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寒食遇雪

寒食遇雪

明代 黎贞

三月边城雪未乾,琼瑶飞舞海天宽。榆烟寂寂千家晓,柳絮纷纷万里寒。

歌管声中银作屋,鞦韆影里玉为竿。半生踪迹遍南北,知是明年何处看。

诗人黎贞的古诗

鸬鹚吟

明代 黎贞

小姑山上日落时,鸬鹚争绕荒树枝。蜂屯蚁聚栖不定,又复随风四散飞。

散飞不暂离,子母声依依。朝从何处去,暮从何处归。

千山万壑汝不栖,独向小姑竟何为。小姑山下小姑仙,英灵庙食来千年,汝来依此非偶然。

人皆畏汝如神兵,不敢砍汝树,争敢毁汝营。自生自育安且宁,百鸟之智不汝能。

醉后纵笔四首 其一

明代 黎贞

碧油幢下侍元戎,出塞期收破虏功。勒石燕然犹未遂,几回横剑倚崆峒。

哭弟彦器歌 其四

明代 黎贞

汝兄汝兄徒自切,万斛愁怀向切说。雁行相分终有期,岂意今为生死别。

南望关山未得归,梦入南宁泪成血。呜呼四歌兮不忍听,太空失色云冥冥。

玄译观二首 其二

明代 黎贞

日落山水静,千里碧如掌。故将野游兴,临轩乐清赏。

浮云生衣裳,飞鸟投林莽。对此两相忘,如何尚尘鞅。

须臾涧壑寒,瑟瑟松风响。道士何处归,骑鹤清霄上。

午夜还乡呼酒先登钓台书二绝于壁 其二

明代 黎贞

忆昔边城夜未归,臂悬弓剑趁雕肥。杀心今觉消磨尽,鸥鹭从教自在飞。

古贤图为谭生廷训题四首 其一 渊明归庄

明代 黎贞

黄阁朱扉是业缘,折腰懒向督邮前。抱琴倒挂茅亭下,翠柳黄花自在天。

送表弟汤应璧北上

明代 黎贞

年年送客上瀛洲,今复送君赋洲游。贾谊洛阳初入觐,管宁辽海始归舟。

青云冠盖皆当道,白发山林独首丘。一别未期何日会,典衣那惜醉江楼。

英德县

明代 黎贞

英德县前江水流,绿杨阴下系行舟。开篷沽酒动长啸,洗尽万斛之穷愁。

题赵文贵画四首 其四

明代 黎贞

曾记当年奏凯还,断滩冲雪过榆关。如今万里看图画,十载江山梦寐间。

舜井歌

明代 黎贞

彭泽因陶令,清风播千古。滹沱得美名,中兴济光武。

况复大圣凿此泉,手泽出自唐虞前。太山可颓海可竭,此泉万古犹依然。

想当浚凿时,顽嚚共驱遣。天伦至亲岂敢违,怡怡奉命容尤婉。

象弟凶强世所稀,杀兄自谓权谋奇。干戈琴弤不可得,郁陶思君犹忸怩。

讴歌讼狱归有德,凿井耕田遵帝则。蠢尔傲象胡不思,只手安能独行逆。

呜呼重华一去宁复来,前人已矣今人哀。今人饮其泉力其田,相生相育何绵绵。

当知父母慈兮子尽职,免使怨慕号旻天。历山峨峨济水绿,几处桑田变陵谷。

为语邦人思大舜,饮此甘泉比珠玉。

桃梨榴荔四果图为邓生士齐题四首 其一

明代 黎贞

世传方朔负仙才,虚道三偷不复回。我欲乘风访王母,远擎仙颗下瑶台。

赠黄主簿昭

明代 黎贞

黄侯才气重如山,佐治琴堂政不繁。三载簿书淹矮屋,一朝鸣佩簉朝班。

孤舟载月离熊海,匹马西风度庾关。此去定应承顾问,好将经济答龙颜。

无题二律 其二

明代 黎贞

日日高楼望远归,泪痕和雨湿罗衣。香消宝鸭烟光澹,尘暗菱花月色微。

京国梦回云树杳,江湖愁极雁书稀。黄鹂殊不知人意,时向窗前作对飞。

渊明归庄图

明代 黎贞

富贵不苟得,贫贱亦自荣。俯仰贱化中,澹泊乃其情。

生理随分足,去就一毛轻。结庐虎溪侧,南山当前楹。

采采东篱菊,灿灿黄金英。折之既盈把,有酒一时倾。

陶然太古意,妙契夷齐清。焉知尘世上,奔竞日营营。

题士女观书图

明代 黎贞

宫院沉沉日似年,水晶帘卷理遗编。劝君只看班姬传,莫续胡笳十八篇。

哭弟彦器歌 其三

明代 黎贞

南宁万里关山隔,地角天涯杳南北。劲雪颠风向几何,昨日讣音报消息。

穷眸空逐暮云凝,飞泪暗随秋雨滴。呜呼三歌兮歌转伤,魂招不来到辽阳。

峡山寺次西庵孙先生韵

明代 黎贞

两岸湍声万壑雷,梵王楼阁此中开。茶烟初起晓钟罢,梅雨半晴春水来。

绿树低环禅坐石,白云长护钓鱼台。扁舟稳系垂杨下,一笑登临亦快哉。

题云山书屋图二首 其二

明代 黎贞

金陵南渡大江西,到处名山属品题。一曲倚阑千古意,浩歌归去访龙溪。

白头鹰

明代 黎贞

不入莺燕群,层霄足骞举。江南春色佳,罗绮丛中语。

一旦秋风高,吹入塞云去。间关徒好音,穷途竟谁诉。

何不赋归来,雌雄乐相哺。白头共迟栖,守此岁寒暮。

河中老

明代 黎贞

千载东门有故侯,柳阴今见一侯舟。龙韬夺得三军帅,蜃气驾成五凤楼。

梁栋久藏廊庙器,江湖远抱主君忧。莫将潦倒悲迟暮,海表来时雪满头。

黎贞

黎贞

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18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