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峡山寺次西庵孙先生韵

峡山寺次西庵孙先生韵

明代 黎贞

两岸湍声万壑雷,梵王楼阁此中开。茶烟初起晓钟罢,梅雨半晴春水来。

绿树低环禅坐石,白云长护钓鱼台。扁舟稳系垂杨下,一笑登临亦快哉。

诗人黎贞的古诗

赠张彦昭赴阙

明代 黎贞

圣主精勤励治年,庙廊霖雨渴思贤。纶音直下三千里,裔壤如瞻咫尺天。

经济无谋怜我拙,治安长策仗君言。青云图报趁年少,莫向春山听杜鹃。

白头鹰

明代 黎贞

不入莺燕群,层霄足骞举。江南春色佳,罗绮丛中语。

一旦秋风高,吹入塞云去。间关徒好音,穷途竟谁诉。

何不赋归来,雌雄乐相哺。白头共迟栖,守此岁寒暮。

无题二律 其二

明代 黎贞

日日高楼望远归,泪痕和雨湿罗衣。香消宝鸭烟光澹,尘暗菱花月色微。

京国梦回云树杳,江湖愁极雁书稀。黄鹂殊不知人意,时向窗前作对飞。

访遇真观赵尊师

明代 黎贞

拨破烟霞扣竹扉,玉箫何处咽声微。青牛放野春游罢,白鹤传书暮燕归。

水涨野桥溪路暗,柳深门巷雪花飞。紫芝满地无人管,一任狂吟送落晖。

风雨老嫩竹为邑宰黄昭题四首 其二

明代 黎贞

花落黄陵庙里,独见万个琅玕。风雨连阴三月,歌残白苧犹寒。

寄冈州训导吴南枝

明代 黎贞

草草相逢又别离,论交犹未惬襟期。常思杯酒论文日,未复连床对雨时。

紫水暮天烟树杳,白云瘴阁海帆迟。天涯日晚逢来使,聊折梅花第一枝。

画梅红白香实图为古州李生泰题三首 其二

明代 黎贞

昨上罗浮访葛洪,丹砂换却旧时容。时人不识风流态,争道芳颜带酒红。

夏挥使龙虎图二首 其一

明代 黎贞

文明见在田,崭岩养头角。兴云飞上天,普济苍生乐。

贺新居

明代 黎贞

圭峰高拥隋冈山,良金皂幕青回环。储精孕秀无今古,英才累累生其间。

刘君固是沛中族,种德功高人似玉。衣冠南渡远遗芳,振振子姓多如簇。

芝兰玉树森玲珑,渠渠华屋平冈东。阑干十二青云外,书声袅袅摩苍穹。

满堂奇秀不易得,昂昂独步冈州北。平平王道接商岩,礼是垣墉仁是宅。

窗前花草四时春,兴来宝马驰香轮。飞鞚不知日月近,抬头步步凌青云。

恪典宪章初入仕,双凫来振王乔履。大持政教佐琴堂,令闻便觉浃人耳。

士民鼓腹乐有年,讴歌载道喜得贤。政闲却作归田计,柽椐启辟平冈前。

轮奂翚飞斗星落,铁石材梁功简朴。诗书世业善源深,繁祉诞膺天所作。

嗟君伟誉何其盛,百里闾阎咸倾听。此心恢恢造物游,俗返淳庞赖馀庆。

王前指日与赞谋,等閒画诺文席头。致君尧舜有良术,坐看熙皞遍遐陬。

古贤图为谭生廷训题四首 其一 渊明归庄

明代 黎贞

黄阁朱扉是业缘,折腰懒向督邮前。抱琴倒挂茅亭下,翠柳黄花自在天。

送客二首 其二

明代 黎贞

几年为客历风霜,每见南人问故乡。料得江门烟景在,青山如染映斜阳。

赣州访江东庙二首 其二

明代 黎贞

路入仙源万绿堆,重重楼阁倚山开。神仙与我如相约,报道仙槎八月回。

哭弟彦器歌 其二

明代 黎贞

红颜竹马年少时,读书聪慧人称奇。彩衣弄雏日为乐,慈父爱尔过群儿。

岂其中道父告殁,诲育之责吾岂辞。呜呼二歌兮歌兴动,往事凄凉总如梦。

过丁家桥见梅

明代 黎贞

与君疏懒十年情,梦入罗浮路几程。今日客途重相见,岁寒风味一般清。

桃梨榴荔四果图为邓生士齐题四首 其四

明代 黎贞

南国何堪产异才,年年筐篚入蓬莱。千金难买蛾眉笑,一骑红尘万里来。

水东村

明代 黎贞

翠竹三丫路,清流一带村。林间隐茅屋,深处自桃源。

秋风熟禾黍,旭日散鸡豚。醉里忘为客,生涯即故园。

醉后纵笔

明代 黎贞

琴剑相随汗漫游,萍踪梗迹遍中州。六韬三略知何用,空笑平生学武侯。

别罗复谦陈楚良熊隆祖

明代 黎贞

萧萧戎马客襄平,岁晚相逢始平荆。愧我蹉跎如孑立,怜君邂逅若平生。

琴书夜月青毡帐,诗酒春风细柳营。贫贱十年知世态,死生今日见交情。

莼鲈兴动思张翰,鸡黍期寒笑巨卿。霜落雁群离朔漠,天高鹏运转南溟。

匡庐风物牵情远,庾岭江山入梦清。携手河梁忍分袂,几时重与话寒盟。

云山采药图

明代 黎贞

罗浮古名山,孤高插天昊。层峰翠若螺,百药多于草。

有客山泽癯,于焉事幽讨。既随鲍靓凫,复探葛洪灶。

行行采参苓,采之既盈抱。归来炼作丹,名曰济世宝。

云笼穗石浓,春到杏花早。寄语沉疴翁,从兹期寿考。

题云山书屋图二首 其二

明代 黎贞

金陵南渡大江西,到处名山属品题。一曲倚阑千古意,浩歌归去访龙溪。

黎贞

黎贞

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18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