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弥逊
次韵赵道夫待制放鱼之作
出门忽见鲤城市,脱尔宁捐一粒赀。就使烹鲜真可口,谁能结网更临池。
斜风送浪回赪尾,浅水平沙走素鳍。勿谓寰中底么魔,三生恩怨不能欺。
次韵贲远归田四首
与老禅诸上人同游鼓山灵源洞
次韵仲辅山中之作
崖阴坐清暝,目为山光注。妙意不可名,悠然与心晤。
疏泉石中鸣,落叶衣上住。冷风起虚籁,还向无中去。
三生听钟鱼,偶失来时步。佛屋倚秋风,团团两桂树。
却疑此境中,曾是经行处。
同坐客赋席上牡丹酴醾海棠 其二
珊瑚碧树小明月,散作人间无尽香。伏雨阑风浑不惜,为君高处踞胡床。
宿扬州城外
虞美人(宜人生日)
次韵才子曹溪道中
和何斯举戒食牛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
春日杂咏九首
次韵隐者陈无隅 其二
历井扪参踏藓苔,山腰海角偶徘徊。身从飘泊似浮水,眼见纷华等湿灰。
共煮松风占乳信,试寻香雪探芳媒。笑谈疑在蓬瀛上,下视云中两两苔。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十
季子论才到履驹,十年不调可怜渠。自闻马祖今非佛,不似潜夫但著书。
道游武夷遇雨既渡复回明日竟敢游九曲而行因
病后戏呈谟老禅师
霜髭病起若相侵,销尽平生未侵心。一事关身俱是梦,万缘弹指已非今。
月林清影元无定,山路幽香不可寻。唤取汤休共清夜,静听帘雨写鸣琴。
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其二
病眼逢花不忍窥,飞奴走送已嫌迟。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次韵王得之礼部夜直有作
缑仙勇于诗,若醉得全者。百川供微吟,不复事杯斝。
五车载胸中,万卷生笔下。一一成丹青,遇物辄图写。
昨朝紫宸班,裳佩杂鱼雅。捷书来九天,为遣雨师洒。
公时青绫卧,逸思动秋野。霜风助凄清,露月供容冶。
坐令续貂人,得语若乖寡。犹如策疲驽,倒步逐风马。
未施历块功,相望倚天社。
醉花阴(木犀)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483篇诗文
次韵薛万象亭
晚步独至西三首
望夜德新弟邀池上酒阑浩歌潮落人散粹之即席
智道者入闽作大缘事一住数年将归以偈送之
将至泽溪
次韵学士兄桐庐道中
次韵王才元陪季申枢密诸公游东山之作
冬雪呈太守张嵇仲 其一
和李相园亭二首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
群玉五咏·樵谷
次韵翁士特题得闲轩
次韵甫西山之咏
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二首
清平乐(登第)
史德夫作渚云亭苏养直有诗余初未识苏次共韵
硕人赵氏挽诗二首
彦节判宗观察挽诗 其二
彭府君夫人罗氏挽诗二首
十样花
送萧德洪赴试建安
秋晚十咏·倚杖
知郡韩公挽诗二首
和尚书兄留题兴福
醉花阴(硕人生日)
迎仙道中二首
次韵岩起晓晴
范参议宜人高氏挽诗 其二
送硕夫赴试礼部
秋晚即事三首
暇日约诸友生饭於石泉以讲居贫这策枢密富丈
过南泉长桥
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 其二
次韵天宁通老见贻
蓦山溪(宣城丞厅双梅)
久雨似有晴意继而复阴作望晴
游梅坡席上杂酬 其二
水龙吟(上巳)
柳梢青(赵端礼生日)
次韵明甫西园之什 其二
嗣知客远访筠溪留旬馀将归以偈送之
春日书斋偶成五首
次韵陈蹈元种竹池上之什
次韵陆虞仲学士涂中咏雪二首
再用硕夫韵 其二
十样花 其四
归自筠庄得似表弟步高字韵继和
谒金门(寄远)
次韵李丞相送行二首 其一
大宁寺
席上信笔六首
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 其二
晚登昭真亭云雾不见黄山因以述怀
同坐客赋席牡丹酴醿海棠三首
题大儒寮小阁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 其二
庚申季科立春日还乡公晔置酒孟园从容道旧有
伟长知县奉议年兄作别十年邂逅于此复有数百里之隔以诗见寄辄次韵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