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放言简振之 其一

放言简振之 其一

清代 李振钧

不忧老大鬓如银,要问千秋以银身。欲杀埋甘青冢草,知还泛共绿波春。

万人学已能无敌,四壁家犹未是贫。皓月当天天不语,悠悠可有意中人。

诗人李振钧的古诗

寿外舅汪稼门先生七十 其一

清代 李振钧

蓬岛何曾见列仙,但教守道即延年。人于清德尊元老,天为苍生佑大贤。

鹤燄齐鸣铃阁敞,蟾轮恰照绮筵圆。迎春好上长春颂,颂比灵椿更八千。

九日同人邀游龙门寺用少陵蓝田崔氏庄韵 其八

清代 李振钧

也有园林一亩宽,偏逢山寺共追欢。霜钟细认前朝字,露顶閒携上古冠。

浪迹江湖悲杜老,孤吟风雨似郊寒。弟兄三两他乡滞,雁影排空几阵看。

美人十八首 其十二 病中

清代 李振钧

慵整花冠怯下床,腰围瘦削困床房。早知命薄丝难续,转悔情多药备尝。

芳草天涯人去久,落花时节燕归忙。剧怜憔悴容光减,翻道侬原不为郎。

清明杂感 其三

清代 李振钧

林绿初齐昼闭门,愁逢佳序醉门魂。莺花作队浑入梦,桃李成蹊总不言。

改火怕闻新鬼哭,禁烟终荷旧君恩。不知东郭谁酣餍,赢得深闺笑语温。

美人十八首 其九 镜中

清代 李振钧

晓起犹馀醉脸丹,绮疏羞对玉台端。描成两道春山远,照彻一泓秋水寒。

不信如花光灼灼,果然似月影团团。待郎拂拭芙蓉日,笑挽香肩并立看。

闻熊振之明经

清代 李振钧

好梦秦淮又共论,清光如昨更消魂。水边残照红桥柳,花底春风白板门。

羌笛不堪迁客怨,绨袍犹有故人恩。会须觅取题诗处,笑指当年旧酒痕。

小园落成 其五

清代 李振钧

最宜消永夏,一枕梦羲皇。红日不知处,绿阴如此凉。

诗筒蕉雨润,酒榼藕风香。无可酬清福,閒抄辟谷方。

九日同人邀游龙门寺用少陵蓝田崔氏庄韵 其三

清代 李振钧

路转峰回一径宽,名山佳节两相欢。擘窠直可同留带,拜石何妨自整冠。

寂寂深林人语响,潇潇隔夕雨声寒。振衣千仞重回首,秋色村烟画里看。

小园落成 其九

清代 李振钧

共耽招隐咏,且喜卜居幽。好友来三径,閒情寄一邱。

绿天蕉可补,青史竹能修。行乐联吟袂,相将秉烛游。

美人十八首 其十五 灯下

清代 李振钧

深夜支机锦字斜,短檠题曲墨痕加。剔开红燄钗初拔,埽罢青蛾镜半遮。

照别慵垂双箸泪,合欢喜结并头花。佯羞却把银缸背,报道金莲散晚衙。

西梁山晚眺和友人韵 其二

清代 李振钧

束住洪流闪落晖,丸泥封谷力犹微。吞吴望蜀神如在,临水登山客未归。

虹吸惊潮趋石窟,鹘巢危岊守岩扉。由来设险非天堑,飞渡何人振铁衣。

美人十八首 其十四 花下

清代 李振钧

浓艳娉婷映丽华,婵娟绰约妒仙葩。何因独赏犹酣酒,转是相逢不看花。

去后衣香空物色,从前门巷已天涯。怪他带笑阑干倚,沉醉东风鼓自挝。

小园落成 其十

清代 李振钧

橐已倾将尽,庐犹敝改为。不忧贫是病,转虑俗难医。

台避求诗债,山偿买鹤赀。数椽同负郭,料得少人知。

重遣 其五

清代 李振钧

华灯綵仗拥钿车,甥馆春风二月初。凄咽箫声随逝水,不堪回忆武昌鱼。

夜月登大观亭

清代 李振钧

万里初秋月,中江第一亭。堑深规地险,祠古吊忠灵。

云共遥天碧,镫馀隔岸青。登高发长啸,疑有蛰龙听。

九日同人邀游龙门寺用少陵蓝田崔氏庄韵 其四

清代 李振钧

秋衣才著带围宽,强起聊陪一日欢。少长尽招佳子弟,后先竞集古衣冠。

花如多病怜容瘦,蟹味堪馋怕性寒。潦倒敢誇能作赋,错教人当谪仙看。

美人十八首 其十六 帘下

清代 李振钧

碧阑干外绿杨阴,珠箔低垂金阴深。划破波纹花浸水,卷开雾縠月窥林。

数残玉露闻刀尺,盼近银河忆藁砧。除却化为莹巧入,料应难买隔帘心。

更得绝句

清代 李振钧

几声啼鸟落花殷,不断清溪不尽山。万里十年人再至,一帆两月客重还。

寿外舅汪稼门先生七十 其二

清代 李振钧

从来康寿归仁者,亦有耆英作者臣。公以大儒持节钺,天教贞干迈松筠。

常存一事无欺意,自定千秋不朽身。那羡香山图九老,逃禅晚岁尚迷津。

颂使君寄怀齐梅麓剌史

清代 李振钧

颂使君,不颂使君清。不颂使君能。能者必苛察,清者持廉名。

梁溪饥,食不能二釜。走告慈父。父曰嗟予食,女乃发仓庾。

老者壮者幼者各以序。

有不能食君心愁。食或不给又以为忧。为糜粥饱女,无使绝其喉。

彼何人斯后堂罗酒肉。啖者嬉,剜者哭。使君独是荒年谷。

儿啼甘含饴,母心苦持荼。九重来诏书。锡以绯鱼煌煌绶拖朱。

君之来,自玉堂。枳棘栖鸾凰。天子所重在循良。

不颂使君能,能者必苛察,不颂使君清。清者持廉名。

呜呼使君何其仁。

李振钧

李振钧

李振钧,字海初,太湖县人。道光己丑一甲一名进士,授编修。有《味镫听叶庐诗草》。► 11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