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夜登徐州城北楼

夜登徐州城北楼

明代 李时行

山城夜色满危楼,地设雄关控九州。明月迥随银汉转,青天倒映黄河流。

已无羽檄来边使,喜见龙标在上游。猎马不归村巷静,时平端慰圣明忧。

诗人李时行的古诗

过李用晦岣嵝山房

明代 李时行

白云悠悠祇在山,流水下山不复还。兴来扫石坐终日,花落花开人自閒。

游泰山五首 其一

明代 李时行

驱日鞭云骑赤龙,三生石上采芙蓉。振衣直蹑仙人掌,拄杖时攀玉女峰。

赠大同梁总戎

明代 李时行

大将独专征,辕门夜不惊。君王新授律,戎狄素知名。

马放云中野,人閒谷口营。先声销敌气,隐隐一长城。

宿小金山

明代 李时行

香阁临浈水,灵山控粤城。雨深青藓合,潮长白云平。

野鹤依人舞,岩花对客清。禅房独欹枕,惟有暮钟声。

五月十五夜驾诣南郊

明代 李时行

祈坛瑞气碧氤氲,合殿松杉绚彩云。缭绕霓旌回北斗,悠扬仙乐度南薰。

龙飞玉帛群灵会,雁列衣冠万国分。愧比扬雄侍清跸,拟将词赋献明君。

赋得閒心江上月

明代 李时行

惟爱江边月,閒情坐夜深。水流长不极,云去任无心。

拂石开新酌,临风鸣素琴。秋声蘋末起,凉思助幽襟。

感咏二十首 其十六

明代 李时行

浮荣众所慕,诘旦趋朝市。群儿争一饼,得者每自喜。

有时稍失意,懊恼由中起。岂惟自懊恼,殆辱从兹始。

所以高蹈人,视之如敝屣。鹿门自躬耕,谷口穷静理。

倦鸟栖茂林,游鱼隐深沚。终身长避喧,至乐应无比。

振衣堂夜集别孙贡甫归新安

明代 李时行

高高罗桂籍,良朋郁兰襟。忘疲坐元夜,婉娈娱宿心。

赓唱互有节,陋彼繁弦音。瑶觞散霞彩,宝月流清音。

商飙戒寒服,宿鸟鸣前林。仰视列星光,明河间浅深。

圆象亦何为,东西有商参。而况浮生欢,讵得恒若今。

晤怀如不乐,别思徒难禁。

酬徐伯臣见寄

明代 李时行

孺子南州彦,新诗海内传。因风奏金石,使我挹兰荃。

鸾啸苏门隐,凫飞汉代仙。襟期同白社,人物似斜川。

登陟卢敖杖,浮游范蠡船。閒居知有赋,习静久怀玄。

绿绮烟霞外,青山几席边。黄初窥制作,墨绶谢尘缘。

草圣誇前代,萍踪忆往年。关河看咫尺,吴粤隔风烟。

服气神符妙,修真宝诀全。悬知千载后,石室秘瑶篇。

吴淞晚行

明代 李时行

驿路晚悠悠,行人促去舟。乡心悬落雁,客梦入新秋。

泽气蒸云起,江声带雨流。松陵看欲近,沽酒慰离忧。

寿亲

明代 李时行

太母年登百岁期,老亲八帙亦庞眉。开筵正值黄花候,倚杖重看白发垂。

膝下曾玄欣笑舞,尊前兄弟奏埙篪。寒门共庆天伦乐,富贵人间总未知。

感咏二十首 其二十

明代 李时行

龙虎争雄地,中原当战场。所贵依上游,一任制八方。

秦兵百万众,世业都咸阳。开关迎六国,驱之如犬羊。

诸葛辅玄德,三分居蜀邦。失守在荆州,偏安空自防。

关张负精勇,八阵徒鹰扬。阿瞒老奸谀,西北恣陆梁。

弹压吴蜀师,祸心已先藏。可怜汉祚衰,赤火渐无光。

割据既失策,混一终难忘。

秋夜宿殊胜寺

明代 李时行

看竹过山寺,开樽值素秋。风清众籁寂,水落寒岩幽。

僧定月当户,鹤归云满楼。醉来卧松石,天地等浮沤。

登匡庐绝顶

明代 李时行

匡庐最高处,迥与碧空齐。下见众山小,回看落日低。

松间调野鹤,云里听天鸡。晚逐钟声去,相将度虎溪。

卧病岘山精舍

明代 李时行

养痾吴山下,扃户谢来客。惟有山中僧,閒时每相适。

一见两无言,境宇何岑寂。万虑不入心,顿悟此空色。

微风动疏帘,坐移西窗日。翻嫌小鸟声,树杪徒唧唧。

登吴兴城楼

明代 李时行

严霜肃原野,落叶菰城隈。危楼一以眺,佳丽纷悠哉。

日华映仙掌,光生浮玉堆。神居正葱茜,天日郁崔嵬。

水向苕霅转,江从淞泖回。遥瞻沈约宅,俯眺子胥台。

怀古意方惬,感时心独摧。烽火西北警,输饷东南催。

悲笳生隐忧,徒自罄深杯。乡关望不极,离思杳难裁。

过沈道士山居

明代 李时行

高遁爱山深,仙踪讵可寻。遍行芳草路,方到白云林。

石设岩边榻,泉鸣涧下琴。不闻朝市事,应见出尘心。

宿归云庵赠敬上人

明代 李时行

烟萝小径通,一室挂云中。树影暗浮水,秋声半在空。

疏钟山际月,孤榻竹边风。竟夜浑无寐,清谈对远公。

送温尚书还蜀

明代 李时行

承恩归旧里,祖帐满都城。恋阙丹心在,忧时雪鬓生。

锦江秋月白,剑阁暮云横。伫看平津诏,苍生望老成。

匡南府夜宴 其二

明代 李时行

低回舞袖座生风,弦管声沉玉漏中。不用待儿相促劝,金杯到手尽成空。

李时行

李时行

明广州府番禺人,字少偕。嘉靖二十年进士。知嘉兴县,迁南京兵部车驾主事,坐事罢,遍游吴越、齐鲁名山。有《驾部集》。► 2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