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山阁夜坐有感,再拈群字

山阁夜坐有感,再拈群字

明代 李寄

山月晴初见,松云散不闻。避人甘孑孑,对客敢云云。

举世皆巾帼,何时再檄文。自知非孔圣,鸟兽与同群。

诗人李寄的古诗

晚下三峰

明代 李寄

清晨登三峰,不知高若兹。青天实咫尺,凡骨焉能梯。

回观万象妙,顿忘所历疲。千尺㠉第一,高崖势倒垂。

阻绝登峰路,如与人相持。冉冉回心字,至今使我危。

井底垂铁绠,风雨藏蛟螭。寄目于手足,左右相因依。

入㠉篆壁蜗,出㠉摩空翚。飞猿一线过,犁沟险倍之。

面削不受屐,额凸绠难施。天然得霤道,深阔称一犁。

相传老君力,再拜沟旁祠。沟上最险者,二匾势倾攲。

苍龙岭崭甚,万丈竖深溪。长剑倚天外,此语善品题。

三峰无此岭,万古知是谁。如人伸一臂,接引其下为。

早与众人约,部伍宜整齐。隘处鱼贯上,坦处雁行驰。

胜境辍行玩,歧路告众知。议会然后进,庶几免参差。

岂知乌合辈,难束以程规。鸟分而兽散,各自为东西。

宗土祠以上,更无一人随。独笑莲花巅,纲寻洗头池。

身与云俯仰,目荡天四陲。书生眼孔小,易题山水诗。

一邱与一壑,下笔兢淋漓。见此大山水,气夺难措辞。

或题数千言,通套而支离。我来书所见,聊以备追思。

删旧稿讫作

明代 李寄

雨窗删取旧诗篇,风格钱刘竟俨然。尚有数篇忘岁月,一齐编入义熙前。

清明野步有感

明代 李寄

春愁压客不知春,拭眼惊看此日新。树树桃花风著力,村村社酒鸟呼人。

两年梦绕双亲墓,万里心伤一病身。怅望江南春十倍,敝裘何事苦留秦。

早入绮山

明代 李寄

遥看岚霭连松柏,行口山峦面面开。曝日鼠缘松树顶,啄冰鸟立涧泉隈。

三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 其一

明代 李寄

风前随与自秾纤,三爵醺然便解严。吕叟自誇诗有蝶,东坡不叹食无盐。

平铺山径全埋路,冻断钟声不出檐。塞上昭君应从猎,马头花簇锦靴尖。

登三峰二首 其一

明代 李寄

毕竟三峰天削成,五千仞积斧成痕。剑锋上走苍龙岭,花蕊中趺玉女盆。

云口雪崖霾雨府,药炉丹井列仙村。诸峰层叠如城郭,北向棱棱启一门。

又池阳咏雪次东坡诗韵二首 其二

明代 李寄

寒林白尽晚归鸦,路有饥寒尚役车。可惜细非荞麦面,更怜朵似木棉花。

有秋定自占来岁,公道何曾隔一家。檐下穷黎思曝背,愿为千丈拨云叉。

山外二里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开红荷一朵,入夏苦暑不出山时,往 ...

明代 李寄

一枝藤杖晓临池,品藻灵花句可□。愧杀夜来新雨后,山僧走报好题诗。

山前春步

明代 李寄

游必在清晨,山川几倍新。花风香一路,柳浪绿经旬。

犬吠独行客,僧应连叩人。隔林啼宛转,有鸟正怀春。

谒净慈豁和尚

明代 李寄

寻师不费草鞋钱,稳住西湖水一湾。欲识德云真面目,只须终日对青山。

自越反寓绮山精舍

明代 李寄

入门山接待,一榻慰苍凉。芟草蚊无室,浇花蝶有粮。

西湖犹在眼,禹穴未开囊。细理兹山水,消磨夏日长。

山行望孔城村

明代 李寄

山村景佳绝,揽辔为迟迟。矮矮隐茅屋,高高出酒旗。

枝风非杨柳,树雪是棠梨。驴背人遥羡,村中自不知。

新安道中

明代 李寄

连辔催行急,惊尘扑面迷。柳风寥驿路,涧石滑征蹄。

山势群趋洛,关形独护西。伤心憔悴事,枯麦与遗黎。

夜入由里山

明代 李寄

深山如积水,步步入空明。月直松收影,霜寒雁失声。

峰容肃相向,涧韵远能迎。如此清凉地,尘襟不肯清。

途中追感

明代 李寄

尚子原无累,经年逐马尘。息心空望岫,免饿幸依人。

盛发风何怒,搓牙木有神。几回思买隐,自哂许由贫。

华阳道上

明代 李寄

华阳道上又何如。碧翠莲花簇太虚。驴背频频回首望,旁人错唤倒骑驴。

呈敬寺某大师二首 其二

明代 李寄

转语曾无慧舌根,空陪杖履积晨昏。清泉白石如如坐,圆觉维摩可可言。

在己一心成犀壁,与人半偈锁猴猿。压腰金带他年重,输却兹山镇寺门。

舟行望荆山

明代 李寄

舟前雨暗接天遥,不见荆山意寂寥。猎猎风将云幕捲,故人天外手相招。

野步黄山隅

明代 李寄

萋萋径草绿新齐,怕损春光屐缓提。潮没小桥何处渡,花开野店有人携。

犬惊怪客争来吠,鸟识幽人自在啼。两岸垂杨藏钓艇,却疑身入武陵溪。

自号昆崙山樵戏题二绝 其一

明代 李寄

拂衣罢试卧柴门,燕赵悲歌气尚存。闻说昆崙压太白,今昆崙压旧昆崙。

李寄

李寄

李寄(1628-1700),江阴人,字介立,号因庵,萍客,又号昆仑山樵,白眼狂生,三因居士。母周氏原为徐霞客妾,方孕而被正妻逐出,嫁江阴周庄定山李氏,生一子名李寄,因介于徐李两姓,又历明清两朝,故字介立。博学能文,著有《天香阁文集》七卷,《天香阁外集》一卷,《搔首一笑》等诗集二十四卷。► 11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