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驼山冷翠亭为伍国开赋 其三

驼山冷翠亭为伍国开赋 其三

明代 李孙宸

萧森别似武陵源,竹叶桃花古源门。避俗未论秦氏隐,逃虚聊隔世人喧。

白云过户时留润,碧沼浇畦渐耗痕。一事无营心即水,翛然宁复碍乾坤。

诗人李孙宸的古诗

送林元培水部还朝

明代 李孙宸

酒垆曾共醉春明,次第归骖五石城。丘壑我仍淹痼疾,皇华君已迫严程。

星垂大漠双龙拂,冰泮黄河画鹢轻。最是诗情称水部,彩毫还待赋西京。

寄同年赵任甫太史

明代 李孙宸

忆别金门岁几徂,闻君新兴亦莼鲈。罗浮匡岳心同远,酒德琴歌事岂孤。

沈陆祇供长伏枕,飞杨争羡老操觚。谁怜咫尺丰城剑,犹自雌雄未可呼。

九日何龙友区启图黎无求过集

明代 李孙宸

陆沈又复滞燕京,秋色偏宜吏隐情。逢节每寻香国会,听鸿不那客心惊。

篱边菊蕊迟寒发,槛外云霞向晚明。莫忆插萸天万里,尊前拚醉夜纵横。

子夜春歌 其四

明代 李孙宸

采花过春园,低回不忍折。红者花颜妍,白者花心洁。

鹪鹩园十七绝为黄与东赋 其十 学圃

明代 李孙宸

朝朝荷短锸,为圃亦徒劳。一夜春霖足,药苗长已高。

中秋夜同林水部韩太史待月曾比部宅

明代 李孙宸

三五蟾光隐玉楼,朋尊犹自惬清游。人从久客偏怜节,月似新寒不耐秋。

重露暗飘青桂落,微云时傍远空收。坐深彷佛冰壶里,肯惜酬歌永夜留。

次和祝京兆留别二首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鸡山春暖白云封,东序多閒听鼓镛。拄笏每怜朝爽气,登台遥见夕阳舂。

暂分萍水星为客,终合延津剑是龙。师表幸逢京兆在,长馀声教被三雍。

同烟客登太白酒楼次黄泰泉宫詹韵

明代 李孙宸

高楼临河增硉兀,河光一片青天出。我来不尽怀贤心,长空濛濛烟拂拂。

风流旧事忆千年,解裘曾向酒家眠。不知采石江头月,何似金莲午夜天。

宝床宫锦今何在,片月年年照东海。极目鲸波万顷春,安得随君钓巨鳞。

白纻舞歌 二首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春阳明媚风花香,君王无事永歌昌。馆娃趋步响瑶珰,徵歌按拍杂笙簧。

逸态徐舒回鸾凰,将行复引声为长。中曲再变听不遑,流风回雪乃无常。

鸣丝奋肉满中堂,颓然放体任纵横。万岁千秋乐未央,愿君蹋歌及年光。

午日过范蠡湖有怀故园风物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又是分蒲撷艾辰,年光容易误游人。谁怜范蠡湖边渡,不见江南五月春。

送叶曾城年兄之任留都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秋深潞水送行舟,几叶衰杨不绾愁。禁苑暂违鹓鹭侣,高台重见凤凰游。

三雍教泽薪樵遍,六代风华杖屦收。王气孝陵弓剑在,鼎湖千载白云秋。

同韩孟郁饯别欧达可得流字

明代 李孙宸

悲哉箫瑟气为秋,潞水寒生万秋舟。华发自伤亲友别,浊河天坼古今流。

山中素业凭谁问,台上黄金待汝酬。去住总难期后会,陆沈吾未任淹留。

谒严祠因登钓台二首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陟彼富春山,紫翠何重重。荒祠奠幽趾,高台倚晴空。

缅昔白水兴,群策起从龙。夫子秉逸尚,垂纶抗高踪。

人远云山新,世异江水同。我来一振衣,万里披清风。

斯人不可作,三叹将何从。

淮上午日逢韩绪仲宗伯挈赵裕子之官南院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杨柳青青泗水滨,感时能不念嘉辰。一官无定如孤鹤,千里何期会故人。

乍向交游惊短鬓,翻怜岐路老閒身。不须更作投湘赋,怀土忧时已怆神。

谢赐鲥鱼用姜仲讱宗伯韵

明代 李孙宸

鲥鱼七月至长安,推食君王宠赉宽。爱尔银鳞兼细骨,擎来黄帕覆冰盘。

仙厨荐及秋粳早,寝庙筵开晓露漙。既饱不须翻忆鲙,拜恩还共谒金銮。

和何似公登小金山妙高台见怀

明代 李孙宸

问法闻登江上台,长江自度岂浮杯。月临初地看无色,水落潮音听转猜。

念我肯停浮白兴,怜君犹为踏青来。便期出世宁容晚,共觅莲花大地开。

西樵山中杂咏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竟日看山送夕阳,板桥归去月如霜。倦来一枕松间梦,不到红尘底事忙。

赋得粤南四景寿汤学宪 其一 罗浮霁色

明代 李孙宸

岭外仙山海外来,人间那得此蓬莱。烟霞鸾鹤三峰度,窟宅仙灵上界开。

瀛岛回涵中夜日,斗坛高建半天台。何须王气占南海,已见文星切上台。

大科峰是西樵绝顶

明代 李孙宸

磴道穷跻杳霭间,中天陡绝隔人寰。千岩风起猿馨乱,上界云归鹤驭閒。

独表层台疑碍汉,下窥群岫似非山。何当高揖烟霞侣,天外三山任往还。

立冬日寓羊城黎君选何赞侯陶摇光傅贞父彭伯时戴安仲同区启图区叔 ...

明代 李孙宸

客舍怜岑寂,多君问字情。秋光失落日,朔气入初更。

对酒露狂态,论诗狎主盟。旧游与新好,兹会亦平生。

李孙宸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59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