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弥逊
岁后三日与罗权共二邵似表弟席上分梅花年后
十样花 其四
陌上风光浓处。忘却桃源归路。洞口水流迟,香风动,红无数。
吹愁何处去。
次韵刘宽夫
席上偶成 其一
群玉装成宝璐垂,月扶疏影上馀杯。莫言一醉驱愁得,载酒须来一百回。
和韵仲宗天宁见怀月馀卧病横山得其诗颇动念
筠庄李花正开雨不得往似表弟有诗次韵
和颖仲山行即事
次韵季申枢宇万象亭
君用承事载酒筠溪上分韵得竹字
池亭待月二首
声声慢(木犀)
点绛唇(奉酬富季申)
念奴娇(坐上次王伯开韵)
感皇恩(端礼节使生日)
和小君游灵隐寺
春日奉陪子安诸公游石门
提壶唤新晴,病客春思搅。茶瓯曲肱罢,联屐事幽讨。
叩门探繁香,翠蔓花尚少。却携二三子,深行出飞鸟。
羊肠走鸣泉,凤尾摇寒筱。俯窥万井烟,筇声响林杪。
汤休真解事,煮饼禅坊悄。杯盘生晚涧,落叶风自扫。
眼明玉华阴,桃枝露红小。更倾樽中馀,邀月下云表。
澄江静可鉴,合嶂青未了。石梁接楼居,屋角挂参昴。
谁知人间世,彷佛见三岛。烟尘暗中原,怀抱镇煎煼。
一行瘴海头,岁月不知老。金兰有佳士,相见独不早。
青蒿得长松,颇亦慰枯槁。春风正颠狂,日日被花恼。
欢来即相觅,真处在草草。身名两姑置,有酒为君倒。
寄题泾川刘子先逸轩
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二首
山路见梅
笋舆行处及春回,石里横斜亦见梅。路细山长愁欲绝,可怜一笑向人开。
寄枢密富丈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483篇诗文
菩萨蛮(新秋)
知郡韩公挽诗二首
次韵王才元陪季申枢密诸公游东山之作
次韵颖仲兰室这什
李德修提举挽诗
席上次邵文伯颜
次韵公晔席上见赠即席和之
雨中登北楼
水龙吟(上巳)
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
留题叶成父尚书山庵普光明堂
知郡韩公挽诗 其二
次韵才子曹溪道中
再用硕夫韵二首
游龙潭
次韵待制兄题孔园芍药二首
次韵康平仲侍郎丛丞相张公登倚云停二首
群玉五咏·樵谷
仆和蹈元莲竹之什意在誉竹於莲有投鼠之嫌明
春日种菊东离顾丛半衰谢欲充之因取以植墙下
和士特韵程进道舍人
朴上人访筠翁于筠溪草堂袖诗为赠雨中告别将有雁荡之行屡挽不肯留 ...
次韵薛万象亭
复用前韵 其三
水调歌头 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次韵陈蹈元种竹池上之什
秋晚十咏·多病
角楼锡宴
江神子(临安道中)
范参议宜人高氏挽诗二首
感皇恩(次韵尚书兄老山堂作)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
五石·阴壑
秋晚十咏·客至
知郡韩公挽诗 其一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
永遇乐(用前韵呈张仲宗、苏粹中)
西山独步奉怀蹈元
谒金门(寄远)
次韵郎中弟见寄
仲宗许过我甚久一见便有去意戏用春字韵留之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
和学士秋怀 其十二
晚投大云峰二首
秋居杂咏十首
次韵邵旸叔秋日怀归
郭君建挽诗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次韵待制兄题孔园芍药 其一
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二首
春晚舟行 其一
翻阳四望亭观雪
客诵故人刘道梅花诗有怀用其韵以寄之
蝶恋花(游南山过陈公立后亭作)
次韵天宁通老见贻
与似表弟游石门怀蹈元时中用高字韵
菩萨蛮 新秋
永遇乐(初夏独坐西山钓台新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