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又和前韵十首 其七

又和前韵十首 其七

宋代 廖行之

嫩蕊含芳恰褪冰,此时偏恼少陵人。颠狂觅酒寻诗去,赏遍西湖几树春。

诗人廖行之的古诗

水调歌头·天下伟人物

宋代 廖行之

天下伟人物,荆楚号名流。幅员千里,英气磅礴岳南州。雁峤高参翼轸,石鼓下盘朱府,衮衮应公侯。常记生申旦,明日是中秋。挈明月,翳翔凤,驷飞虬。东南一尉,何事三载漫淹留。谈笑洞庭青草,从此阆风阊阖,高处看鳌头。更种阶庭玉,慈母念方稠。

和咏莺

宋代 廖行之

雅正馀音隐小成,咿哇嘈囐彼何荣。数声睆彼迁乔语,一洗纷纷百口鸣。

和罗舜举三首舜梦中得腊酒催诗处春幡剪彩时

宋代 廖行之

世无良乐久,骥足谩驱驰。
尚喜心无愧,渠忧人未知。
尘埃浑眯目,魂梦识佳时。
好在张仪舌,男儿讵可期。

题苏瑑觉斋二首

宋代 廖行之

不随凿枘辨方圆,安用蓍龟考未然。
万物由来皆备我,寸心既尽即知天。
见几那俟拈花手,乐道浑忘绝易编。
自得诚明千古学,谁能证此具精专。

送湖南张仓解官还建昌九首

宋代 廖行之

湘俗湘人自戚休,亲民谁复念承流。
公归若也嫌名迹,论奏何由达冕旒。

丑奴儿(庆邓彦鳞生子)

宋代 廖行之

一春底事多佳气,非雾非云。郁郁氲氲。端为君家诞阿兴。
庆源衮衮由高密,福有多根。百子千孙。此是元侯嫡耳孙。

西郊即事三首

宋代 廖行之

秋老那复雨初晴,我行西郊赏西成。
芦花飞空讶舞絮,枫叶满径纷吹萍。
香秔幸惬一饱愿,晚菊亦吐三秋英。
陂池更作嗣岁计,帝力浩浩仁群生。

和兰仰之咏含笑花

宋代 廖行之

何物包藏欲媚谁,千金难售惜光仪。
空凝巧倩如羞靥,晴吐浓薰已透肌。
一夕举烽徒自苦,三年射雉若为奇。
无情草木欣欣意,却恼多情为赋诗。

挽李主簿长民二首

宋代 廖行之

帝里从游情最亲,江头一别几经春。
追思语笑恍如昨,时枉音书宁厌频。
忧患自嗟非故我,昂藏不复见斯人。
每哦风月无边句,西望潸然泪满巾。

如梦令·应是南枝向暖

宋代 廖行之

应是南枝向暖。那更青春未晚。竹外见红腮,芳意与香撩乱。肠断。肠断。无奈东风独占。

点绛唇·年少清新

宋代 廖行之

年少清新,襟裾那受红尘污。
还他礼数。莫遣衣冠粗。
拟倩东风,西遂轮蹄去。
泠然御。飘飘仙趣。直到骖鸾处。

酬罗季康二首 其二

宋代 廖行之

自怜疏拙百奚宜,不省胡颜可媚时。驰骛功名非我事,欢娱菽水祇心知。

风姿故陋难施粉,面目堪憎正类倛。惟有灵台亦裴度,到君明眼不能欺。

溽暑中一雨遂翛然枕上口占喜凉

宋代 廖行之

枕簟翛然夜气舒,烦蒸无复到襟裾。
殷勤多谢天公意,一雨生凉足有余。

和陈必强韵

宋代 廖行之

三旌之位不足贵,万钟於我其何加。
谁如日欲无骨相,底用眼眩鸠盘茶。
哦诗清籁助萧爽,角壮余子空雄夸。
东洋北若不汝较,望叹自失无津涯。

送邓彦霄

宋代 廖行之

四海一畎亩,万事均农桑。
汙莱傥辍功,馌饷安取偿。
斯言愧田叟,为吏轻官常。
悠悠但愒日,往往俱亡羊。
邓侯独古意,枳棘宁鸾凰。
所怀将志行,身诎庸何伤。
高士岂徇俗,济时乃褰裳。
功名始一邑,图籍皆甘棠。
古人正如是,远业讵可量。
薰风入虞弦,万宇须阜康。

和游归来园韵

宋代 廖行之

咄咄紫桑久卜邻,轩轩少室竟何人。
一丘奇兴心犹远,千古论交迹未陈。
奋锸自随天地阔,园林好在岁时新。
东风相逐经行处,花草禽鱼不计春。

洞仙歌·虞弦挥按

宋代 廖行之

虞弦挥按,甫奏熏风曲。两两尧蓂长新绿。揖鳌峰、连雁峤,轇轕圆融,总里许、北郭门围全属。年年才见夏,喜溢枌榆,龙穴霏烟霭晴谷。向氤氲和气里,岁奉瑶觞,试屈指、几阅梅林初熟。待一品官高见玄孙,算八十彩衣,更饶遐福。

和洞庭古寺壁间韵

宋代 廖行之

六月湖天凛似秋,曾凭樯燕小迟留。
苍崖偃蹇浮屠古,白壁淋淳醉墨流。
吹浪鱼龙供客戏,乘槎斗牛得天游。
一声帝子云璈曲,家在蓬壶碧玉楼。

游岳麓宫抱黄洞

宋代 廖行之

长沙不足容回旋,放脚直到清虚天。
层云荡胸意矫矫,皓月入袖情娟娟。
扶摇浩荡九万里,城郭仿佛三千年。
仙期汗漫直牛斗,此志理我乘风船。

秋夜读书示谦

宋代 廖行之

常记吾公诲语存,岂唯抚育念深恩。
要将礼义扶门户,常把诗书训子孙。
众耳尚闻垂绝语,尔曹无负起家原。
殷勤事业能无忝,何羡于公驷马门。
廖行之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2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