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江
直从子丑到寅上,万物惟梅骨格殊。奇偶阴阳皆定位,方圆体用总成图。
伏羲面目生前象,大禹精神手上模。终日相看无一语,先生闭户著何书。
梅花百咏 其十一 摇化工
何人天上运风斤,雕琢乾坤妙不痕。玉照光寒山色滑,琼英精彩雪容温。
太虚借尔为形象,元气凭渠认本根。世上无非机且巧,空教设色衒黄昏。
贺人得子
万事称心一不忧,诗书欣喜为吟搜。熊罴夙愿应如梦,姜酒春斟不计筹。
赵氏箕裘京日月,丽山风土应公侯。年少爱尔登科早,莫学挨来我度秋。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五十六 冬景
曲栏偏槛风霜晚,百卉花中菊一枝。老景但知非冷寞,宠恩何异在春时。
梅花百咏 其一 无极
一团太极道非殊,太极看来极本无。这里何曾分面目,个中奚事泥形模。
机缄不露天难测,化育常流道本虚。无极老翁最珍重,又留风月属尧夫。
凤哀十首 其十
鸠啼春暮雨晴时,月下声中听自悲。结发只应成好合,断弦今已误佳期。
女工针指宁甘拙,妇道操持颇有宜。安得今朝不相忆,鸠啼春暮雨晴时。
风哀十首 其四
露垂珠泪滴花枝,滴断花枝天不知。缘分只期天到底,纲常也赖尔扶之。
西风吹破三更梦,细雨寒生万里思。惆怅一声寥落外,露垂珠泪滴花枝。
花哀十首 其一
海棠泣露泪西风,百载春光一梦中。静穆月明看旧德,杳茫路远失真容。
九泉长夜香魂断,一日如秋夙望空。借问凄凉憔悴处,海棠泣露泪西风。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三十一 莺梭
抛梭花底自怡情,穿尽机来不有声。夺得天孙真妙处,肯教云锦与相成。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二十八 春暮
东风一路欲寻花,冷色残香老海涯。莫道春光无意绪,月明歌笛满池蛙。
东王公哀十首 其五
太耀灵光似晔征,人亡愁尽似无情。虽云夸父能追影,却恐麻姑亦虚生。
比翼已惊成梦古,闻猿空抱断肠声。看来只有天无尽,太耀灵光似晔征。
麟哀十首 其五
玉兔云中捣药声,寒云捣尽月空明。仙风吹断三千里,紫府遥连一万程。
欲问当年为月老,何知今日失云英。夜长天远思无尽,玉兔云中捣药声。
梅花百咏 其五十四 心广体胖
满容气发霭窗纱,神韵纯和妙一家。图里可知机动静,水边徒见影横斜。
看来真态皆天德,放出坤囊尽物华。自爱雪篱因坐久,茫然身世一梅花。
麟哀十首 其七
豹枕惊寒梦不成,春风帐底可伤情。鸳鸯水暖期双老,鸾凤声沈隔五更。
中馈乏人诚落魄,幼儿无母甚孤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五十 江楼有感
世事关情岂戛然,江楼危坐问青天。到头老眼须凭久,管看花前醉少年。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五十七 寒夜
十年故旧天涯远,一朵灯花夜半红。不是剡溪兴欲尽,月痕争与雪痕同。
凤哀十首 其七
荻塘古岸水空流,月落波沉白露愁。羽化空教归紫府,精灵长望照丹邱。
桐音寂寂风中断,菱影青青水外秋。云尽天南驾不返,荻塘古岸水空流。
梅花百咏 其十二 巧工
谁家剪彩缀孤标,浅色深痕天地遥。吟到山前诗骨瘦,梦来花下酒肠饶。
月明暗室三更晓,风静窗虚万感消。欲识个中神妙处,好寻颜孟到羲尧。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四十七 立秋日
火云馀焰尚烧空,乍起初秋一阵风。十里芰荷香欲断,眼前黄菊满篱中。
麟哀十首 其十
华表千秋一柱高,佳期音断北高号。思量人世真如梦,那见神仙果伐毛。
百岁姻缘谁不愿,终身家计却空牢。天长地久来今古,华表千秋一柱高。
梅花百咏 其七 象数
李江
李江,字朝宗,号亦山。开平人。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举人。任广西梧州推官,以文章忤当道,罢归。有《亦山先生遗稿》四卷。清道光《肇庆府志》卷一八、民国《开平县志》卷三二有传。李江诗,以李文约藏清道光十五年刊本《亦山先生遗稿》为底本。► 196篇诗文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四十三 山居夏日
风哀十首 其七
水哀十首 其七
水哀十首 其八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二十七 春晴
山哀十首 其七
水哀十首 其九
梅花百咏 其九 虚心
东王公哀十首 其二
梅花百咏 其十八 真
花哀十首 其七
凤哀十首 其六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五十五 观书有感
梅花百咏 其九十三 即景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三十九 初夏睡起
梅花百咏 其十六 悟道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五 春夜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三十七 居洛初夏
花哀十首 其十
凤哀十首 其四
东王公哀十首 其六
梅花百咏 其五 元气流行
水哀十首 其十
山哀十首 其五
梅花百咏 其七十五 一本
花哀十首 其八
梅花百咏 其十五 触处洞融
梅花百咏 其八十二 清行
山哀十首 其八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四十二 晚楼閒望
木哀十首 其二
梅花百咏 其九十七 致知格物
月哀十首 其三
东王公哀十首 其三
水哀十首 其五
山哀十首 其十
西王母哀十首 其三
梅花百咏 其八十八 谩兴
木哀十首 其六
梅花百咏 其三十 优游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四 城东早春
风哀十首 其八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五十四 直中书省
水哀十首 其一
梅花百咏 其二十 裕如
梅花百咏 其七十六 万殊
山哀十首 其六
木哀十首 其一
梅花百咏 其八十四 出一头地
梅花百咏 其三 太虚
西王母哀十首 其九
西王母哀十首 其四
山哀十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