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寄
转语曾无慧舌根,空陪杖履积晨昏。清泉白石如如坐,圆觉维摩可可言。
在己一心成犀壁,与人半偈锁猴猿。压腰金带他年重,输却兹山镇寺门。
同可大师登蕺山绝顶眺望漫成
众峰飞舞到兹城,似与游人相送迎。丘壑收来胸次有,烟霞放去眼前明。
墨池淡淡流残沈,蕺草荒荒袭旧名。我与越山无一面,不知何故便情生。
山外二里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开红荷一朵,入夏苦暑不出山时,往 ...
牡丹熣灿正宜时,白眼偏轻白玉枝。独尔灵心知此意,夜来私自上胭脂。
登山
今山天颇凉,南冈策吾杖。乔木冈清荫,飞泉传静响。
东风泛遥绿,草树波泱泱。细鸟兼飞跃,游戏长松上。
物性无大小,各自遂天壤。所幸早知机,不受世俗奖。
甘学逃学儿,见人缩其颡。青云卷宿心,沧海结今想。
心事如江河,夏秋瀰澜长。譬病语途人,谁知我痛痒。
有诗五百篇,自吟还自赏。
华山峰雪歌
夜来滕六游三峰,醉与青帝斗峰风。桃花松叶皆缟色,千崖万壑堆瑶琼。
不知峰增几千仞,但见琼楼玉宇接天顶。九十日峰一夜死,涧底蟠龙卧不起。
青帝懊恼滕六笑,金天帝子鼓掌赞曰妙。
登三峰二首 其二
草草游华不当游,莲花仙掌暂凝眸。飘飘双屐同霞举,点点遥山似泡浮。
帝座直将佳句问,野心易被白云留。短衣再拜金天下,偿我重游在仲秋。
游兴福寺
经年因病废吟诗,兴至吟随不自知。凡鸟啼皆如百舌,老梅花不肯多枝。
幽当翠筱苍松合,静是清泉白石宜。潭影千年成故事,山僧誇向客游时。
登三峰二首 其一
毕竟三峰天削成,五千仞积斧成痕。剑锋上走苍龙岭,花蕊中趺玉女盆。
云口雪崖霾雨府,药炉丹井列仙村。诸峰层叠如城郭,北向棱棱启一门。
病馀杂咏感怀初入永兴二首 其二
胡家羌笛满春风,百二山河感风雄。滚滚腥尘烘日黑,炎炎虐焰射云红。
钱囊羞涩诗看好,病体登临屐累同。时在苏君言不敢,且将仪舌捲喉中。
八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 其一
东风出地草纤纤,冬令重行咤转严。青帝新翻名玉戏,仙家旧酿有金盐。
画中蛱蝶飞盈座,笛里冰花落满檐。梓泽莫誇鲜韭美,篱边笋巳透春尖。
过苏季子故里
铮铮游说推苏季,茂畛仪睢孰与俦。三寸舌翻天下局,十封书结暴秦仇。
当时独有从新策,可惜全无善后谋。刺股只从金起见,阴符原欠揣摩周。
次杜工部秋兴八首 其六
父老阳春望转头,金陵王气索然秋。宫廷薪胆人皆讳,荆棘铜驼客已愁。
厮养时来成翼虎,英雄运去逐眠鸥。中原尺寸当□□,区脱如何视豫州。
再入华山
客病经年矣,葳甤拄杖行。名山真是药,到此便身轻。
春日步东城李氏园戏为纤体
簇簇新花细细馨,满园春拥一馨仃。数过蝶影俄还乱,听去莺声却又停。
孕絮杨花无力舞,移根药蕊几时醒。峨山点破思乡恨,幻作江南北固青。
舟行望荆山
舟前雨暗接天遥,不见荆山意寂寥。猎猎风将云幕捲,故人天外手相招。
池阳咏雪次东坡诗韵二首 其二
剡水自弹安道曲,东郊难驾邵雍车。白当三腊占为麦,飞向长筵看是花。
落落不因人便热,飘飘一似我无家。严寒绝少炉中炭,又向樽前两手叉。
由里山夜步
独步空山晚色苍,月蹲峰顶客前当。应声谷响如相答,倒影冈松几倍长。
林外白惊成水路,吟边清觉堕寒霜。我来暂主閒风月,最是山僧热处忙。
病馀杂咏感怀初入永兴二首 其一
破褐空囊竟入秦,南山北渭望中新。澄天柹叶妆成晦,捲地杨花送去春。
皂帽管宁非避世,白衣李泌是山人。竦肩袖手行吟日,驰逐纷纷看雁臣。
顾山山茶和昆山顾潜
闻说昭明植甚真,孙枝犹见昔时春。废兴一物非无数,呵护千年定有神。
狂客醉呼汤般若,恶奴狠踏瓦乌鳞。激成斫伐由吾辈,莫怪山僧太俗人。
晨趋绮山
盥栉趋寒路,仓皇力易稀。霜桥人少步,曦木鸟群归。
万里浮萍客,三冬薄絮衣。归来犹若此,终日傍人扉。
西湖二首 其一
泼黛堆蓝景一新,是天有意画新辰。烟丝嬲树如游妓,春气蒸山似醉人。
狼籍花香蜂使泼,浪传风信鹊矜神。孤吟我笑苏和仲,散艇鸣金趣未真。
李寄
李寄(1628-1700),江阴人,字介立,号因庵,萍客,又号昆仑山樵,白眼狂生,三因居士。母周氏原为徐霞客妾,方孕而被正妻逐出,嫁江阴周庄定山李氏,生一子名李寄,因介于徐李两姓,又历明清两朝,故字介立。博学能文,著有《天香阁文集》七卷,《天香阁外集》一卷,《搔首一笑》等诗集二十四卷。► 114篇诗文
山阁夜坐有感,再拈群字
仲春二日云阳野步
夏日小步
赠王子明
听雨同崔关修
重次濠城
登邙山凤皇岭望嵩山
十五夜,同虎丘僧圣予玩月
八月十四日夜虎丘步行
晚下三峰
自号昆崙山樵戏题二绝 其二
夜入由里山
读直方兄诗稿赋赠
出三原北门十五里曰桥头杏花竟十里走马一游漫成遣兴
见打鱼者漫与
早入绮山
新安道中
五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 其二
自号昆崙山樵戏题二绝 其一
望王刀三洞
野步黄山隅
大雄山再访汤仲晒在道作
登秦望山兼在道作
中秋二首 其一
清明野步有感
谒希夷像
山荪亭
登君山
三和池阳咏雪次东坡韵 其一
乡村
雪后寄怀汤伯蕃
与无为上人移坐石上重烹白乳泉有述
屡游终南不果志恨
鄢陵道中
早春复游虞山
登西五台
谒净慈豁和尚
丙申元旦
登上方峰
卧病思避终南
双港溪
途次宿州有感
山中无茶炭,暇则拾松枝诸物煮汤饮之,细数之五,有相助为理之意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