群玉。

请来同此景,一醉杯中绿。

还杨秘校赋

宋代 孔平仲

杨君示我赋一编,读之百复不能已。新词琢就若瑶琨,故实织成侔锦绮。

可怜苦心自少年,近日改科无用此。虽然此才颇富赡,贯穿纵横惟所使。

有如安车驰大道,左骖骅骝右騄駬。东西南北皆可往,但顾欲适何如耳。

勉旃力习以待举,尺一伫闻招特起。他时名望压卢骆,阔步青云此焉始。

子瞻子由各有寄题小庵诗却用元韵和呈

宋代 孔平仲

二公俊轨皆千里,两首新诗寄一庵。大隐市朝希柱史,好奇兄弟有岑参。

雪天冻坐痴于雀,雨夕春眠困若蚕。不是本来忘世味,便投閒寂亦难甘。

承芸叟寄示新词一篇以此寄谢扬子云书亦有色乎此亦书之色也

宋代 孔平仲

绮罗敷色新出机,嵩洛神秀钟妙词。关西子弟多习武,博学能文君最奇。

目中无双成器早,少小玉立谁瑕疵。天王母后亲选擢,抱道韫德将发施。

朝中议论太真朴,湖南威凤翅小垂。屈申后先皆有数,此理昭昭君自知。

芰荷堆绿珠露冷,兰杜秋香风正吹。征鸿南飞燕北去,晚去潇湘君未归。

寄萧虚中

宋代 孔平仲

平川掺袂屡星霜,楚尾畿东各霜乡。安得便风传讯问,只应明月共辉光。

茅斋夜出犹能记,古观秋吟最不忘。近日诗成无和者,思君才俊似青杨。

平上去入四首寄豫章旧同官 其一

宋代 孔平仲

思君何时休,川长波悠悠。棋枰今生尘,诗筒谁相酬。

诸公皆才豪,吾衰惭非俦。犹当陪从容,重游东湖舟。

呈馆

宋代 孔平仲

磻溪莘野亦初閒,去逐功名遂不还。岂有太平辞将相,却来高卧对湖山。

冥心真出三千界,注想长虚第一班。踽踽朱门旧时客,冒寒冲雨到郊关。

送提举太平观熊舍人 其二

宋代 孔平仲

江州几日到滁州,风送征帆暮州收。幽谷水声先入梦,炉峰山色远随舟。

素无公事多閒暇,当有新诗自唱酬。寂寞旧居谁复顾,桂花深锁一堂秋。

夜坐庵前

宋代 孔平仲

人定鸟栖息,庵前聊倚栏。徘徊明月上,正在脩篁端。

清影冰玉碎,疏音环佩寒。翛然耳目静,觉此宇宙宽。

人生甘物役,汩没红尘间。宴坐得俄顷,境幽心已閒。

谅能长无事,自可驻朱颜。所以学道人,类多隐深山。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 其十一 芙蓉桥

宋代 孔平仲

出城跨岧峣,惊目见花艳。飞盖每来游,佳境此其渐。

十日菊

宋代 孔平仲

昨日酒中花,今日篱下草。馨香尚未改,弃置一何早。

怨泣露华湿,世情安可保。

寄唐林夫

宋代 孔平仲

北音融结本轻清,欲学含糊想未能。晚节弦歌应自笑,终朝簿领更相仍。

九江土壤多卑湿,三伏云氛正郁蒸。宴坐知君无暑气,风标自敌玉壶冰。

里伏驿

宋代 孔平仲

去家一日已思家,浩渺归期未有涯。满眼春风最多恨,无言似笑小桃花。

金陵观雨

宋代 孔平仲

丞相初下车,忧勤到南亩。旱乾为祈祷,甘雨辄盈缶。

气从钟山发,浪入秦淮吼。奔腾与摆蹙,执热复何有。

我时在舟中,清爽浮户牖。垢衣得浣濯,快意一搔首。

深宵对明月,灭烛坐更久。昨日见投龙,于今慰枯朽。

至诚必有答,况乃调元手。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十四

宋代 孔平仲

有竹一顷馀,舍下笋穿壁。新茁才出墙,满岁如松碧。

苍苍众色晚,归鸟尽敛翼。宇宙此生浮,仰惭林间翮。

叶晦之送蔷薇栽仍贻诗因以韵和

宋代 孔平仲

曾约种花为主人,花开犹在隔年春。只应未赏君先去,自是芙蓉幕下宾。

自和喻意四首 其二

宋代 孔平仲

青山望不极,落日意偏孤。生计一瓢足,秋风双鬓枯。

顾予兰纫佩,笑子帛缠须。别有相同处,胸中万顷湖。

孔平仲

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4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