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寄
已为山外客,来登山荪亭。荪树六七株,根附石上生。
虺蛇蟠数百,须动欲轩腾。树是希夷植,奇同希夷形。
突立看峰色,筋骨何棱棱。细叶正吐绿,油油光檐楹。
思欲亭上醉,从此解尘缨。
登君山
乾坤晴日大,千里不曾迷。白练分江静,青烟剪树齐。
独游全是兴,偶影自无诋。世路容余窄,山中与鸟栖。
登邙山凤皇岭望嵩山
凤皇台上望嵩巅,咫尺青葱映洛川。可惜不将游华舆,便中一了此山缘。
三峰尚忆遥天外,二室虚悬晚照前。破费客程閒指点,中郎曾说似龙眠。
再入华山
客病经年矣,葳甤拄杖行。名山真是药,到此便身轻。
兰亭四首 其三
寻常脩禊事,兹地以人传。急湍清流在,崇山峻岭然。
帖空争赝迹,诗幸罄名篇。我入兰亭会,高吟肯后旃。
过灵璧吊虞美人墓
项王溃围出,虞姬以死别。人日儿女态,惓恋难决绝。
女子如虞姬,何其反撇脱。吾知乌江刎,定为姬所激。
不然渡江东,犹是王一国。晨过灵璧郊,英风起路侧。
停骖阅古碑,吊此贞烈魄。尽洗儿女语,恐辱丈夫节。
好奇太史公,竟失其本末。空传美人草,千载有遗血。
舟行望荆山
舟前雨暗接天遥,不见荆山意寂寥。猎猎风将云幕捲,故人天外手相招。
晨趋绮山
盥栉趋寒路,仓皇力易稀。霜桥人少步,曦木鸟群归。
万里浮萍客,三冬薄絮衣。归来犹若此,终日傍人扉。
双港溪
悬崖一线巉巉路,下有溪声步步闻。水势萦回殊自得,山形转折太多文。
竹桥晨与白云渡,纸碓高将清口分。苦竹溪南青百顷,此中或恐有张君。
中秋二首 其一
虎丘此月醉笙歌,争似空山挂薜萝。禅客独行为伴侣,幽人清赏自吟哦。
纷纷影落长松静,点点光悬皎露多。象管金樽都不恋,閒情却恋我岩阿。
三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 其一
风前随与自秾纤,三爵醺然便解严。吕叟自誇诗有蝶,东坡不叹食无盐。
平铺山径全埋路,冻断钟声不出檐。塞上昭君应从猎,马头花簇锦靴尖。
大雪再次东坡韵
丰年呈瑞看秾纤,举手寒威入纤严。不独铺云能作海,果然扫土便成盐。
凤池学士冰山倚,貂帽郎官狗尾檐。乘与东坡舒望眼,惊看马耳没双尖。
开口谁怜望哺鸦,出门我叹鹧鸪车。折腰已瘁陶潜柳,强项空开董令花。
行客扮成琼岛客,贫家装就玉堂家。乾坤一变谁支拄,垂老看予瘦骨叉。
病馀杂咏感怀初入永兴二首 其一
破褐空囊竟入秦,南山北渭望中新。澄天柹叶妆成晦,捲地杨花送去春。
皂帽管宁非避世,白衣李泌是山人。竦肩袖手行吟日,驰逐纷纷看雁臣。
兰亭四首 其四
当年游未尽,今我补兹辰。寂赏酬名胜,孤筇逼古人。
浅深罗远色,左右写清粼。幸待今三月,犹然及暮春。
华阳道上
华阳道上又何如。碧翠莲花簇太虚。驴背频频回首望,旁人错唤倒骑驴。
病馀杂咏感怀初入永兴二首 其二
胡家羌笛满春风,百二山河感风雄。滚滚腥尘烘日黑,炎炎虐焰射云红。
钱囊羞涩诗看好,病体登临屐累同。时在苏君言不敢,且将仪舌捲喉中。
七夕戏占
谁家姊妹拜天孙,絮絮通陈乞巧文。织女只因无巧算,年年直待此黄昏。
早入绮山
遥看岚霭连松柏,行口山峦面面开。曝日鼠缘松树顶,啄冰鸟立涧泉隈。
读直方兄诗稿赋赠
君诗可喜鲍兼庾,俊逸清新出庾殊。快句自矜堪退虏,高吟不识有呼租。
推敲一字应师父,冰雪千篇独饷吾。可惜病思焚笔砚,不然浣手叙三都。
仲春二日云阳野步
经岁长关客里门,东风特地上高原。黄鹂啼就鸠鸣树,白马嘶过犬吠村。
天欲困人如不及,春还慰我似能言。花明柳暗盈盈女,消尽江南落拓春。
清明野步有感
春愁压客不知春,拭眼惊看此日新。树树桃花风著力,村村社酒鸟呼人。
两年梦绕双亲墓,万里心伤一病身。怅望江南春十倍,敝裘何事苦留秦。
李寄
李寄(1628-1700),江阴人,字介立,号因庵,萍客,又号昆仑山樵,白眼狂生,三因居士。母周氏原为徐霞客妾,方孕而被正妻逐出,嫁江阴周庄定山李氏,生一子名李寄,因介于徐李两姓,又历明清两朝,故字介立。博学能文,著有《天香阁文集》七卷,《天香阁外集》一卷,《搔首一笑》等诗集二十四卷。► 114篇诗文
与无为上人移坐石上重烹白乳泉有述
晚下三峰
舜山失路
行次白杨镇登观音阁
久雨见月喜作
初晴入云门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
华州道中
二月廿八华州道上见杨花志感
三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 其二
途次宿州有感
冬行感怀
雪后寄怀汤伯蕃
重次濠城
卧病思避终南
七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 其一
同可大师登蕺山绝顶眺望漫成
登西五台
北斗峰
山前春步
华山峰雪歌
删旧稿讫作
游兴福寺
渡京口
屡游终南不果志恨
登上方峰
颍桥
登山
夏日小步
山外二里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开红荷一朵,入夏苦暑不出山时,往 ...
仲春自池阳复游华山过华州口占
雨后再登蕺山
涂次绮山
七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 其二
余游稽郡,可大师羁旅接待,感见乎诗,将入会稽山赋赠
山荪亭
望王刀三洞
呈敬寺某大师二首 其一
山中无茶炭,暇则拾松枝诸物煮汤饮之,细数之五,有相助为理之意 ...
登岭感兴
过酒家
鄢陵道中
出三原北门十五里曰桥头杏花竟十里走马一游漫成遣兴
过苏季子故里
谒希夷像
新安道中
途中追感
登秦望山兼在道作
六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