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

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

唐代 李端

独爱僧房竹,春来长到池。云遮皆晃朗,雪压半低垂。
不见侵山叶,空闻拂地枝。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

诗人李端的古诗

赠康洽

唐代 李端

黄须康兄酒泉客,平生出入王侯宅。今朝醉卧又明朝,
忽王故乡头已白。流年恍惚瞻西日,陈事苍茫指南陌。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迩来七十遂无机,
空是咸阳一布衣。后辈轻肥贱衰朽,五侯门馆许因依。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同时献赋人皆尽,
共壁题诗君独在。步出东城风景和,青山满眼少年多。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华堂举杯白日晚,
龙钟相见谁能免。君今已反我正来。朱颜宜笑能几回。
借问朦胧花树下,谁家畚插筑高台。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唐代 李端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sC々燮燮声渐繁,
荆里人家收市喧。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琵琶寺里响空廊。
熨火陂前湿荒戍。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船门相对多商估,
葛服龙钟篷下语。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摩天古木不可见,
住岳高僧空得名。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

唐代 李端

本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

青龙寺题故昙上人房

唐代 李端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

送陆郎中归田司空幕

唐代 李端

汉家分列宿,东土佐诸侯。结束还军府,光辉过御沟。
农桑连紫陌,分野入青州。覆被恩难报,西看成白头。

留别柳中庸

唐代 李端

惆怅流水时,萧条背城路。离人出古亭,嘶马入寒树。
江海正风波,相逢在何处。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

唐代 李端

悠然对惠远,共结故山期。汲井树阴下,闭门亭午时。
地闲花落厚,石浅水流迟。愿与神仙客,同来事本师。

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

唐代 李端

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

送郑宥入蜀迎觐

唐代 李端

宁亲西陟险,君去异王阳。在世谁非客,还家即是乡。
剑门千转尽,巴水一支长。请语愁猿道,无烦促泪行。

晚次巴陵

唐代 李端

雪后柳条新,巴陵城下人。烹鱼邀水客,载酒奠山神。
云去低斑竹,波回动白蘋.不堪逢楚老,日暮正江春。

寄上舍人叔

唐代 李端

车马朝初下,看山忆独寻。会知逢水尽,且爱入云深。
残雨开斜日,新蝉发迥林。阮咸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题觉公新兰若

唐代 李端

头白禅师何处还,独开兰若树林间。鬼因巫祝传移社,
神见天人请施山。猛虎听经金磬动,猕猴献蜜雪窗闲。
新斋结誓如相许,愿与雷宗永闭关。

与苗员外山行

唐代 李端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

唐代 李端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壶中开白日,雾里卷朱旂。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
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
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
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

唐代 李端

郄超本绝伦,得意在芳春。勋业耿家盛,风流荀氏均。
声名金作赋,白皙玉为身。敛笏辞天子,乘龟从丈人。
度关行且猎,鞍马何躞蹀。猿啸暮应愁,湖流春好涉。
浔阳水分送,于越山相接。梅雨细如丝,蒲帆轻似叶。
逢风燕不定,值石波先叠。楼见远公庐,船经徐稚业。
邑人多秉笔,州吏亦负笈。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楫。
唯我有荆扉,无成未得归。见君兄弟出,今日自沾衣。

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唐代 李端

高僧居处似天台,锡仗铜瓶对绿苔。竹巷雨晴春鸟啭,
山房日午老人来。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
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同皇甫侍御题惟一上人房

唐代 李端

焚香居一室,尽日见空林。得道轻年暮,安禅爱夜深。
东西皆是梦,存没岂关心。唯羡诸童子,持经在竹阴。

送少微上人入蜀

唐代 李端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题山中别业

唐代 李端

旧宅在山中,闲门与寺通。往来黄叶路,交结白头翁。
晚笋难成竹,秋花不满丛。生涯只粗粝,吾岂讳言穷。

宿兴善寺后堂池

唐代 李端

草堂高树下,月向后池生。野客如僧静,新荷共水平。
锦鳞沉不食,绣羽乱相鸣。即事思江海,谁能万里行。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20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