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挽龙训导二首 其二

挽龙训导二首 其二

明代 黎贞

云气从龙接九天,奎文遽隔紫微躔。衣冠牢落三千路,诗礼从容五十年。

蘋藻有心严俎豆,箕裘得意富韦编。伤心迢递招魂赋,处处青山有杜鹃。

诗人黎贞的古诗

古贤图为谭生廷训题四首 其三 羲之观鹅

明代 黎贞

绿柳青池护碧亭,无端风月畅幽情。观鹅到处堪消遣,岂独山阴写道经。

醉后纵笔四首 其一

明代 黎贞

碧油幢下侍元戎,出塞期收破虏功。勒石燕然犹未遂,几回横剑倚崆峒。

闺词八首 其三

明代 黎贞

书说还家不到家,门前修竹绿交加。竹枝亦似离人泪,夜夜无风滴露华。

过大庾岭寄冯梅宪表兄

明代 黎贞

眼看庾岭梅花发,忽忆东窗月夜时。风景苍苍异南北,那堪心事转凄其。

水东村

明代 黎贞

翠竹三丫路,清流一带村。林间隐茅屋,深处自桃源。

秋风熟禾黍,旭日散鸡豚。醉里忘为客,生涯即故园。

寄诸弟三首 其三

明代 黎贞

平生经济学,半世苦为儒。弧矢怀初志,山河忆旧居。

尘埃淹岁月,风雪老髭须。安得归来好,相携读父书。

哭弟彦器歌 其四

明代 黎贞

汝兄汝兄徒自切,万斛愁怀向切说。雁行相分终有期,岂意今为生死别。

南望关山未得归,梦入南宁泪成血。呜呼四歌兮不忍听,太空失色云冥冥。

与张澄渊觅桃栽

明代 黎贞

幽居浑似武陵溪,两岸飞花径欲迷。为爱碧桃无处觅,种桃仙客在城西。

龙溪清隐图为赵小庵题

明代 黎贞

长笑宇宙间,寓形复何时。贾傅形太息,宋玉徒伤悲。

彭泽洁身者,清风百代师。淮阴功盖世,不免三族夷。

得失既如此,斯人竟何为。小庵乐天老,晦迹龙溪涯。

溪边花木秀,溪上鱼虾肥。钓鱼酌春酒,惜花临清池。

登高意更远,盻柯颜自怡。论心来鲍叔,听琴有钟期。

不学屠龙术,不学歌采薇。从容处斯世,岂逐浮云移。

讷子性嗜酒,陶陶日如痴。远游感知己,看山伤别离。

濡毫作图画,聊写长相思。结庐此山下,赋我归来辞。

谒赵文节公祠

明代 黎贞

妇节夫忠古所难,使君此举义全安。高风不独传千古,解使声名动伯颜。

洪武丁丑免戍南归

明代 黎贞

太平不用戍边关,六合尘清战马闲。圣代儒冠应有用,独骑款段出青山。

舜井歌

明代 黎贞

彭泽因陶令,清风播千古。滹沱得美名,中兴济光武。

况复大圣凿此泉,手泽出自唐虞前。太山可颓海可竭,此泉万古犹依然。

想当浚凿时,顽嚚共驱遣。天伦至亲岂敢违,怡怡奉命容尤婉。

象弟凶强世所稀,杀兄自谓权谋奇。干戈琴弤不可得,郁陶思君犹忸怩。

讴歌讼狱归有德,凿井耕田遵帝则。蠢尔傲象胡不思,只手安能独行逆。

呜呼重华一去宁复来,前人已矣今人哀。今人饮其泉力其田,相生相育何绵绵。

当知父母慈兮子尽职,免使怨慕号旻天。历山峨峨济水绿,几处桑田变陵谷。

为语邦人思大舜,饮此甘泉比珠玉。

桃梨榴荔四果图为邓生士齐题四首 其一

明代 黎贞

世传方朔负仙才,虚道三偷不复回。我欲乘风访王母,远擎仙颗下瑶台。

分题得石门返照送王仲迪回琼南

明代 黎贞

北接梅关道,南连穗石城。潮随沧海落,山与白云平。

远岫呈秋色,斜阳弄晚晴。仅离三舍影,遥见半轮明。

绿树栖霞锦,金波漾翠琼。澹烟笼昧谷,薄暮暗长汀。

过鸟纷纷去,寒蝉处处鸣。牛羊来草墅,烟火起柴扃。

归客心千里,修途驿几程。群英罗伟饯,尊酒叙离情。

风起征帆急,潮平去棹轻。鸥飞樯近白,山过目留青。

对景图堪写,搜诗句易成。琼台入烟雾,儋耳限蓬瀛。

仰德初推蔺,论交始识荆。丰仪今得睹,肝胆即相倾。

邂逅成胶漆,欢娱比弟兄。陈雷难擅美,管鲍已忘形。

惜别思投辖,铭心若断缨。为公歌此曲,感激涕纵横。

挽龙训导二首 其二

明代 黎贞

云气从龙接九天,奎文遽隔紫微躔。衣冠牢落三千路,诗礼从容五十年。

蘋藻有心严俎豆,箕裘得意富韦编。伤心迢递招魂赋,处处青山有杜鹃。

闺词八首 其四

明代 黎贞

昼长无赖倚窗儿,门外秋深色渐稀。邻妇不知人世苦,亦怜秋老叹愆期。

清河谣

明代 黎贞

河清绾髻春意闹,三十不嫁随意乐。江行水宿寄此生,摇橹唱歌桨过滘。

辽阳赠使者南还

明代 黎贞

辽阳三月朔风高,使者南归衣锦袍。持节直从三岛过,紫云深处宴蟠桃。

春前一日书

明代 黎贞

剥尽群芳独见梅,看花徐步踏莓苔。明朝又报春风到,写尽花前得意杯。

闺词八首 其五

明代 黎贞

满庭桃李斗春华,戏蝶游蜂度午花。只见双双来又去,可怜人世似抟沙。

黎贞

黎贞

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18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