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予告出京师贻同好诸子四首 其三

予告出京师贻同好诸子四首 其三

明代 黎民表

双凫戏中沚,羽翼相因依。眷言二三子,畴昔同裳衣。

嬿婉未及终,云雨当乖离。往婴鸰原戚,今怀机杼悲。

贞悔难具卜,荣贱同一时。众人各有营,畴能恤其私。

君子重明义,申以皎日期。采撷异葑菲,以报琼玖贻。

诗人黎民表的古诗

送大参知郑公入贺还苍梧

明代 黎民表

兵甲潢池尚未收,都亭重遣始安侯。殊方瘴雾飞鸢地,壮岁功名跃马秋。

折槛久知臣节苦,赐金多是主恩优。归心正逐乘槎使,无那潇湘转北流。

吕氏心文友园亭杂咏十二首 其九 长生池

明代 黎民表

游鱼乐深池,岂知肉登俎。吾自贵吾生,浮沉亦从汝。

阻风李阳河驿

明代 黎民表

满目川原百战余,旅情芳草共萧疏。
苍山古堠逢秋骑,野水残灯见夜渔。
地近潇湘多暮雨,雁来湓浦少乡书。
故人忆我停云外,惆怅烟波少定居。

脩复山中旧社

明代 黎民表

寥落空山里,当时结社莲。吟尊移竹外,钓舫落池边。

草奏三千牍,追游十八贤。云泥怜鹄举,岁月隔鸾笺。

猿鹤看交态,烟霞怆结缘。树犹江揔宅,耕是汶阳田。

往事成陈迹,今吾岂故年。还怜稽吕驾,同在夜灯前。

用晦宗侯偕赵脩甫刺史过访

明代 黎民表

病后何人思越吟,江楼尊酒惬追寻。王孙丽句能千首,豪客华筵直一金。

隔岸烽烟邀举扇,西山凉月照披襟。文章千古应同调,谁道交情异浅深。

寄寿钱叔宝

明代 黎民表

问寿谁能知甲子,高风还似隐支硎。年收粳秫堪娱老,旧饵参苓可鍊形。

门客每从书白练,羽人频自与丹经。欲寻海上桃花熟,虚滞长安有岁星。

聊城夜泊闻扬州寇急怆然有作

明代 黎民表

杀气朱方徙,妖星太白低。三江分部曲,五月斗鲸鲵。

箭满芜城郭,笳哀邗水堤。肉飞腥赤海,炬列障丹梯。

红粟千艘尽,青楼万甲齐。秋阴连斥堠,白日惨虹蜺。

推毂汉庭上,屯兵吴苑西。至尊愁玉食,诸将走桐圭。

东岱严军垒,聊城入鼓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为韵 其十

明代 黎民表

举火照山影,山禽不住鸣。幽人思千里,兹夕梦难成。

送莫公远还杭

明代 黎民表

木落长安归兴浓,敝裘羸马怯相逢。梅花欲发孤山寺,云气长过三竺峰。

诗卷行吟江上月,萝衣将挂涧边松。五湖何处堪招隐,石上先题异客纵。

送方宪使定之饬兵饶州

明代 黎民表

百战潢池未解兵,庙堂流涕问苍生。谁当汉将登坛日,兼有文园作赋名。

巨舳近联吴苪国,高牙遥带豫章城。楼船王气依然在,千载能忘击楫情。

送黄全之归莆阳

明代 黎民表

草屩逃名燕市中,翻然归翮欲中空。谁言采药遗尧帝,更喜无书寄子公。

餐气不妨形似鹤,梯真应有路如虹。蕙楼茵阁非无兴,滞迹风尘自不同。

九日同欧博士顾舍人南都礼上人过普恩寺访吕山人

明代 黎民表

不共凭高送雁群,禅房寂寞对群熏。高僧杖锡还沧海,倦客题诗寄白云。

古塔风烟当坐隐,长廊钟梵隔花闻。浮生聚散寻常事,来岁壶觞可对君。

仆穷居方丈之室睹时事有郁抑于中者欲默则不能欲言则不可因作五歌 ...

明代 黎民表

乘车戴笠何后先,粤人重交从古然。迩来云雨成翻覆,秪有萁豆相熬煎。

屈原反遭申兰妒,尼父空羞盗蹠贤。我生本是忘机者,痛哭应惭贾少年。

命家僮于庭前杂莳花木戏为九绝 其五

明代 黎民表

微雨初睛蓓蕾开,更教长袖夜深回。开时正好留连看,待到飘零几客来。

过雪舫试龙井茶同张玄超郭次甫作 其二

明代 黎民表

流尘息尸屦,桂影上团圞。一歃清源味,能令齿颊寒。

陈侍御道襄招朱陈二使君同集

明代 黎民表

双凫犹暂驻,骢马复同游。入夜城阴静,将春雪意收。

月曾千里共,兴作两宵留。何处吟庄舄,凄风起凤楼。

游茅山 其一

明代 黎民表

绛节云中下列真,山椒宫阙斗嶙岣。烟霞半杂龙池气,芝术深连柳谷春。

天上投壶多玉女,殿前持盖总才人。十年曾奉金门诏,不种桃花学避秦。

题庐山瀑布图送黄观察之鄱阳 其一

明代 黎民表

香炉千嶂霁生云,遥接天门紫气分。湖海烽烟今汛扫,不妨停盖谒匡君。

送韩子成补三衢太守

明代 黎民表

君不见凤凰羽翼何襹

西庄耕云堂新成陈太守同诸子过访用韵 其一

明代 黎民表

三径频来藉碧苔,一区吾岂草玄才。旋呼白鹤为童子,笑指春江是绿醅。

隔岸黄尘休举扇,西山晴色好登台。金门错忆浮生事,何似林中酒一杯。

黎民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6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